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40周年。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西藏的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推翻了统治西藏地方数百年之久的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使百万农奴获得了新生,揭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揭开了西藏教育历史的新篇章。
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时,我被任命为文化科副科长,处长为来自班禅堪布会议厅的森格贝旦,副处长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卡那夸切德钦和中共西藏工委的多杰才旦。后来根据中央关于西藏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的政策,筹委会进行机构精减,将文教与卫生两部门合并后成立了文教卫生处,下设两个科。在民主改革时期,我担任文教卫生处文化科副长;从1980年起至今,我一直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教委的领导成员之一,因此,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教育状况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民主改革前西藏新型的人民教育的创办
众所周知,旧西藏没有近代教育,新型的教育即人民的教育是在西藏和平解放后才出现的。从50年代起,在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依靠特殊的方针政策,依靠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干部的艰苦奋斗,依靠藏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先后在拉萨、昌都、日喀则、亚东、山南和那曲等地区创建了小学。以拉萨小学为例,为了使这个新型学校能顺利开学,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成立了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下设校长一级领导,董事长由进藏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张国华同志担任,校长由达赖喇嘛的经师赤江·罗桑益希担任,担任副董事长的有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阿沛·阿旺晋美等部分上层官员和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学校的日常工作由副校长李安宅(解放前担任华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陆一涵(当时任中共西藏筹委会宣传部长)负责。教师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由西藏地方政府委派的著名学者卡那夸切德庆和切派多杰(后来成为西藏大学教授)等一批人员,社会上聘请的一批人员,还有进藏干部中选调的田信(原教材编译中心编译员、现已退休)和格桑卓嘎等一批人员,藏汉族教职工共有40多人。第一次招收新生300名,其中藏族学生占90%多,其余是回族和汉族学生,学生大部分来自拉萨以及山南、那曲等地区,他们当中有农牧民子女,有城镇居民子女,有上层人士子女,还有商人子女。
学校在藏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字体练习和正字学,学生不但学习算术,高年级还要学习简单的汉语文和常识,教材由学校自己编译,还开设有体育、音乐课程。以前在印度学习过的中上层人士的部分子女返回拉萨后,也入拉萨小学学习,为了使他们能够继续学习英语,学校给他们安排了英语课程,由李安宅教授亲自给他们授课。当时私塾学校里每天早晨有念诵皈依赞和文殊赞的习惯,为适应信教群众的信仰习惯,学校规定可以从早读时间内抽出20分钟讽诵经忏。学生生活一律靠人民助学金制度予以保障,每个学生每月分配40块银元,学校每年给每位学生发一套夏装和一套冬装,特别是对那些无依靠的困难学生,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采取由学校抚养的办法,学习生活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
但是,拉萨小学的创办过程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学校初建时,西藏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体制,共产党创办的新型的人民教育是以反帝爱国为基础,各阶层的子女可广泛入学,因而那些对进步事业怀恨在心的少数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极力加以阻止和破坏,他们叫嚷“共产党办的学校里学不好藏语文”,称拿教育助学金的学生为“食客学生”,对本地聘请的教师称“拿汉人薪水的”等等,还在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对学生进行欺侮和恐吓,一时到了学生无法到学校正常学习的地步。然而,在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正确领导、驻藏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爱国上层人士的协助下,学校对这些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严抓不懈,结果学校越办越好,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许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私塾退学后送到拉萨第一小学,同时在印度学习的一批孩子也返回拉萨,进入拉萨小学学习。
总之,拉萨小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小学毕业的学生以藏语文为主的各门功课成绩非常好,1956年拉萨中学创建招生时,毕业班学生都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拉萨第一小学的办学成绩是谁也否定不了的,新型的人民教育站稳了脚跟,并且为将来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1956年西藏的第一所中学即拉萨中学正式创建,首次招收200多名学生,其中以拉萨小学毕业的学生为主体,还有日喀则、江孜等地的一批小学毕业生,以及拉萨地区私塾毕业的一小部分学生。
1958年在陕西省咸阳地区创办了“西藏公学”,主要担负为西藏培养干部的任务,生源除已参加工作的各族干部外,大多数是农奴的子女。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共西藏自治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驻藏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积极支持,到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1959年年底,全区有小学462所(其中民办450所、公办12所),学生达16300人(其中民办学生13000人,公办学生3300人),教职工人数达580多人(其中民办480人、公办100多人);全区有中学两所,学生342人,教工42人;还有一所“西藏公学”,学生1390人、教工396人。当时,尽管西藏和平解放后创办新型人民教育仅有7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速度很快,为后来西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1959年至1965年西藏的教育
