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1-11-12 14:28:00 | 来源:《中国藏学》2018年第S0期 | 作者: | 责任编辑:

作者: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刘红娟整理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藏学研究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领研究工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西藏工作实践,把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进一步转化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不断开辟出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和新思路。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西藏社科院)于1985年8月5日正式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藏社科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机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从筹建到全面发展、从学科单一到多学科并举,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成果,共完成学术专著230余部、编著310余部、译著120余部,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200余篇、研究报告500余篇,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项、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20项,一批专著和论文获得“五个一工程”“国家图书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批重大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要批示,为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学术诠释和理论支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书写了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的瑰丽篇章。

西藏社科院最早筹组于1978年6月,孕育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迎来了春天。伴随着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恢复与新建,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机构也加快了筹建步伐,经过7年的筹备,成立社科院的条件逐步成熟,遂于1985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社科院的成立和发展,始终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积极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关于西藏工作大政方针、积极服务于西藏工作大局特别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致力于西藏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及宣传,坚决抵制达赖集团及其分裂主义意识向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领域渗透,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建院以来,西藏社科院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认真履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各项职责,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学术导向,围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西藏发展稳定大局,艰苦创业、积极探索、潜心科学研究、携手砥砺前行,发挥了“思想库、参谋部”和现代新型智库的作用,不断开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新局面。

回眸西藏社会科学院40年的发展历程,从筹建、正式建院到现在,各研究部门经过几次改革、撤建,形成了院办公室、政工人事处和科研管理处3个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当代西藏研究所、经济战略研究所、贝叶经研究所、南亚研究所8个学科研究所;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西藏研究》编辑部、文献信息管理处(图书馆)等3个科研辅助部门;同时兼有“西藏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格萨尔》研究中心”、自治区藏文古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职能。

经过40年的发展,西藏社科院基本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与稳定、经济战略、农村经济与民生、市场经济学、法学、藏传佛教、历史学、民族文学、语言学、政治学、生态环境学、人类学、南亚地缘战略、《格萨尔》抢救、驻藏大臣专题研究等现实与传统并举,基础与应用同步,理论与咨询结合的学科架构,这些人才和多学科研究为建立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智库提供来自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的支持。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藏成功实践的阐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的研究,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的探讨,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核心及省级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推出了一批对时代有引领作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作为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以《光明日报》头版通栏标题和《西藏日报》重要理论版面予以刊载,在全国、全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藏的昨天、今天、明天》一书受到全区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恰白·次旦平措主持撰写的历史著作《西藏通史——松石宝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范例,此书一经面世就在全国史学界、藏学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于1993年荣获我国出版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问世,对于新时期在西藏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服务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为主攻方向,在各个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小康西藏建设。推出《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西藏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和《西藏农村发展报告》绿皮书系列等一大批成果。二是开展社会管理研究,服务和谐西藏建设。推出《推进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3—2017)、《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等重要成果。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研究,服务美丽西藏建设。推出了《生态西藏和谐高原》《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概况》《西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专著和调研报告。四是积极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服务执政为民。推出《甲玛沟的变迁》《门达旺地区历史与现状》和《西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等专著和重大成果。五是加强调查研究,聚力服务“三农”。推出《小康西藏》《西部大开发中的西藏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西藏农村发展报告(绿皮书)》系列等一大批成果。六是积极承担并完成各类项目课题,为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研究”“西藏自治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西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重点与政策”“援藏工作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和工作机制创新研究”、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西藏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西藏开放发展和边疆稳定研究”等,承担并完成“九五”至“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交办课题和区直各部门、各地(市)委托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

突出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优势地位,坚持藏学传承历史文明和服务于现实。一是加强藏学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成立之初就把藏学的研究与发展作为重点,在民族历史研究所、宗教哲学研究所、语言文学研究所和藏学资料中心等中国当代藏学学科构建、藏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藏学专门出版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创办了第一个公开出版的藏学学术专刊《西藏研究》、第一个藏学研究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这些设置推动了中国藏学学科脱颖而出,为中国藏学研究的奠基和确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加强传统课题研究合作。与 等有关单位合作,承担了许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传统研究课题,如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社会形态,西藏古近代交通史,西藏县情调查,西藏考古与西藏古代史研究,藏文古籍和西藏文物的收集、整理及研究,《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及研究,梵文古籍(贝叶经)整理、翻译及研究,西藏民族文艺十大集成,西藏寺院调查,西藏宗教源流与教派研究,西藏佛教的沿革与现状,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等等,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成果,这些项目对西藏传统文化发展与抢救、对揭露封建农奴制度的反动本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发挥传统学科优势,服务于社科管理与稳定。近年来,西藏社科院出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考虑,陆续推出了《立足西藏宗教的实际寻找新的出路》《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保护》《藏传佛教如何与西藏的社会相适应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资料汇编》《历辈班禅大师传记》《在导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一批重大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发挥传统学科的优势、服务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提供了经验。

四是涉藏研究的藏学典籍及古籍资料收集整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汉文文献收集整理研究中,西藏社科院文献整理研究部门先后从国家第一、二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西藏档案馆等馆藏部门整理、印制了大量的权威原典历史古籍,编撰出版了《西藏研究丛刊》《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西藏学参考丛书》等一系列藏学汉文文献丛书,包括:《清实录藏族史料》《明实录藏族史料》《平定准噶尔方略》《平定金川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镇抚事宜》《驻藏大臣奏疏》等数百种古代和近代藏学汉文典籍,数万册图书。在藏学研究文献的抢救与整理工程中,先后共收集整理书籍200部、数千万字,其中不少属于珍本、孤本和善本,有的还是手抄本。已经整理出版的有《朗氏家族史》《历算论典月轮》《三律仪论说自注》《诗镜注释妙音戏海》《德吴宗教源流》《因明学汇集》《显密经库正文及其要义》《娘氏宗教源流》《世界广论及总论》《佛历年鉴及五明论略述》等75种50万印册。

