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顺应西藏各族人民的呼声,决策解放西藏。随后党中央制定“四个方向,五路大军”的多向进藏策略,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方向,分别派遣人民解放军部队协同进军西藏。其中,新疆进藏部队先遣连于1950年8月1日启程进军西藏,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文章总结和分析了先遣连的致胜原因及其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进藏先遣连;胜利原因;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周翔,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博士生;陈科有,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藏学》2021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K2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7(X)(2021)02-0102-08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顺应西藏各族人民的呼声,将解放西藏提上了议事日程。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命进军西藏,作为探路性质的一支解放军非主力部队——“先遣连”,于8月1日率先进军藏北高原,开启了解放西藏的历程。
“先遣连”一词最早见于1950年7月新疆军区的文件,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根据独立骑兵师、喀什军区党委意见,“正式批准独立骑兵师第一团第一连为进藏先遣连”。7月底,新疆军区下达的电文中,正式明确组建“进藏先遣连”。在此前的1950年5月,独立骑兵师已决定派遣侦查参谋彭青云率领小股部队先行入藏探明情况,文件称为“骑兵部队”或“先遣分队”。新疆进藏先遣连(以下简称“先遣连”)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无畏艰难”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它连同“长征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等,共同筑成了西藏社会发展的精神之基。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今天,回顾、总结先遣连进藏的历史、致胜原因及其意义,很有必要。
01
先遣连成立的背景及进藏历程
先遣连的成立及进军西藏,是国际国内形势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具体而言,包括时代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等。
(一)先遣连进藏的时代背景
自鸦片战争发端,西方列强觊觎西藏地方,英属印度又对西藏奉行侵吞蚕食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述情形有增无减,在分裂势力挑拨教唆下,西藏分裂势力在1949年8月制造了“驱汉事件”。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仇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对新中国采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手段以达成绞杀企图,也企图以各种阴谋活动阻挠解放军入藏。
新华社1949年9月2日发表了题为《绝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的社论:“英、美、印反动派勾结西藏地方反动当局举行这个‘反共’事变的目的,就是企图在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全国的时候,使西藏人民不但不能得到解放,而且进一步的丧失独立自由,变为外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奴隶”;“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如果敢于妄想分割和侵略西藏和台湾,它就一定要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前碰得头破血流”。表明了中央和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震慑了外国挑衅者及分裂势力。11月22日《人民日报》短评指出:“美帝国主义者竭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西藏,其目的就是为了保留在西藏的帝国主义势力,以便于把西藏变作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军事基地。”
(图为《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绝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陆版图独剩西藏亟待解放。同日,针对西藏上层分裂集团妄图实现“西藏独立”的迷梦,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青海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代表全体西藏人民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并表示:“今后人民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朱德11月23日联名复电十世班禅表示,中央人民政府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爱国统一的愿望,“希望先生和全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1950年年初,毛泽东在出访苏联时仍关心西藏局势,及时了解西藏的最新态势,商讨对策,进而作出“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决断。
