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成

发布时间:2021-11-12 11:29:1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蒲文成,别名白玛曲扎,男,汉族,青海乐都人,1942年11月生。1960年5月参加工作,曾在青海乐都县任中学教师。1967年藏语文专业毕业,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从事教学等工作11年。1982年西北民族大学古藏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社科研究工作,先后为副研究员、研究员,历任民族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社科院副院长,青海省人大第八、九届常委。2003年元月选任青海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青海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顾问、灾后重建规划委员会委员、青海省政协咨政,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等会理事等,青海大学、青海师大、青海民大、青海省委党校、西北民大等高校特邀教授,先后任数十个文化学术单位顾问。2009年6月退休。现任青海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

长期从事藏族史、藏传佛教、民族宗教理论与问题研究,撰写过大量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专著、理论文章,并译注藏文古籍多部,为继承、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先后主持完成《藏族地区社会历史及佛教寺院调查研究》(国家“七五”期间重点课题)《青藏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藏传佛教宁玛派和萨迦派概论》《汉藏民族关系史》等国家社科规划资金项目以及《影响我省藏族聚居区社会稳定的一些宗教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河湟佛道文化》等多项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出版书籍21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另参与10余部书的撰写工作,总成果量约600万字,有1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思想》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独立完成的《青海佛教史》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三等奖,合作完成的《汉藏民族关系史》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觉囊派通论》和论文《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藏传佛教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一些再认识》《再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6项。1990年12月被评为青海省优秀专家,1992年11月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元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蒲文成先生主要在下面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藏族史研究。曾致力于吐蕃史、青海藏族史和西藏史的研究,特别对于吐蕃历史年代、宋元青海藏族史、明清王朝对藏区的施政、汉藏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致力尤多。主要成果有《汉藏民族关系史》等专著和《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关于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史年代的分歧》《试谈雍正癸卯之乱的历史渊源》《对罗卜藏丹津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质疑》《第三世达赖喇嘛来青海活动情况述要》《从清朝与七世达赖的关系看清朝对西藏的施政》《试论十八世纪中叶西藏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从藏族历史看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浅谈青海民族的形成与融合》等。

二、宗教文化研究。多年深入藏区,调查研究青海等地藏传佛教的历史、现状、活佛系统、宗教活动、寺院状况、教义教规、重要人物、修持方法等,曾主编出版《甘青藏传佛教寺院》,合作编写了《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明鉴》《塔尔寺概况》《青海寺庙塔窟》等专著,发表了《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源头》《宁玛派的民间信仰》《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概述》《文都寺简述》《青海蒙古族寺院》等以及有关教派传播的系列论文。在此基础上,写成《觉囊派通论》《藏密溯源》《青海佛教史》《河湟佛道文化》等专著。研究宗教人物方面,系列文章有《青海驻京呼图克图述略》《宗喀巴生平纪略》《佑宁寺的王佛与五世王佛的佑宁寺志》《松巴堪布益希班觉及其佛教史名著如意宝树史》《宁玛派高僧隆钦然绛大师》《当代著名藏学家才旦夏茸活佛》等,并为多书撰写数十位人物传略。宗教教义、修持方式研究方面,曾发表《关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几个问题》《浅谈宗喀巴大师的显密学修次第》《宁玛派教法概论》、《大圆满法概说》、《脱噶修持法概述》、《觉囊派教法渊源及其在西藏的早期传播》、《经幡源流刍议》、《颇瓦法概述》《宗喀巴大师与却藏活佛系统》《扎藏寺与车臣诺们汗》等。