五是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格萨尔》史诗的抢救、整理和保护上,先后录制艺人说唱本百余部,整理60多部,收集旧版本、手抄本74部。创造了世界上最长史诗的诗行记录——《〈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丛书,该丛书共计45部48册,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了43册,并已经启动该丛书的藏译汉工程。在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方面,先后完成《历代噶玛巴传》《吐蕃碑铭校注》《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藏汉),特别是《西藏百年史研究》《西藏百年史史料选辑》《水牛年(乾隆五十八年)西藏噶厦商上所收公文译辑》等一大批重要专(译、编)著。在藏语言文学研究方面,先后完成《诗学概论》《藏族声韵学概论》等十余部著述。

六是宗教研究、民俗学、人类学和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宗教研究方面,完成《苯教文化大词典》《哲蚌寺志》《拉萨市辖寺庙简志》《宁玛派综论》《噶举派综论》《萨迦派综论》《乃琼寺》《昌珠寺志》等20余部著述。在民俗学、人类学和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西藏的贝叶经研究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6年多的努力,全面开展了西藏境内贝叶经写本的保护、收集、整理、编目和影印工作,基本摸清了西藏贝叶经写本现状,制定了保护章程,编写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并在此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出版了全国首家专门的贝叶经研究杂志《西藏贝叶经研究》(藏、汉文版)。

七是在中国当代藏学研究的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以恰白·次旦平措和东嘎·洛桑赤列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得藏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为确立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地位,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西藏社科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开放办院,进一步加强与各民族的学术交往交流,积极致力于赢得国际藏学学术话语权的工作,社科院专家学者200多人次出国访问、讲学、学习,参加各种国际藏学学术会议。在第六届至第十三届国际藏学会和其他各种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西藏社科院专家学者提交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均被收入会议的论文集中。举办和参与举办有关西藏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宗教、哲学等单学科或多学科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全国性、国际性的其他大、中型学术会议50多次。

一是加强与国内有关机构的学术交往。在西藏社科院筹建、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研机构等学术研究机构都给予了多种支持和帮助,院内的大量藏书和现代科研资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全国有关学术机构的支援;一些学术研究的经验得益于全国有关学术机构及科研人员的传授和帮助,有关省区市和兄弟社会科学院与我们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们的办院水平的提高。以推进协同联合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与国内社科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开放办院的形式和内涵,加强了西藏社科院与区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水平,扩大了学术影响。如西藏社科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共140万字),就是开门办院的成果结晶,该项重大课题被中国社科院科研局“西部项目办”鉴定为优秀并荣获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是加强与区内相关机构的学术交流。坚持走出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的理念,与社会、经济实践领域广泛联系。目前,西藏社科院已经建立了以墨竹工卡甲玛村、山南市克松村为农村变革发展的农村观察点。同时以强化部门联合为切入点,通过为区直单位、全区市、地、县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来加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合作攻关,实施跨单位重大专项研究,进而推动拓展西藏社科院学术研究和咨询平台,强化了西藏社科院在区内的影响力。

三是与世界知名藏学研究机构和藏学家进行长期交流合作。建院至今,西藏社科院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有图书交换关系,并与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高级研究院、奥地利科学院等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成效更加显著,推动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一批专家与国外藏学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提高了西藏社科院的国际知名度,为国家的涉藏外宣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于2012年正式成立,与西藏社科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性社会团体联合组织”的职责定位,以“做好桥梁纽带、繁荣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为立足点,突出“联”的特点和优势,抓载体、建机制、搭平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社科界“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的谆谆教诲,以“聚焦重大问题、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发展稳定”为宗旨,积极搭建学术年会、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阐释活动,在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上自觉主动地占好主阵地、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2015年以来,分别以“历史的跨越,伟大的变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繁荣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为主题,连续召开了三届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编辑出版了3册《学术年会论文集》。组织召开了全区社科理论界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日报》刊发了观点综述,发挥了先学一步、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为全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协调区外专家学者作了两场学术报告会,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社科工作者与其他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

二是加快推进智库建设。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调研、山南克松社区调研、西藏民族团结调研、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调研、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现状调研,形成了《西藏新农村变迁的缩影和见证——来自山南克松社区的调研报告》《西藏建设民族团结典范的成功实践》《在“导”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等调研报告,报送到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部分调研报告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有效发挥了资政建言作用。同时,从西藏已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中,遴选结项等级优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编辑出版《成果要报》,有效促进了成果转化。

三是认真做好社科项目管理。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成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了《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基本形成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出版资助管理、优秀成果奖励4个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了社科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据不完全统计,1992—2018年,西藏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4项。2012—2017年,立项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239项。为调动和激发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以优良学风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优秀研究成果,组织开展了第二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工作,对29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进行了表彰。为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发挥社会效益,解决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发行难等现实问题,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成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试行)》,从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

四是深入开展社科普及。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问答的形式和藏汉文对照的方式,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及读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藏普及读本》等社科普及读物,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组织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在《西藏日报》发表了《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系列理论文章。

五是不断加强学会工作。为更好地做好学会服务管理,密切与各会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开展了重点联系单位和会员单位基本情况专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会员单位的分类建档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先进学会、协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推选工作,西藏推荐的西藏自治区法学会等3个会员单位被全国社科联学会工作会议授予“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荣誉称号,2名学会工作者被授予“全国社科联优秀学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术是时代的精华。回顾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西藏各族人民,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作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召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发展稳定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西藏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也将在这一大好形势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智库建设之路,努力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撑,全面打造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为繁荣发展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