(二)西藏、新疆之间的地理、历史等多重联系
西藏与新疆之间虽有茫茫昆仑、喀喇昆仑山等数道天堑阻隔,但两地毗邻,同胞情深,自古经贸交流往来不断,文化互通已久。西藏自古就有联系新疆地区的通道,一直保持畅通。先遣连进藏前夕,探明了具有通行可能性的进藏路线有克里雅古道、桑株古道、克里阳古道等三条,以克里雅古道最具挑战性,然此道直线路程最短,在时间上利于解放军早日进藏,故被优先选取。
(图为克里雅古道)
历史因素方面,吐蕃王朝在唐朝中叶以后就多次用兵西域,西域佛教尤其是于阗佛教文化对吐蕃产生了较大影响。吐蕃赞普不仅选派青年到于阗去学习,而且译介于阗佛教徒所说的预言(授记、悬记)、于阗佛教史等著作到吐蕃。新疆、西藏间存在着友好而古老的经济、文化互通历史,活跃于藏疆间商道的民间商业联系频繁,商人交流不断,食盐、玉石、黄麻、羊毛等贸易商品与文化艺术、宗教一直在两地交流与传播。
(三)先遣连受命组建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西南野战军及陈赓所部第四兵团分别进驻新疆、四川、云南。根据这种情况,为加快西藏解放,党中央在全面考量各进藏路线的困难程度以及进藏部队的准备情况后,部署了“四个方向,五路大军”的多向心进藏策略,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方向,分别派遣人民解放军部队协同进军西藏。其中,中央确定了新疆进藏的队伍、路线、时间等。毛泽东在1950年1月2日的一封电文中表示:“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1950年5月1日,新疆军区担负进藏任务的部队——独立骑兵师正式组建,何家产任师长兼政委,田星伍任副政委,肖林达任政治部主任,隶属于新疆军区并由驻扎喀什的二军就近代管。独立骑兵师开始着手进军西藏的各项事宜。7月,先遣连的筹建工作进入尾声。当月中旬,王震司令员根据独立骑兵师、喀什军区党委意见,正式批准骑兵师第一团第一连为进藏先遣连。随之,该连由昆仑山施工地段撤回于阗,着手进藏准备工作。师部决定,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任党代表及连队总指挥,曹海林任连长,彭青云任副连长,李子祥任指导员,由此组成连队的指挥机关,具体负责连队进藏途中各项事务,包括原国民党起义军官曹海林等组成包括藏、汉、回、蒙古、锡伯、哈萨克、维吾尔等7个民族的战士共136人的队伍,正式组成新疆进藏的开路先锋——先遣连。
(图为先遣连战士向战旗宣誓)
1950年8月1日,正式组建的先遣连在昆仑山下和田县普鲁村举行了誓师动员大会。独立骑兵师政治部主任肖林达主持大会,师长兼政委何家产代表军区领导向先遣连授旗,转达了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对出征将士的牵挂和期盼。之后,先遣连启程,开始执行翻越昆仑山进军西藏的任务。
(四)先遣连的进藏历程
先遣连于8月1日开始行军,翻越了赛虎拉姆峡谷、昆仑腹地,孤军深入,踏进西藏地界。先遣连在两水泉一带遇见一户藏族牧民,并取得信任结成“夏保”(藏语,意为“朋友”)。通过与牧民的接触,先遣连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了人民解放军在当地的影响,最终在两水泉建立了藏北第一个据点。
(图为先遣连战士翻越雪山达坂)
先遣连派小股士兵在两水泉驻守,大部分人马则继续挺进。10月,先遣连进军至改则宗所属的扎麻芒堡,并留守此地到次年5月下旬与后续部队在此会师。驻守的8个月间,随着粮食、食盐、医药等物资的日渐枯竭,战士不断发病,时刻有生命危险。不仅要面对吃穿住用、严寒气候,而且要面对阿里地方头人威胁当地牧民“不准同解放军接触、不准给解放军带路、不准卖给解放军东西”的严峻形势。李狄三召集连队指挥员商讨对策,动员全体战士开展生产自救,“向天要粮食,向地要营房”。此外,先遣连以动物毛发代替针线,并在藏北高原冻土上筑成一排排地窝子营房。先遣连开展生产自救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引得藏族群众前去参观学习,部分藏族群众逐渐私下与先遣连战士接触,并冒着风险给战士们提供糌粑、食盐等,军民间的感情在相互交往中日渐加深。
党中央和西北局领导在得知先遣连的英勇事迹后,在全党、全军中积极宣传先遣连的光辉事迹,组织干部战士学习“先遣连精神”。1951年3月5日,新疆军区授予该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全连每人荣记一等功一次。王震在给先遣连的嘉奖电中说:“你们执行毛主席的号召,为解放西藏,统一全国领土,通过荒无人烟的昆仑,冒危难艰苦进入西藏,饱受冬季恶劣气候,表现了高度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有功于人民祖国,除号召新疆全体指战员以你们为模范外,特以解放大西北纪念章及人民功臣奖章各一枚,奖给全连指战员。”全连成建制地被授予如此高的荣誉,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并不多见。
安子明率领的后续部队和先遣连的胜利会师,补充了武器装备、粮食、衣药等战略物资,连队抽调四十余名体格强壮、战斗力强的人员组成先遣分队,由彭青云率领,先于安子明领导的后续部队开拔。连长曹海林则组织二十余名重病号战士,留守扎麻芒堡。6月22日,彭青云率先遣分队到达普兰宗境内巴格海子。25日,先遣分队抵达普兰重镇巴噶。29日,安子明、彭青云率部进驻普兰县城,并于7月9日分别率领留驻巴噶的部队和先遣分队,挥师北上。8月3日,先遣分队胜利抵达阿里噶本政府所在地——噶大克。彭青云、安子明部自扎麻芒堡整装出发后,分别途经冈底斯山、普兰宗、日土宗。在先遣分队抵达噶大克当天,阿里地方政府的驻地上空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整整一年又三天的艰苦行军,先遣连以损伤近半的沉重代价,赢得了藏北的和平解放。