三、现实问题研究。以藏传佛教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宗教理论和政策、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维护社会稳定、预测宗教发展趋势、和谐民族关系、减轻信教群众的宗教开支负担等一系列问题,发表有《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一些再认识》《再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藏传佛教及其社会影响》《多加乡的民间宗教活动》《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藏传佛教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青海的民族宗教及管理现状分析》《历史进程中的藏传佛教》《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正确认识宗教,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关于统筹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试论青海的战略地位》《浅论文化的继承吸收与创新发展》《对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的几点思考》《藏传佛教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青海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基础条件》等学术论文,并出版专著《汉藏民族关系史》、《青藏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四、藏文古籍译注。除汉译大量藏传佛教文献资料外,译注出版了《七世达赖喇嘛传》《王佛佑宁寺志》《松巴佛教史》(合译)《布顿佛教史》《白史》《罗热噶巴寺志》等藏文佛教史名著、人物传记和寺院志,并将拉萨大昭寺的祈愿活动、藏铃的铸造方法等由英文译为汉文。在翻译实践中探索翻译技巧和规律,发表有《汉译藏文文献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此外,多年扶掖后贤、培养人才,撰写序言、评论等数十篇,多体现有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在科研之余,他对人大、政协、政府参事等工作尽职尽责,积极为推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多年来,参与有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民生、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等多领域的调研和视察,乃至不顾年迈,数往玉树灾区调查,均提出过不少有分量、有见解、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一、著作

(一)著、编

1.《藏文古体诗格举例汇编》(合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

2.《塔尔寺概况》(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3.《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主编,主要撰写者),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6年第3次印刷。

4.1《觉囊派通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2003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再版。

5.《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明鉴》(副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

6.《青海百科大辞典》(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7.《七世达赖喇嘛年谱》,辑入《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8.《青海寺庙塔窟》(副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9.《青海佛教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青藏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藏密溯源—藏传佛教宁玛派》(合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年。

12.《汉藏民族关系史》(合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河湟佛道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藏密祖师莲花生》(合作),青海民族出版社,2013年。

15.《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大系.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

(二)译著

1.《宗派源流简史》(藏译汉),内蒙古社科院内部印,1984年。

2.《七世达赖喇嘛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2006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再版。

3.《王佛佑宁寺志译注》,收入《佑宁寺志(三种)》,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如意宝树史》(合译),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2013年再版,更名为《松巴佛教史》。

5.《白史》,台湾大千出版社,2006年。

6.《布顿佛教史》,台湾大千出版社,2006年。2007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再版。

7.《罗热噶巴寺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7年。

8.《松巴佛教史》(《如意宝树史》修订本),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

(三)参与撰写书目

1.《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内部印行,1983年,。

2.《青海掠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

3.《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

4.《青海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5.《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8.《青海省志.人物志》,黄山书社出版,2001年。

9.《藏族大辞典》,,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

10.《镜鉴——青海民族工作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回顾》,副主编,内部出版,2007年。

11.《河湟文明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

12.《河湟历史文化通览》,,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13.《西宁故事》,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二、论文

(一)历史研究

1.《松赞干布生卒年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2.《关于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史年代分歧》,《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西北民族学院内部印刷,1983年。

4.《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西藏研究》1983年第4期,1984年第2、3期。

5.《试谈雍正癸卯之乱的历史渊源》,《西藏研究》1985年第1期,辑入《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历史研究文摘》。

6.《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 》,《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无神论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转载。

7.《松赞干布生卒年代考》(藏文),《章恰尔》1986年第4期。

8.《对罗卜藏丹津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质疑》,《青海史志研究》1987年第1、2期。

9.《清代以来西藏的第巴、藏王及摄政》,《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0.《芒松等四赞普生卒年考》(藏文),《章恰尔》1987年第3期。

11.《第三世达赖喇嘛来青海活动情况述要》,《藏族史论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12.《从清朝与七世达赖喇嘛的关系看清朝对西藏的施政》,《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13.《试谈十八世纪中叶西藏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 《藏学研究论丛》第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从藏族族源看法汉藏民族关系》,《安多研究》第1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15.《宋代河湟开发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6.《汉藏民间文化交流述要》,《青海文化》2006年第4期、《河湟》2006年第5—6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7.《从藏族历史看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8.《试论吐谷浑在我国民族融合中的历史作用》,《中国土族》2010年冬季号。

