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0年·民生卷》评介

发布时间:2021-11-12 14:28:00 | 来源:《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 | 作者:永 红 | 责任编辑:

作者来源: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民生[1]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18年即将迎来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 启动编撰“西藏民主改革60年丛书”的工作。全套丛书共8卷,于2019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鉴于西藏民主改革60年是党的民生观在西藏实践并取得巨大成效的60年,丛书编委会及主编郑堆特将原定的“社会卷”改名为“民生卷”,以突出反映在党的领导下西藏民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西藏民主改革60年·民生卷》(以下简称《民生卷》)由《中国藏学》主编黄维忠担任主编,由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各章节作者,在主编的统筹安排下,各章节作者着手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相关作者还奔赴西藏山南克松村调研,获得了最新的第一手资料。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使用最新数据和资料。

作为该书作者之一和责任编辑,现试对该书评介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民生卷》全书50余万字,在概述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在西藏的实践历程,并分别就人口、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生活、民族交往与交融等领域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民生领域发生的巨大变迁。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在西藏的实践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广大人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时间在变,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关注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为民谋利的历史。从“为人民谋幸福”的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邓小平,从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江泽民,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胡锦涛,再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民生观既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中央历届领导的民生观在西藏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中得到了集中展示。《民生卷》在第一章中就详细阐述了中央历届领导有关西藏方面的民生观及其实践。毛泽东主席在处理和解决西藏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党在西藏的工作制订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加快西藏发展和改革;江泽民同志指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边稳藏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立足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全局高度,深入研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大计,既充分浓缩了60多年来中央治理西藏的共同智慧,又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藏方略的创造性发展。”[2]

二、真实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民生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民生事业发生了巨变。城乡就业得到很大改善,人民收入显著增长;教育普及率得到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逐步惠及全民;文化娱乐设施逐步建立健全,交通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农牧民住房面积逐年扩大,住房条件逐年改善,人均寿命明显提高。比如,2018年西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西藏人均寿命由和平解放前的36岁提高到现在的68.2岁。西藏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从1958年的0.42人增加到2017年的4.89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从1958年的0.14个增加到2017年的4.79个。又如在旧西藏,广大农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7%;如今,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2018年,西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77.9%,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2.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39.2%。33年来,内地西藏班累计招生14.19万人,其中初中5.3万人,高中4.2万人,中专(中师)1.1万人,高校3.5万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了4.6万余名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目前,西藏已经建立起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电视教育等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

《民生卷》每章单独设立发展历程一节,以反映民主改革60年来各阶段西藏民生各项事业的变迁。一般要求分1959—1976年、1978—2012年、新时期3个阶段,1978—2012年间还会细分。不过因各章节情况不同,会有所调整。如教育篇分成了4个时期:民主改革后的发展阶段(1959—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西藏教育事业(1977—2012年)、新时期的西藏教育事业(2012年至今);社会保障篇也分了1959—1965年、1966—1978年、1978—2012年以及新时期等4个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篇则分成了5个时期:1951—1965年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在西藏的初步实践、1966—1978年西藏的民族关系、1978—1989年西藏的民族关系、1990—2000年西藏的民族关系,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的西藏民族关系。可谓突显了西藏民生各项事业各自的发展历程。

三、突出展示了西藏民生领域的特点

民主改革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藏的民生事业,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巨大支持,西藏各领域的巨大变迁离不开全国对西藏的支持。以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支持为例,据统计,1980—2018年中央向西藏的财政补助累计12377.3亿元,占西藏地方财政总支出的91%。[3]至于民生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则更为突出。以教育为例,长期以来,中央全力支持西藏落实免费义务教育,保障正常事业经费的基本需求。除教育经费95%以上由中央财政拨款外,还安排各项专款和基本建设资金。同时要求全国各省、市加大资金、设备、教师援藏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西藏培养各类人才,保障了西藏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西藏自治区各项事业经费中,中央的财政支持始终占据主要部分,如2011年西藏自治区总收入为77878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142541万元,占总收入的97.1%。2011年西藏全区教育经费投入总计82610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807466万元,占97.7%;而同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3869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8587亿元,占77.9%。这组数据充分体现出中央财政对西藏教育事业的全力支持。

因此,《民生卷》在教育、医疗卫生这两章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教育援藏、医疗援藏一节。在我国,教育对口支援是在政府主导下发达地区(学校)向欠发达地区(学校)输入物资和智力援助的一种补充性教育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国家帮助欠发达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教育对口支援作为嵌入我国扶贫开发和边疆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政策配套体系不断丰富,经历了由“输血”到“造血”、“硬件”到“软件”、单向到多向、“一对一”到“多对一”等方面的数代更迭完善。教育对口援藏经历了摸索起步阶段(1956—1977年)、扩展探索阶段(1978—1995年)、细化深化阶段(1996—2015年)、“组团式”援藏翻开新篇章(2016年起)等4个阶段。医疗援藏则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时期以及新时期的“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等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医疗组团援藏、健康扶贫等中央医疗援藏方面的最新举措。

