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8-12-25 08:00:00 | 来源: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


西藏社科院最早筹组于1978年6月,孕育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迎来了春天。伴随着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恢复与新建,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机构也加快了筹建步伐,经过多年的筹备,成立社科院的条件逐步成熟,遂于1985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社科院成立的30年是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积极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关于西藏工作大政方针、积极服务于西藏工作大局特别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30年;是致力于西藏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及宣传而不断发展进步的30年;是坚决抵制达赖集团及其分裂主义意识向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领域里渗透、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30年。自建院以来,西藏社科院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认真履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各项职责,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学术导向,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西藏发展稳定大局,艰苦创业、积极探索、潜心科学研究、携手砥砺前行,发挥了“思想库、参谋部”和现代新型智库的作用,不断开创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新局面。建院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紧跟党中央、西藏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坚持科学理论的武装,坚持与西藏的实际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批资政育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发展和稳定提供智力支持的优秀成果。30年来,全院共完成学术专著200余部、编著300余部、译著160余部;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研究报告500余篇,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2项。一批专著和论文获得“五个一”工程、国家图书奖、藏学研究珠峰奖;一批重大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为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学术诠释和理论总结。

回眸西藏社会科学院30年的发展历程,从建院到现在,各研究部门经过几次改革、撤建,形成了院办公室、政工人事处和科研管理处3个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当代西藏研究所、经济战略研究所、贝叶经研究所等7个科学研究所;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院刊编辑部、文献信息管理处(图书馆)等3个科研辅助部门。此外还赋予了西藏社科院“西藏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格萨尔》研究中心”,自治区藏文古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六省区市藏文古籍工作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现在全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名,初级以下专业技术人员13名,院特聘研究员、特邀研究员18名。经过30多年的发展,西藏社科院基本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与稳定、经济战略、农村经济与民生、市场经济学、法学、藏传佛教、历史学、民族文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生态环境学、人类学、南亚地缘战略、《格萨尔》抢救、驻藏大臣专题研究等现实与传统并举,基础与应用同步,理论与咨询结合的学科架构,这些人才和多学科研究为建立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智库提供来自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的支持。

西藏社会科学院发展的30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科研方向和学术导向,不断筑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传播的阵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的灵魂。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工作中。我院历届党委及院领导班子一直坚持科研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以筑牢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为发展方向。这一要求不仅针对当代重大现实问题学科而且涵盖了传统学科。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我国著名藏学家,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藏学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其主持撰写的历史著作《西藏通史——松石宝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范例。1989年,该书藏文版第一册举行首发式,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亲临首发式,表示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此书一经面世就在全国史学界、藏学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于1993年荣获我国出版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来源: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20周年介绍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了我院自觉地担负起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责任。2008年7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自此,我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藏成功实践的阐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研究,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的探讨,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推出了一批对时代有引领作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作为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以光明日报头版通栏标题和西藏日报重要理论版面予以刊载,在全国、全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一书采用藏汉文两种文字并附有大量插图,由于其较强的通俗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受到全区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老西藏精神”读本》和系列文章深化了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老西藏精神”提供生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藏的研究成果》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区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全面阐述了在中央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历程,对于新时期在我区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科院成立30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思想库、服务部”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服务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是西藏社科院的立根之本。30年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以服务和研究西藏中心工作所涉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为己任,积极投身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事业中,剖析现象,探寻规律,透析本质,以社科人的政治敏锐性、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丰厚的学术积累服务西藏、建设西藏。使科研成果发挥了应有的咨询、参谋作用,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院科研人员把服务于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为主攻方向,在各个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小康西藏建设,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推出《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西藏农村发展战略》《小康西藏》《西藏经济若干问题探讨》《中国西藏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和《西藏农村发展报告》绿皮书系列等一大批成果。开展社会管理研究,服务和谐西藏建设,推进西藏基本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推出《西藏现实问题调研报告集》《西藏宗教实践与理论探讨》《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推进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3、2014)等重要成果。加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建设研究,服务美丽西藏建设。推出《生态西藏和谐高原》、《藏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保护》《冲突与和谐——羌塘地区人与野生动物生存研究》《西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概况》《让我们携手保护最后的净土:青藏高原》等专著和调研报告。积极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服务执政为民,推出《学者视野下西藏发展探讨》《甲玛沟的变迁——西藏中部地区农村生活的社会学调查》《门达旺地区历史与现状》和《西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等专著和重大成果。