19.《吐谷浑研究三题》,《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中共都兰县委编《吐谷浑与丝绸南路文化研讨会文集》,易名《有关吐谷浑的议题三则》,内部印刷。

20.《青海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基础条件》,青海省委统战部主编《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21.《浅谈青海各民族的形成与融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二)宗教探索

1.《宗喀巴生平纪略》,辑入《青海藏学论文集》(一),内部印行,1983年。

2.《佑宁寺的王佛和五世王佛的<佑宁寺志>》,《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辑入《青海藏学论文集》(二)。

3.《关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参考》1985年第18期。

4.《西纳家族、西纳喇嘛和塔尔寺的西纳活佛》(合作),1985年《青海社会科学》第1期。

5.《塔尔寺的主要法会和法会上的跳欠活动》,《民族民间舞蹈研究》1985年第2期,辑入《文艺研究资料》第1辑、《舞蹈艺术》第31辑。

6.《藏传佛教宁玛派在青海的传播概况》,《社会科学参考》1988年第3期。

7.《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一些再认识》,《思考、探索、对策》,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8.《七世达赖喇嘛年谱》,《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9.《藏传佛教格鲁派在青海地区的传播》,《社会科学参考》1988年第18期。

10.《青海的蒙古族寺院》,《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11.《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一)、(二)、(三)、(四),《社会科学参考》1990年第7、8、9、10期。

12.《塔尔寺》《佑宁寺》《根敦群佩》《宗喀巴》,《青海掠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

13.《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概述》,《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14.《噶举派在青海的传播与现状》(合作),《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5.《觉囊派教法渊源及其在西藏的早期传播》,《社会科学参考》1991年第2期。

16.《文都寺简述》,《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

17.《松巴堪布益希班觉及其佛教史》,《民族古籍》1991年第2期。

18.《再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党的旗帜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浅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青海民族问题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0.《多加乡的民间宗教活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21.《青海蒙古族及其寺院》,《藏学论丛》第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

22.《青海驻京呼图克图述略》,《安多研究》1993年第1期。

23.《浅谈宗喀巴大师的显密学修次第》,《广东佛教》1994年第1、2期。

24.《藏传佛教及其社会影响》(合作),《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稳定与发展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5.《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思想》(合作),《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26.《当代著名藏学家才旦夏茸活佛》,《台州佛教》1995年第11期。

27.《宁玛派的九乘教法及其早期传播》,《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4期。

28.《宁玛派高僧隆钦然绛大师》,《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29.《脱噶修持法概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0.《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源头》,台湾《宗教哲学》1998年第三卷第四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转载。

31.《大圆满法概说》,《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转载。

32.《经幡源流刍议》(合作),1998年《青海社会科学》第5期。

33.《颇瓦法概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4.《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河湟》第2期。王承喜主编《昆仑文化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35.《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佛教密宗经典翻译家毗卢遮那》《吐蕃名王赤祖德赞》《明初藏区三大法王》《萨迦派学者仁达瓦.循奴洛哲》《哲蚌寺创建者绛央却杰》《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章嘉.罗桑巴丹丹丕钟麦》,辑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36.《影响我省藏族聚居区社会稳定的一些宗教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调研报告),青海省社科规划课题,2000年12月通过鉴定。

37.《藏传佛教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38.《宁玛派的民间信仰》,《中国藏学》2001年第3期。

39.《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昆仑文荟》2001年第5期。《昆仑文化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0.《以史为鉴,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青海地方志通讯》2001年第12期。

41.《胆巴》《桑哥》《顿珠仁钦》《宗喀巴.罗桑扎巴》《土观.阿旺却吉嘉措》《章嘉.若贝多杰》《夏嘎巴.措周让卓》《夏日仓.洛桑成列隆多嘉措》等,《青海省志.人物志》,黄山书社,2001年9月。

42.《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3.《青海的民族宗教及管理工作现状分析》,《青海研究报告》2002年第5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4.《宁玛派教法概说》,(署名白玛曲扎),《青海藏族》2003年第1、2期,2005年第1期。