四、以点带面展示了 科研人员为西藏民生事业作出的贡献

成立于1986年5月20日,是以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年来, 始终服务大局,围绕新时期中央治藏方略,增强发挥涉藏智库作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完成了很多相关科研项目。《民生卷》医疗卫生篇便展示了藏研中心科研人员的相关贡献。

包虫病的防治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为1.34%,显著高于非青藏高原地区的0.13%。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包虫病患病率位居全国前三,分别为1.66%、1.10%和1.06%。高患病率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西藏和青海三省(区)交汇处。2016年,在国家卫计委指导下,西藏自治区组织全国17个援藏省市的专家和当地医务人员共千人完成了样本量达80384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了西藏包虫病的流行范围、程度、发病率、传染渠道等情况。2017年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提出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控和治疗体系,全面落实控制传染病,病人筛查治疗全覆盖、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患者普查方面,2017年3月启动人群包虫病普查工作,全国17个对口援藏省市组织工作队派医务人员赴西藏协助开展包虫病普查工作,其中就有 藏医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包虫病的防治、治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 北京藏医院联合 科研办、藏医药研究所,本着“服务藏区,为藏区培养人才”的原则,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了9届全国藏医药高级研修班。主题涉及藏医药治疗常见病临床经验、藏医药特色技法、藏医药临床实践、藏医经典等;主讲老师来自西藏、青海,以西藏为主。共计有890名学员,分别来自西藏及四省藏区、北京、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其中西藏学员130余名。这一研修班在西藏及四省藏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藏医工作者的欢迎。

五、充分利用了各种相关资料

《民生卷》在撰写时,充分利用了各种相关材料,其中引用的重要的参考文献近130种。这还不包括《西藏日报》《人民日报》、西藏网、新华网等各种报刊、网站上的资料。

为展示西藏民生的巨大变迁,《民生卷》利用了一些鲜活的材料,如“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明白卡”(以下简称“明白卡”)。为了让西藏全区的农牧民群众对他们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有个全面的了解,西藏财政厅编制了“明白卡”,使农牧民群众知道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明白卡”自2009年开始由西藏财政厅负责编制,一般由直接补贴政策(现金或实物)以及间接补贴政策(公共服务优惠政策项目)两部分构成。同年6月10日,举行了西藏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明白卡首发仪式。此后几乎每年编制一次。

自2009—2018年的10年中,从总体上看,西藏农牧民享受的财政补助优惠政策的项目在增加,从2009年的60项到2012年的71项、2015年的74项、2018年的71项。从2009年的60项到2012年的71项,增幅较大,说明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对西藏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与2015年相比,2018年项目有所减少,原因有多个:一是2018年删除的项目比较多,达7项。这是根据西藏民生的发展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比如取消间接补贴中的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贴息,这是因为2017年西藏已经全面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二是有些项目合并了,比如从2016年起,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即从3项合并为1项了。三是2018年增加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群防群测人员专项资金、动物疫病强制扑杀补助、草原鼠害防治补助、病死生猪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等5项。因此,尽管2018年西藏农牧民享受的财政补助优惠政策的项目看上去减少了,但优惠政策实施的范围则仍然在增加。

总体而言,《民生卷》的研究与撰写特别注意学术规范。这是笔者参与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地方。《民生卷》无论从立意论题、篇章架构,还是理论运用、论证逻辑,乃至行文语言、文献引用以及注释、附录,都很规范,同时能自觉遵守学术伦理,尊重前人和同行的成果,这也保证了著述的品质。

当然,该书也有一些不足或遗憾,存在一些需要拓展提升的空间。如:虽然梳理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第一手的田野资料,但还有一些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别章节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略显不够,2018年的最新数据还有所欠缺;如果能加一些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该书将更加鲜活、生动。不过,瑕不掩瑜,《民生卷》以丰富的材料、翔实的数据展示了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民生领域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效,实为了解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民生事业发展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为“人民的生计”,而“生计”又被解释为“谋生的办法”“生活的状况”。通俗来说,民生的字面意思指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包括谋生的手段和生活,其真正要义是满足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包括基本营养、基本教育、基本住房、基本保障和基本职业等。

[2] 黄维忠主编:《西藏民主改革60年·民生卷》[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9年,第29页。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4] 2006—2016年间,西藏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总额301.15亿元,受益人口290.16万人。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