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言文字研究(藏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1-19 14:48:15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自公元7世纪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起,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藏语语法体系。此后,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对藏语语法理论不同层面的阐释和充实,使藏语语法结构及其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除了传统语法理论研究方法以外,随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多样化,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藏语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成果。2009年有关藏语语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较多,我们将此类成果分为传统藏文文法理论研究和现代藏文语法理论研究两个方面来分别加以综述。

(一)传统藏文文法研究

传统的藏文语法研究注重对藏文语法“啭声”、连接词、动词及正字学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对词性及构词学角度研究藏文文法的成果却一直很少。2009年关于传统藏文文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土登平措的《(司徒文法)疑难解析》(《西藏研究》第1期)和《司徒文法中“拉顿格”例句的答疑》(《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藏文动词疑难解说》(《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才旺拉姆的《司徒却君及他的文法特点》(《民族》第4期)、泽仁翁加的《格萨尔王诞生篇中动词的使用方法》(《民族》第2期)、桑科合的《“”字在藏语语法中的运用》(《攀登》第4期)、米玛的《古藏文中的词语解析》(《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等。其中,土登平措在《(司徒文法)疑难解析》和《司徒文法中ལ་དོན例句的答疑》中根据藏文典故中有关藏语语法的阐述和说明,从《司徒文法》及其文法实例中共列出15个相关疑难问题,并以问答的形式对所列疑难逐一进行了系统、细致的解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才旺拉姆的《(司徒却君)及他的文法特点》对司徒却君的生平事迹和他有关藏语文法的理论著作,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理论贡献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桑科合的《“”字在藏语语法中的运用》结合“”字在藏语中的用处与在藏语中出现的语法特点,简要介绍了“”字的主要语法功能。米玛的《古藏文中的词语解析》以藏族碑文和敦煌古文为据,分析了有些藏族传统学者对相关古藏文词语的解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误解等提出了作者的纠错意见。

(二)现代藏语文研究

近年来,藏文语法研究界出现了从传统研究方式到现代研究方式的转变,开始重视对语音和构词组成、词性等方面的研究,这一重大转变由此成为藏语语法研究领域一个新的亮点。2009年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和理论阐述等多方面有了更多突破。归纳起来,其中藏语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次仁央金的《略述藏文音节的构成》(《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贡去乎尖措的《藏语语言中元音音变之条件研究》(《西藏研究》第4期)、豆格扎西的《古藏语构词法之附加成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索南楞智的《略谈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西藏研究》第2期)等。次仁央金的《略述藏文音节的构成》一文中,作者针对目前其他民族在学习基础藏文过程中遇到的发音及其变化、构词方式等方面的疑难,详细解析了藏文音节的构成和分类,以及它所具有的音节特征和功能。贡去乎尖措在《藏语语言中元音音变之条件研究》中提到,当前各地藏语语法中的音变形式不均衡,而且元音数量多少不等,从而详细阐明了在发音过程中前缀词、上缀词、辅音字母、其他缀词等四个音节的前后顺序,以及后缀词在音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等基础知识。豆格扎西的《古藏语构词法之附加成分》一文在解读相关珍贵古藏文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和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对古藏文构词法之附加成分的形式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另外,还有若干成果是对藏语构词和词性等方面的研究。比如,道帷李本加的《试谈藏文拼读标准与技巧》(《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邓戈的《藏语多音节组成词之构词法新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兄兄的《探析藏语名词的构成》(《民族》第2期)、彭毛东主的《浅谈藏语的量词》(《攀登》第1期)、朗杰次仁的《浅析音势论中的后缀用法》(《西藏教育》第2期)等。其中,道帷李本加的《试谈藏文拼读标准与技巧》一文对藏文拼读的用处,尤其是对藏文文法中有关藏文三十个辅音字母中划分先、后、辅音字母等三个类别,以及它们各自词性的规定及其理由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邓戈的《藏语多音节组成词之构词法新探》从专业语言学的理论视角,论述了藏语多音节组成词的性质和分类,还有多音节构成词的音与意的幅度等方面问题。兄兄的《探析藏语名词的构成》通过传统和现代藏文语法研究方法的对比,以举例的形式分别阐释了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等名词类别。彭毛东主的《浅谈藏语的量词》一文从藏语量词的概念和词性特点,分别介绍了目前藏语量词的几种分类和用法等。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