45.《古教遗珠,浮生事未尽》,《亚洲旅游.青海专辑》2004年。

46.《宗喀巴与藏传佛教》,《文史知识》2006年第2期。

47.《佛学泰斗,爱国高僧——喜饶嘉措大师》,《西海都市报》2006年11月30日,《河湟》2007年第4期转载。

48.《红烛春蚕,情系后学——回忆导师才旦夏茸教授》,《西海都市报》2006年12月7日,《河湟》2007年第5期转载。

49.《爱国爱教,万古师表——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河湟》2007年第2期。

50.《对我省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青海统一战线》2009年第4期转载。

51.《佛道教义概说》,《河湟》2009年第6、7期。

52.《缅怀班禅大师,倡导人间佛教》,《青海统一战线》2010年第2期。

53.《藏传佛教及其教派》,《青海统一战线》2010年第4期。

54.《爱国名僧才旦夏茸》,《青海统一战线》2010年第6期。

55.《正确认识宗教,努力做好宗教工作》,《青海统一战线》2011年第4、5期。

56.《东科尔活佛系统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北渐蒙古地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57.《藏传佛教格鲁派北渐蒙古地区的桥头堡》,《河湟》2011年第1期。

58.《有关藏传佛教的几个问题》,《安多研究》第六、七、八辑,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年。

59.《宗喀巴大师与却藏活佛系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60.《珍惜生命是佛教的基本原则之一》,《青海日报》2012年3月28日。

61.《持戒学修是佛教对僧人的根本要求》,《河湟》2013年第3期。

62.《扎藏寺与车臣诺们汗》,《中国藏学》2013年第1期。

63.《莲花生大师其人其事》,《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6期。

64.《湟源县藏传佛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群文天地》2013年第7期。

65.《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安多研究》第十辑,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河湟》2014年第3期转载。

66.《一代大师——喜饶嘉措》,《金色广场》2014年第3期。

67.《古教遗珠,光彩夺目——简论玉树地区藏传佛教的特色》,《群文天地》2014年第4期,罗桑开珠、昂文格来主编的《玉树文化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6月。

68.《青海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民族宗教文化基础》,《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综合》2014年8月12日。

69.《全球视域下的藏传佛教》,《安多研究》第十一辑,甘肃民族出版社,2014年。

70.《回忆导师才旦夏茸先生》,《中国藏学》2015年第4期。

71.《宗喀巴大师及其亲传弟子在青海的活动》,收入青海民族大学宗喀巴研究院《2015年首届宗喀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16年7月。

72.《广惠寺存九世班禅赐给先灵佛的锦幛考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73.《河湟蒙古族古刹扎藏寺》,《中国土族》2016年第2期。

74.《普贤行愿品汉藏译本异同考释》,《中国藏学》2016年第4期。

75.《缅怀大师,绍继传统——纪念十世班禅大师圆寂28周年》,《群文天地》2017年第1期。

(三)其他文章

1.《汉译藏文文献中的几个问题》,《民族译坛》1988年第4期。

2.《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几点感受》,辑入《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经验文集》(内部印行),1992年。

3.《青海社科院民族宗教研究所主要科研工作和成绩》,《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民族出版社,1998年。

4.《浅谈党外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青海统一战线》1999年第1期。

5.《对振兴青海民族经济的战略意义及其有关问题的思考》,《青海藏族》1999年第2期。

6.《感言与寄语》,《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7.《“九五”期间青海民族研究情况概述》(署名白玛曲扎),《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报刊中心全文转载。

8.《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特征》,《攀登》2000年第2期。

9.《浅谈文化的继承吸收与创新发展》,《青海学刊》2001年第5期。

10.《人大工作与以德治国》,《青海人大》2001年第5期。

11.《试论青海的战略地位》,《青海人大》2002年第2期。

12.《我的藏学研究生涯》, 《青海文史资料选辑》2002年第31辑,并辑入《委员风采》,2003年内部出版。

13.《青藏高原牧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于《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2期。

1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情况调查》,载《青海学刊》2006年第3期、《青海政协》2006年第5期。