由西藏社科院主办的《要情》始创于2007年,是我院为中央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成果要报。《要情》紧贴中央治藏方略,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密切关注涉藏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善于捕捉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先后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得到中央领导、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有的已转化为有关部门所采纳的决策咨询和重要借鉴。截止目前,社科院《要情》共刊发200余期,其中有三十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中央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领导等100多人次批示。因为《要情》紧密结合西藏实际,针对性强,提出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具有现实性、参考性、可操作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门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

传统研究历来是我院的强项学科。发挥强项优势,通过传统研究服务于现实,更好地继承、弘扬西藏传统文化一直是西藏社科院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科研人员紧紧围绕西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积极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政治、经济、民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学、文字、考古、天文历算、医药、社会、民俗、工艺技术等领域里广泛开展传统学科研究,撰写了大批论著和学术报告。有的上报有关部门,有的应用于全国性或区域性学术研讨会,有的在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有的被选入各类民族学、藏族学术文集。很多老一辈著名学者和后起之秀撰写了一批学术专门著作。此外还启动了系统整理藏学汉文文献的巨大工程,陆续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传统史学著作。

与此同时,社会科学院还与藏学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合作,承担了许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如西藏经济史研究,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社会形态,西藏古近代交通史,西藏县情调查,西藏考古与西藏古代史研究,藏文古籍和西藏文物的收集、整理及研究,《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及研究,梵文古籍(贝叶经)整理、翻译及研究,西藏民族文艺十大集成,西藏寺院调查,西藏宗教源流与教派研究,西藏佛教的沿革与现状,西藏活佛转世制度,藏族起源、形成及发展,西藏方言调查,后藏俗人文学研究,西藏教育史研究,西藏历代法规汇集及研究,西藏医学的基础理论,藏族宇宙观与西藏天文学等等,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成果,这些项目对西藏传统文化发展与抢救、对揭露封建农奴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出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考虑,陆续推出了《立足西藏宗教的实际寻找新的出路》《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保护》《藏传佛教如何与西藏的社会相适应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资料汇编》《历辈班禅大师传记》等一批重大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发挥传统学科的优势、服务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提供了经验。