1959年平叛和民主改革取得胜利,百万农奴成了社会的主人,这个时期党对西藏教育发展的方针是,大力创办学校,扫除文盲,要求广大翻身农奴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翻身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要得到翻身。中共西藏工委根据西藏工作的中心任务,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西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等特点,采取“民办为主,公办辅助,民办公扶”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法。这样,第一很好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第二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仅1959年,小学教育就有了较大发展,创建民办小学450所。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我们一方面从社会上和寺院中聘请一批没有参加叛乱、拥护民主改革的知识分子安排到民办学校任教,另一方面于1959年年底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文教处在西藏中学举办教师进修班,处里派我同图登扎巴、迈兰索旦和江陆昌等一起去协助工作数月,学生来自社会上的知识青年和寺院里的年青僧侣,共有120多名,他们在3个月内学完政治文化课程后,少部分学生当时直接派到小学任教,其余大部分继续安排学习,并以他们为基础,于1967年在拉萨创办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时,全区小学已发展到1822所(其中民办小学1742所、公办小学80年),在校生达66781人(其中民办校学生56763人、公办校学生10018人),教职工达2485人(其中民办教师1954人、公办教师53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31. 3%。中学发展到4所,学生达1059人,教职工122人;创建中等师范学校1所,学生达455人,教职工110人;1962年创建以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为基础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学院,当时在校学生有2251人,教职工有703人。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年动乱时朝我区的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文革”风吹到之处,学校难以正常上课,教师流失严重,学校管理机关丧失职能。文革后期,不考虑西藏经济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差等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而不注重质量和效益,从而造成教育内部比例失调和其他一些严重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教育界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方针是,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等。
新时期,特别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党中央对西藏的教育十分重视,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指出,应“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为目的”。
1、决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994年开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连续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五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定颁布了《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办法》,这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证,各地(市)县党委和政府把教育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各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2、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自治区和政府每年给安排财政预算时,特别指出要保证发展教育事业的经费,并于1993年规定自治区教育事业经费不低于财政预算的15%,基础建设资金要占计划内投资的15%。1994年这两项开支从15%增加17%,争取2000年达到20%,各地区和城市一级财政收入的17%和县一级财政收入的15%以上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上。
3、社会各界办学助教积极性高涨。四年内,我区农牧民群众自动创办的中小学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义务出工和捐献材料的价值将近一亿多元,开展希望工程以来创建希望小学110所,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
4、基础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义务教育积极稳步实施。为实现“二有八○”(二有,指每个县有中学,每个乡有小学,乡县都有中、小学;八○,指在2000年前使农牧区学生入学率达到80%。此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1994年“全区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发展目标。)目标,自治区把基础教育作为“重大事情”,制定《西藏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各地区教育的任务,教育结构得到了优化,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的稳定率和毕业生的达标率都有提高,并产生明显效益,到1997年年底,11个县(区)通过了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的验收。
5、内地西藏班(中学)成绩斐然。内地创办西藏中学对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在内地有各种西藏班(中学)140所,这些学校在14年间共招收学生1.8万多名。1992年首届毕业生人数有6123人,他们参加工作后,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
6、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发展。我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较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各种办法,抓教材编译工作,重视双语教学和藏语文教学,并取得显著成绩。
总之,在中央的关怀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西藏自治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在民主改革后的40年里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以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电化教育等为内容的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西藏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目前自治区有小学806所,教学点3445所,学生30多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78. 2%;中学94所,学生4万人,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21. 5%以下;中等专业学校13所,学生3157人;中等师范学校5所,学生2557人;高等学校4所,学生3200人。全区教职工总人数17234人,其中专业教师14015人。
我区的民族教育事业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从根本上说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主改革的结果。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