15.《汉藏民间文化交流述要》,《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6.《文化底蕴深厚的青海》,《西海都市报》2007年1月11日。

17.《生命不息,研究不止——记藏学家吴均先生》,《河湟》2008年第2期。

18.《忆往昔岁月,谈点滴感受》,《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

19.《我藏学研究生涯的起点》,《青海民族大学校庆专版》2009年5月31日。

20.《一次难忘的考察活动》,《青海统一战线》2009年第6期。

21.《在严防“非典”的日子里》,《青海政协》2009年特刊。

22.《绚丽的河湟寺观建筑艺术》,《青海旅游》2010年第1期。

23.《梦幻江源写大美》,《西海都市报》2010年7月29日。

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25.《博挹群言,永为学海舟》,《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6.《职业教育谈片》,《技能与未来》2010年。

27.《对提高我省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思考》,青海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委托课题,2011年通过评审。

28.《高扬团结民主的旗帜》,《青海政协通讯.50周年专辑》,内部印行,2012年,。

29.《我的退休生活》,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征文获奖文章,载《河湟》2012年第5期。青海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所办《活动月报》2013年第3期收录。

30.《继承创新,探索深化,争取格萨尔研究新成就》,《格萨尔研究》2012年第1期。

31.《愿<青海湖.自然人文>杂志更好地成为宣传的窗口、汇智的平台》,载《青海湖.自然人文》2012年杂志第2期。

32.《旅台观感札记》,《河湟》2013年第3期,《青海统一战线》。

33.《对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的几点思考》,《今日柴达木》,青海民族出版社,2013年10月。

34.《高山花迷灯——一种古老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河湟》2014年第4期。

35.《青海老字号认定、保护和促进发展研究》(合作),青海省商务厅委托研究课题,2014年通过鉴定。

36.《我眼中的青海人》,《青海日报》2015年4月24日,《河湟》2015年第1期。

37.《浅谈河湟文化地域特征》,《湟水人》2015年第2期。

38.《读书与人生》,《青海统一战线》2015年第2期。

39.《佛教与养生》,《金色广场》2010年。

(四)政策建议

1.《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青海人大》1995年第2期。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青海学刊》1996年第4期。

3.《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青海人大》1999年第5期。

4.《做好东部农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几点思考》,《青海人大》2000年第2期。

5.《做好宗教立法工作浅议》,《青海人大》2000年第3期。

6.《认真做好宗教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合作),《青海学刊》2001年第2期。

7.《对青海标志性文化名称的思考》, 《地情研究》2005年第2期。

8.《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共和盆地开发》,《青海政协通讯》2005年第7期。《青海政协与经济发展》,青海人民出版社。

9.《关于尽快恢复南禅寺名称的建议》,《青海政协》2006年第3期。

10.《应高度重视湟水流域生态治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编《可持续发展建言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2月。

11.《对玉树重建工作的几点想法》,《青海藏族》2010年第1期。

12.《做好我省民族宗教领域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内部提供。

(五)序文书评

1.《突出特色,反映青海——简评<青海百科全书>的民族特色》,《青海日报》1999年9月11日。

2.《一部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传世之作——评<青海通史>》,《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星全成、马连龙著《藏族社会制度研究》序,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年。

4.《循名责实,古为今用——评李文实先生的<西陲故地与羌藏文化>》,《青海日报》2001年12月9日。

5.李钟霖等著《藏族格言文化鉴赏》序,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

6.《赭墨集——喇秉德学术论文选》序,民族出版社,2005年。

7.马德胜、曹娅丽著《人神共舞——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与研究》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文坛瞭望》2006年夏季号转载,文艺报2007年6月21日转载,题为《一项值得称颂的研究成果——读<人神共舞——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与研究>》。

8.何峰主编《藏族生态文化》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9.吴惠然《笔耕集》序,(内部印行),2006年。