(图为部队进驻阿里首府噶尔亚萨——噶大克)
先遣连解放阿里后,投入到当地的剿匪战斗中,历经多次战役,肃清了残匪,缴获了骆驼、牦牛、马、羊等牲畜,广大藏族群众重获安宁。完成剿匪任务后,由安子明率领部队和先遣连,与为执行剿匪任务而挺进到阿里的独立骑兵师二团九连共410人,组成阿里骑兵支队,安子明任支队长,先遣连被编为该支队第三连。根据形势需要,驻扎在当地的骑兵部队的归属、称谓均发生变动。1952年3月,“整编为西藏军区藏北骑兵支队,后改为新疆军区阿里骑兵支队”。先遣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解放藏北”的使命,连队中战士则被编入阿里骑兵支队,肩负起“保境戍边”的任务。
02
先遣连从新疆胜利进藏的原因
在全面解放西藏的关键时刻,先遣连勇敢地接受了艰巨、紧迫的任务,并取得了胜利。究其根源,得益于先遣连在工作中始终模范地执行党中央以及西北局、新疆军区等各级领导机关制定的针对西藏解放的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和指令,并结合藏北实情,依托“和平为主,武力为辅”的解放政策,“团结藏民,尊重藏胞”的民族政策,“争取上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帮助连队及后续大部队在西藏站稳脚跟,同时为党在西藏的民族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夯实了基础。
(一)坚持“和平为主,武力为辅”的解放政策
西藏不同于内地,因历史、地理等原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1949年11月,毛泽东就解放西藏明确指示西北局:“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有西南一路。”毛泽东12月赴苏联访问途经东北时,致函中共中央并西南局,指出解放西藏必须下决心,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西藏地区局势的发展,敦促中央下定决心,尽早解放西藏。
1950年1月14日,美国合众社公布西藏地方摄政达扎致该社电报,电报称:决定分别派遣“亲善使团”至英、美、印、尼泊尔等国表明“独立”,并另派一使团到内地以便向中共当局解释并表明“独立”。西藏上层反动势力控制下的西藏地方当局有意挑衅人民解放军,妄图挑起、激化中央与西藏地方、内地民众与广大不明形势藏族群众间的矛盾,借此破坏西藏和平解放进程。1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表明态度:如果拉萨当局背叛祖国,向外国派出“亲善使团”表明“独立”,中央人民政府将不容忍;任何接待“亲善使团”的国家,将被认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敌意。中央对西藏反动集团的蓄意挑衅作出有力回击,并且决定采用“武力与和平解放西藏”的两手策略,始终为西藏局势留有和平处理的可能,及时有效地稳定住了西藏地方大局。
先遣连自进入西藏地界,便处于上至西藏地方政府、阿里噶本政府以及改则宗本府,下到驻地附近的马本、头人等地方大小势力的严密监视下。当人民解放军在两水泉、多孟、扎麻芒堡等处建立转运留守点之际,西藏地方政府示意改则宗本府以各种手段延缓阻碍先遣连的进军,意图将先遣连“困死、饿死、冻死”。面对改则各级地方政府及藏军的多番挑衅,李狄三、彭青云等人始终以大局为重,坚持“和平为主,武力为辅”的政策,命令连队士兵保持克制,坚决不开第一枪,多次灵活巧妙地挫败反动势力的不轨图谋,为解放军胜利进藏并有效维护当地秩序做出了表率。
(二)恪守“团结藏民,尊重藏胞”的民族政策
先遣连进军西藏的位置为阿里地区。阿里地处西藏西部、新疆以南,平均海拔约4500米,气候寒冷,离拉萨和乌鲁木齐都较偏远。无论是进藏途中,还是驻守扎麻芒堡期间,全连战士始终处于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的考验下,这对先遣连在西藏站稳脚跟、开展工作造成诸多困难。
(图为先遣连旧址)
1949年2月4日,毛泽东在西柏坡同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提及西藏问题:“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民族问题,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区,解决它更需要时间,需要稳步前进,不应操之过急。”4月1日,毛泽东又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中央多次向各路进藏部队申明在藏开展民族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给予先遣连明确的指导原则——慎重稳进。
先遣连视政策重于生命,驻守扎麻芒堡时组织士兵帮助藏族群众义务劳动,同时向来访的藏族群众赠送茶叶、食盐、方糖等稀缺物资,解决群众困难。解放军战士的工作,逐渐消解了藏族群众内心的疑惑与不安。
在先遣连与当地藏族群众接触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更能佐证连队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先遣连一次外出打猎,有士兵意外地击中了当地牧民的牦牛,此事引起了连队领导的重视。李狄三迅速致信给阿里噶本赤门巴、马朗巴,通报对两起事故的处理情况,信中说:“连队在打猎时,误伤牧民两头牦牛,已对肇事者进行处理,并赔偿牛主才典和才仁两人大洋50元、玉米300斤、面粉100斤,砖茶3块以及花布若干。”这说明先遣连坚定地执行“团结藏民,尊重藏胞”的政策,维护藏族群众利益,照顾广大藏族群众的情感,为党的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遵循“争取上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