突出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优势地位,坚持藏学传承历史文明和服务于现实,以丰富的历史典籍和科学有据的学术资料支撑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发展。推进当代藏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突出中国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大当代藏学研究力度。西藏社科院成立之初,就曾一度侧重于藏学的研究与发展,在中国当代藏学学科构建、藏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藏学专门出版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筹备之初所设立的4个研究部门,即民族历史研究所、宗教哲学研究所、语言文学研究所和藏学资料中心基本上属于藏学的范畴,所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出版的藏学学术专刊《西藏研究》、第一个藏学研究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也是主要为藏学研究服务的。从成立时间和研究方向上讲,西藏社科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侧重于藏学的研究机构,曾推动了中国藏学学科脱颖而出,为中国藏学研究的奠基和确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涉藏研究的藏学典籍及古籍资料收集整理获得了丰硕成果。社科院筹建之初,就高度重视藏学研究汉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在汉文文献收集整理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持以历代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历史文献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互动的历史记录为权威科学依据;坚持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典籍为主要整理研究内容。在这些原则的主导下,我院文献整理研究部门先后从国家第一、二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西藏档案馆等馆藏部门整理、印制了大量的权威原典历史古籍,编撰出版了《西藏研究丛刊》《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西藏学参考丛书》等一系列藏学汉文文献丛书。包括:《清实录藏族史料》《明实录藏族史料》《平定准噶尔方略》《平定金川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镇抚事宜》《驻藏大臣奏疏》《清代藏事奏牍》《大清会典理藩院事例》《平定两金川军需例案》《卫藏通志》《钦定理藩部则例》《松溎桂丰奏稿》《筹瞻奏稿》《清代喇嘛教碑文》《钦定巴勒布纪略》《钦定廓尔喀纪略》《金川案》《金川六种》《西藏史大纲》《皇朝藩部要略》《亲征平定朔漠方略》《西藏纪游》、《西藏奏疏附西藏碑文》《康輶纪行》《使藏纪程》《拉萨见闻记》《西藏纪要》《西藏佛教史、蒙藏佛教史》《全唐文全唐诗吐蕃史料》《雍和宫志略》《御制诗文十全集》《西藏志、卫藏通志》、《西藏宗教源流考、番僧源流考》《通鉴吐蕃史料》《西藏图考、西招图考》《西征纪略》《泣血辑存》《钟颖疑案》《清代藏事辑要》《民元藏事电稿》《清代驻藏大臣传略》《进军西藏日记》《西藏地震史料汇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等数百种古代和近代藏学汉文典籍,数万册图书。在这一浩大的藏学汉文文献整理、抢救工程中,老十八军知识分子陈家琎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宵旰忧劳、殚精竭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贡献给藏学研究事业,他带领一批学人抢救、整理的汉文文献所陆续收集出版的包括历代中央政府管理藏事的典章文牍、金石文字、实录方略,包括从未付梓刊行、濒于失传的孤本和善本等至今仍是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瑞环、陈奎元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在藏学研究文献的抢救与整理工程中,藏文文献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先后共收集整理书籍200部、数千万字,其中不少属于珍本、孤本和善本,有的还是手抄本。已经整理出版的有《朗氏家族史》《历算论典月轮》《三律仪论说自注》《诗镜注释妙音戏海》《德吴宗教源流》《因明学汇集》《显密经库正文及其要义》《娘氏宗教源流》《世界广论及总论》《佛历年鉴及五明论略述》《西藏六部世系谱汇编》《夏鲁寺历代上师传记》等75种50万印册。

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格萨尔》史诗的抢救、整理和保护上,先后录制艺人说唱本百余部,整理60多部,收集旧版本、手抄本74部。创造了世界上最长史诗的诗行记录——《<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丛书,该丛书共计45部48册,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了43册,并已经启动该丛书的藏译汉工程。在民族文化和历史方面,先后完成《西藏地方历史基本知识》《雅拉香布山下的文明》《历代噶玛巴传》《吐蕃十赞普》《吐蕃碑铭校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地名考释》《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藏汉),特别是《西藏百年史研究》《口述西藏当代第一》《口述西藏百年历程》《口述西藏十大家族》《西藏百年史史料选辑》《水牛年(乾隆五十八年)西藏噶厦商上所收公文译辑》等一大批重要专(译、编)著。在藏语言文学方面,先后完成《当代西藏文学作品评论集》《诗学概论》《藏族声韵学概论》等十余部著述。在宗教问题研究上,完成《阿里文明史》《苯教文化大词典》《哲蚌寺志》《拉萨市辖寺庙简志》《楚普寺志》《苯教综论》《宁玛派综论》《噶举派综论》《萨迦派综论》《乃琼寺》《昌珠寺志》等二十余部著述。此外在民俗学、人类学和西藏人口较少民族方面也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在中央的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的贝叶经研究保护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全面开展了我区境内贝叶经写本的保护、收集、整理、编目和影印工作,基本摸清了西藏贝叶经写本现状,制定了保护章程,编写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并在此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出版了全国首家专门的贝叶经研究杂志《西藏贝叶经研究》(藏、汉文版)。