10.白尔.尼玛增.阿旺勒雪嘉措著《佑宁寺续志》序,(内部印行),2006年。

11.班玛县政府编《红军走过的地方》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吴均先生文集》代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3.拉科.益西多杰编译《藏传佛教高僧传》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4.吴引水编著《中国历代名僧传略》序。

15.《做人真谛,成功奥秘》——张建青著《阳光心语》序,远方出版社,2010年5月。

16.《一部研究清朝边政史的力作》,星全成、陈柏平著《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方略》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17.《让“藏地诗颂”更放异彩》——曹娅丽、刘志群、阿旺旦增著《藏地诗颂——青藏高原藏戏遗产保护与研究》序,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2月。

18.《一部科学解读塔尔寺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新作》,张海云著《贡本与贡本措周》序,民族出版社,2012年2月。

19.李华旦摄影著作序。

20.《高庙镇志》序。

21.郎天祥编著《老鸦城史话》序。

22.邸平伟著《青藏铁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以西宁至格尔木段沿线及周边为例》序,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2014年9月再版。

23. 《为土地和生命抒写最美书卷》,李永新主编《海东情》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24.《重建家园,更快发展》,乔正孝主编《新家园——对玉树灾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序,民族出版社,2013年3月。

25. 《藏族历史文化的艺术展现》,简介宗哲拉杰主编《藏族彩绘唐卡艺术》,青海民族出版社,2014年。

26.穆赤.云登嘉措著《藏区稳定与发展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为主要视角》序,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27.次成巴德编《旅游业务手册》序。

28.尼玛编著《格鲁派之蒙古族高僧大德》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9.《人民渴望精湛的医术和医德的回归》,张建青著《阳光思语》序,2015年,,

30. 《认识青海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祁永寿、李晓云、李秋梅编著《青海文化概观》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

31.《宝库撷英,光华霞蔚》,曹生渊摄影集《青海藏传佛教文化》序,青海民族出版社,2017年。

32.《往事犹在目,悠悠果洛情》,贺北海《果洛随感集》序,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年。

33. 《一代名僧,再展风姿》,吴维仁、张芳兰创作的文学剧本《宗喀巴大师》序,甘肃美术出版社,2015年。

34.《寻根青海文化,展示艺术风采》,马桂花《寻根记忆》序,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35.《河湟英才,书刻名家》,巨积文《书法篆刻诗文集》序,2016年,,

(六)译文

1.《曼兰木法会---西藏的祈愿节》(英译汉),《社会科学参考》1983年第16期。

2.《西宁东科尔寺和东科尔活佛》(藏译汉),《西北民族文丛》1985年第1期。

3.《藏铃铸造法》(英译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4.《喀的喀寺院的宗喀巴大师圣像》(藏译汉),《西藏研究》1987年第3期。

5.《印度外道诸派》(藏译汉),《世界宗教研究资料》1991年第2期。

三、承担过的主要项目

国家社科规划资金项目:

1.《藏族地区社会历史及佛教寺院调查研究》(国家“七五”期间重点课题)

2.《青藏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3.《藏传佛教宁玛派和萨迦派概论》

4.《汉藏民族关系史研究》

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

1.《影响我省藏族聚居区社会稳定的一些宗教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河湟佛道文化研究》

其他项目:

有《青海老字号认定、保护和促进发展研究》等,从略。

四、获奖情况

1.《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思想》(主持完成),1996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青海佛教史》2006年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三等奖;

3.《汉藏民族关系史》(合作),2009年获青海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专著《觉囊派通论》、论文《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藏传佛教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一些再认识》《再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专著《甘青藏传佛教寺院》《青藏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青海佛教史》、论文《试论十八世纪中叶西藏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源头》获青海省优秀成果三等奖;

6.《宁玛派大圆满法概说》,2004年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优秀学术论文,获选进入国际互联网路的全球信息网,以事世界性介绍;

另,《塔尔寺概况》《爱国爱教,万古师表》《经幡源流刍议》(合作)《汉藏民间文化交流述要》《关于筹建卡约文化馆的提案》《对我省设施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我的退休生活》《佛教与养生》等获得其他各类奖项。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