在“政教合一”制度下的西藏社会,贵族、官家、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统治着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下层民众,处于农奴制桎梏下的广大人民长期遭受盘剥。在旧西藏的政治体系中,僧俗上层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要处理好西藏问题绕不开与他们打交道,而先遣连在藏北站稳脚跟亦需与当地僧俗上层接触。
1950年1月1日,中共中央就处理西藏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向西南局、西北局提出指导意见:“处理原则应该是向各少数民族极力表示好感,多和他们发生关系,不侵害并保护他们的利益,不论他们是上层或下层,是僧侣或平民都好。”5月17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西南局、西北局:“一、政教合一,宗教神圣不可侵犯,达赖在西藏人民心中有很高的信仰……四、劳动人民极其穷苦,但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维系力仍然很强。”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央处理西藏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态度,即尊重现实情况,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对政教体系不合理之处因势利导,避免因操之过急而伤害到西藏各民族各阶层信教者的情感。
先遣连在部队出征前便由彭青云对连队士兵进行过宗教方面的教育,将士们初步了解到了西藏的社会情况。部队行军途中先后同阿里当地多位活佛、喇嘛以及信教民众有过接触。连队领导多次拜访当地活佛,表明我军的宗教政策。在驻守扎麻芒堡时,先遣连坚持不随意进入当地寺庙和神山圣湖;外出执行任务时遇到经幡、佛塔等,也遵守地方宗教习俗。先遣连多次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支队伍的精神,宣示这是一支寻求西藏人民解放自由的革命部队。先遣连在阿里地区积极争取上层僧侣,主动接触信教群众,率先在西藏地区打破僵局,为其余各路进藏部队以及日后我党、我军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所借鉴。
03
先遣连进藏的历史意义
先遣连率先在雪域高原插上人民军队的旗帜,鼓舞了其他各进藏部队;解放军多路进军,加速了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及时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先遣连在解放西藏过程中衍生出的“先遣连精神”,对建设新西藏意义重大。
(图为先遣连第一次将五星红旗升起在阿里高原)
(一)率先在西藏土地上插上人民军队的旗帜,策应了西藏的解放
在各路解放军的强势进军下,前藏、后藏、阿里等地先后解放。青海方向,中共西北西藏工委及第十八军独立支队于1951年8月28日在香日德举行西藏和平进军的誓师大会后出发,9月21日翻越唐古拉山,11月4日到达黑河地区,“黑河牧民穿戴着节日盛装热烈欢迎”。青海进藏部队经过3个月艰苦行军,于27日抵达拉萨,宣告胜利完成了青海进军西藏的使命。
川康方向,中共西南局担负着进军西藏主力的重任,由张国华、谭冠三率领的二野十八军负责。王其梅、李觉率领军前指及北路先遣部队自四川乐山出发,吴忠率领五十二师前指向雅安行进。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发起昌都战役,昌都解放。次年,十八军继续前进,挥师深入,挺进拉萨。
云南方向,陈赓、宋任穷麾下的四兵团于1950年年初解放云南,随后派遣十四军一二六团协助十八军打响昌都战役。一二六团一部的先遣分队于1951年8月30日进至藏东竹瓦根后,9月10日由芒康出发,并于10月1日进驻察隅,在藏南插上了人民军队的旗帜。其后,部队西进,直至西藏的彻底解放。
新疆方向,李狄三、彭青云等组成的先遣连一行136人,成为新疆方向进藏的开路先锋。1950年8月1日,连队自昆仑腹地挥师启程,进军神速,先后跨越昆仑山、达坂等天堑,不过月余即踏上藏北高原,取得解放阿里的初步胜利。
所以,就进藏日程而言,新疆先遣连创造了两个第一。首先,第一个进军西藏。先遣连1950年8月启程后,于9月中旬在藏北建立我军第一个转运点——两水泉,1951年8月3日先遣分队胜利抵达阿里噶本政府所在地——噶大克。相比之下,川康方向的进藏主力十八军是在1950年10月解放昌都,进而深入西藏各地的。云南方向的一二六团在1951年10月1日解放察隅。青海方向的十八军独立支队在1951年11月初进入藏北黑河(今那曲),最终于27日与十八军会师拉萨。其次,先遣连虽是规模最小的解放军部队,但却是各路进藏部队中最早在西藏插上人民军队旗帜的队伍。因此,策应了其他四路人民军队的进藏,推动了西藏全境的和平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二)率先建立起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
西藏自元代归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历经明清两朝变革,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进行有效治理;民国时期由于英美等外国势力的干扰,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度不正常。直至先遣连挺进西藏阿里,重新扭转了这一不利形势。