不仅如此,我院在中国当代藏学研究的发展上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以恰白·次旦平措和东嘎·洛桑赤列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在藏学研究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得藏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彻底摆脱了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打破了西方在世界藏学研究的垄断地位,为确立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地位作出了贡献。在研究方向上,我院藏学研究不断转变观念,以传统研究服务于现实,特别是服务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现实需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坚持开放办院,加强与各民族的学术交往交流,积极致力于赢得国际藏学学术话语权的工作,国内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注重开放办院,不断加强西藏社科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赢得话语权,努力创建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平台,是西藏社科院的办院方针。社科院建院之初,就得到了全国各学术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至今西藏社科院的大量藏书和现代科研资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全国有关学术机构的支援,一些学术研究的经验得益于全国有关学术机构及科研人员的传授和帮助,在社科院发展过程里,中国社科院、 、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科研机构等对我院的发展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有关省区市和兄弟社科院与我们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们的办院水平的提高。在区内,我们坚持走出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的理念,与社会、经济实践领域广泛联系。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能够示范全区的农村观察点,为西藏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提出了更多有建树的建议,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同时我们以强化部门联合为切入点,通过为区直单位、全区市、地、县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来加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合作攻关,实施跨单位重大专项研究,进而推动拓展西藏社科院学术研究和咨询平台,强化了我院在区内的影响力。以推进协同联合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社科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开放办院的形式和内涵,加强了西藏社科院与区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水平,扩大了学术影响。如我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共140万字),就是开门办院的成果结晶,该项重大课题被中国社科院科研局“西部项目办”鉴定为成优秀。我院不仅与国内专家学者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同时还与世界知名藏学研究机构和藏学家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合作。30年来,我院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有图书交换关系,并与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高级研究院、奥地利科学院等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成效更加显著,推动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一批专家与国外藏学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提高了西藏社科院的国际知名度。其中有一部分研究成果客观记述了西藏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实际例证揭穿了达赖集团在国际上散布的各种谣言,为国家的涉藏外宣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30年来,西藏社科院专家学者近二百多人次出国访问、讲学、学习,参加各种国际藏学学术会议。在第六届至第十三届国际藏学会和其他各种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西藏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提交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均被收入会议的论文集中。建院以来,西藏社会科学院举办和参与举办有关西藏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宗教、哲学等单学科或多学科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全国性、国际性的其他大、中型学术会议50多次。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属性。党对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繁荣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30年来,始终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工作,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姓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的党性原则,在科学研究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中,把党的意志、人民的需要化作科研成果,转过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从筹备建院至今,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发展,重视社科及藏学领域的深层次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工作,自治区历届党委书记阴法唐、伍精华、胡锦涛、陈奎元、郭金龙、杨传堂、张庆黎、陈全国或莅临社科院指导工作、或亲自看望社科院的知识分子、或对社科、藏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做出重要批示。2011年5月,在自治区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社科院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为凝聚、组织、协调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提供了组织保障。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发展方向。  

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历届院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引领社科院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增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制度化建设的能力,增强统筹协调、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带好队伍、培育学术精神的能力。切实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抓好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支部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机制,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党风、党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成立了院学术委员会、院工青妇委员会,院务公开、民主管理有了新发展。在抓好党的建设的同时,我院制度建设不断加强。面对科研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科研组织管理、人事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科辅工作、后勤服务等主要方面的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的良好局面。在全区强基础惠民生工作中,我院驻村工作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取得了优异的成就,驻村工作队及个人获得多项表彰,受到了当地组织和群众的欢迎。

与此同时,西藏社科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从建院时期在荒沼泽地上搭建的简易楼房开始,到现在科研楼、综合楼、专家楼和家属区各种基础设施齐备,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上马建设的“西藏社科藏学多功能图书楼”将建成集现代科技、学术信息、电子化高科技平台、学术情报调阅与搜集;现代化图书收藏、调阅、学术资料复制;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的大型学术资料、情报、信息、阅研、交流中心。建成后的图书楼能够藏书上百万册,无害保存电子图书、文件上千万件,可满足现代化的各类藏书条件,形成社科文献数据库、藏学文献数据库、社科成果数据库、社科专家数据库、馆藏资料数据库、社科(人文)期刊数据库等支撑的现代科研的学术交流和应用系统,形成服务科研工作强有力的现代学术、科技资源库。

本文节选自《西藏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写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之际》作者:白玛朗杰 车明怀

http://www.xzass.org/html/news2520.html(有修订)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