先遣连将士在进藏后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藏族群众赞誉,逐渐也影响了阿里地方官员。为此,阿里专员赤门色通过秘书才旦朋杰、扎西才让致电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军官李狄三,抵达那日过力松目区,我们结成了朋友并听从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因此没有引起一点战争,很好地实现了和平……西藏人民要做中央人民政府的老百姓。”
中央收到电文后,迅即回复。毛泽东1950年12月30日复函才旦朋杰、扎西才让:“我很高兴知道你们同到达你们那里的人民解放军结成了朋友。人民解放军开入西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西藏人民解脱外国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的压迫,所以一切开入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到处都同西藏人民结成了朋友。”中央对阿里地方官员释放的善意,以电文往来的形式加深了对西藏地方的了解,也为日后中央对西藏的治理作了铺垫。
先遣连的进驻对西藏的意义并非局限于藏北一地,而是和其他各路大军一样牵动着整个西藏。先遣连在藏北的军事存在和十八军等在前藏的胜利进军遥相呼应,推动着西藏的和平解放进程。毛泽东在1951年致信达赖喇嘛:“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人民在伟大祖国大家庭中,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得以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和异民族的压迫。”毛泽东主席考虑到了西藏社会的特殊情况,同时在信文中亦强调内地与西藏的一体性,希望以情感因素促使西藏地方当局迷途知返,表明了中央的诚意,也有助于双方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
(图为先遣连纪念馆)
(三)“先遣连精神”激励着新西藏建设者
“先遣连精神”是对“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全面体现。自先遣连从南疆普鲁村开拔,到次年8月3日抵达阿里噶大克,前后300多个日夜,进藏战士经受了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度匮乏的物资等挑战,依旧奋勇向前,造就了“先遣连精神”。先遣连的这种宝贵精神在中央及地方各省市区支援西藏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延续和光大,经久不衰,激励着一批批新西藏援建者接续前行,乐于奉献。中央多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援助事宜,给予西藏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物资援助、基建帮扶、干部选派等诸多便利,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04
结语
解放西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先遣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组建,是时代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先遣连面对自然环境的极端考验,应对装备简陋、物资匮乏等艰苦情况,驻守边地,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李狄三、彭青云等连队干部带领士兵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并在藏族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争取群众支持,最终站稳脚跟,完成解放藏北的大业。先遣连在打破藏北旧秩序的同时,也推动了新秩序的建立。
先遣连进军西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先遣连挺进西藏前,连队中不少士兵曾在新藏公路普鲁卡子段开山筑路,是有名的筑路模范。后临危受命,转而进军西藏。在“四个方向,五路大军”的进藏方针下,先遣连率先突破青藏高原的地理阻隔,并在阿里重镇噶大克宣示了中央的管辖权。阿里解放后,先遣连转为藏北国境线戍守部队,保卫着祖国西部边陲的领土完整与安宁。先遣连在进藏途中表现出的战天斗地、视死如归、团结互助、爱民助民等一系列行为,成功塑造了“先遣连精神”,成为“老西藏精神”的内核,并在西藏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经久不衰,推动了西藏的革命与建设事业。1957年10月6日,新藏公路顺利通车,北起南疆叶城,南至阿里噶大克。至此,新疆与西藏间新增一条至关重要的连接道路,双方物资得以大规模交流,新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成为新西藏建设名副其实的“生命线”,打通了西藏东出北进的道路网,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
先遣连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西藏广为流传,“先遣连精神”已经成为一座无形的丰碑。坐落在狮泉河镇的烈士陵园则安葬了大部分牺牲在西藏的先遣连战士。阿里地区将“扎麻芒堡”改为“先遣乡”,2019年当地建立“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先遣连的英雄事迹与可贵精神,永远激励着全国人民。
【注:文中图片系编者所加,部分来源于公丕才著《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网络素材】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