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的藏语文研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本年有近百篇用汉文发表的论文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这些论著主要集中在藏语文本体研究和汉藏语的比较研究、藏语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藏语文教学与应用、藏语文政策规划、藏语文化语言学、实验语音学和计算语言学等方面。其中不乏有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新颖、理论以及学术见解独到的著述。其中,重视藏语文本体研究、藏语文计算语言学以及藏语文的应用研究,是2009年度藏语文研究的特点。下面从不同研究视角和领域对上述成果作简要概述。
一、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方法论研究
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汉藏语的比较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藏语文的本体研究对整个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起着促进作用,而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无论是本体方面的研讨还是理论方法的探索对藏语文的研究都启发和帮助。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比较研究
2009年度的藏语文本体研究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各个层面。藏语、汉语作为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对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谈到藏语文本体研究,学术界有一部重要的著作问世——《藏语词族研究》(张济川著,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济川先生在多年潜心研究藏语同族词基础上所撰写的藏语词族研究的一部力作,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详细系统介绍藏语词族的专著。该书共分词族篇、形态篇和声韵篇三大部分。作者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和良好的藏文修养,将藏语的词族研究与藏语言的形态研究、声韵研究相结合。该书的问世,不仅使读者对藏语的构词法、构形法以及历史上藏语言重要的语音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为藏语词族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该书的学术价值具有划时代意义,她的问世标志着藏语词汇学研究以及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进入到更高的阶段。该书不仅对藏语支内部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大有帮助,对藏语语音学、藏语词汇学等多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为藏缅语族乃至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材料。
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徐世梁的《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ɰ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比较》(《语言科学》2期),林秀艳的《藏汉语声调异同之比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期),叶晓锋的《汉藏语中的“眉毛”》(《民族语文》第6期)和戴忠沛的《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的分类和来源》(《民族研究》第6期)。徐世梁在《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ɰ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比较》一文中认为藏文中的高元音i、u在藏语北部方言大多变为后高元音ɰ,也就是说北部藏语的元音格局与藏文和其他藏语方言大不相同。北部藏语与上古汉语在元音系统、元音与韵尾的配合格局等方面十分接近,基于前人对上古汉语内部音变过程的研究,徐世梁作出推测:上古汉语早期阶段的**i、**u元音在多数韵尾前面变成*ɰ,这是上古汉语内部的重要音变之一。北部藏语与上古汉语经历了相近的音变过程。把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ɰ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联系起来观察,可以为上古汉语元音的研究、原始汉藏语元音的拟测等提供参考。林秀艳在《藏汉语声调异同之比较》一文中,认为汉藏语系语言最突出的一个语音特征就是有声调,声调是音节的要素之一,藏语拉萨话和汉语普通话都是声调语言。叶晓锋的《汉藏语中的“眉毛”》,一文通过比较上古汉语和古藏语以及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以及汉语方言,认为原始汉藏语的“眉”的语音形式应该是*mril。藏文作为一种拼音文字,对周围民族文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他民族文字采用藏文注音。戴忠沛的《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的分类和来源》对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里已知的30份附有藏文注音的西夏文残片进行研究,该文利用现时最完整的夏藏对音资料整理成果,讨论不同来源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的分类问题,考证各类残片的来源,并指出不同类别残片之间存在表音差异。该项研究无论是对藏语语音研究还是西夏语语音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借词和固有词的研究上。相关成果主要有:劲松、瞿霭堂的《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民族语文》第2期),次仁央金的《浅谈藏语中的蒙语借词》(《西藏研究》第5期),利格吉的《试论西藏当代藏语词汇的发展变迁》(《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陈践的《安多口语中古藏文与此的保留与变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施向东、王用源的《藏语联绵词构词研究》(《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其他语言。藏语文借词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被借入到其他语言中的藏语词和借入到藏语中的非藏语词。对于前者的研究,比如劲松、瞿霭堂的《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文章讨论了嘉戎语卓克基、梭磨、茶堡、白湾等方言土语中的藏语借词,讨论的内容涉及词汇借贷的范围、程度、供受语的性质和关系等方面。后者有次仁央金的《浅谈藏语中的蒙语借词》,文章认为由于蒙、藏两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的长期接触,逐渐产生了大量借词,这些借词在各自的语言中成为不可缺少的词汇。蒙藏语言中互借互补的借词现象,对丰富和发展双方民族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利格吉的《试论西藏当代藏语词汇的发展变迁》一文,从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的角度出发,结合西藏历史实际,对当代藏语词汇中具有时代性、标志性词汇的发展变迁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陈践的《安多口语中古藏文语词的保留语变化》一文,认为藏语安多方言与卫藏、康等两大方言比较,在音韵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一些古语词在卫藏和康方言中基本消失,但尚保留在安多方言的语词中。施向东、王用源在《藏语联绵词构词研究》一文中,对藏语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联绵词的构造规则进行了分析,指出藏语大多数双音节联绵词是通过改造根词而形成的,藏语的四音节联绵词是由双音节联绵词和叠字词衍生而来的,藏语三音节联绵词直接来源于根词,而不是四音节联绵词的简化形式。
藏语文语法方面的成果主要有:王志敬的《敦煌藏文与格标记la相关句法成分的辨析》(《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多杰东智的《藏语安多方言VP+gǝ ndʑǝk句式与自动使动》(《民族语文》第3期)和伦巴尔·旦增拉宗的《拉萨口语中带有动词语尾“bafyinv”的句式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涉及汉藏语语法比较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张建民、华侃的《再论汉语语法的神摄——兼与藏缅语比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洪波的《上古汉语-*s后缀的指派旁格功能》(《民族语文》第4期),李华平的《藏缅语人称标记的语法功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5期),李微微、华侃的《浅析汉、藏、英语言中的定语位置关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3期)等。
王志敬在《敦煌藏文与格标记la相关句法成分的辨析》中认为:藏语是格标记活跃的语言,与格标记la相关的句法成分极易产生分歧,文章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对与格标记la进行分析研究。多杰东智在《藏语安多方言VP+gǝ ndʑǝk句式与自动使动》中主要描写藏语安多方言动词自动使动的屈折形式和分析形式,揭示其屈折形式和分析形式的主要特点及相互转变的模式和规律。伦巴尔·旦增拉宗的《拉萨口语中带有动词语尾“bafyinv”的句式分析》一文认为:拉萨口语中的动词语尾bafyinv与语序、人称、动词、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分别论述了与“bafyinv”相关的语序、人称、动词和时态,总结了“bafyinv”句式的规律。李华平的《藏缅语人称标记的语法功能》认为:藏缅语人称标记主要表达人称一致功能,在部分语言中还可以表达强调功能和主观功能。一致功能以代词化为主要特征,主要表达语法一致关系。藏缅语各语言人称标记的语法功能在各个语言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张建民、华侃在《再论汉语语法的神摄——兼与藏缅语比较》中认为:汉语与藏缅语确有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但这并不能成为汉语和藏缅语相似语法特点的唯一解释。文章通过比较汉语语法神摄与藏缅语语法格摄的异同,发现汉语语法的神摄和藏缅语语法的格摄大抵属发生学上的同源异流关系。二者处在原始汉藏语分化的不同层次,其相似的语法神摄,有的属于同源同流,有的则是类型学上的异源同流,而有的则是借代关系。洪波在《上古汉语-*s后缀的指派旁格功能》文中认为:“去声别义”一般认为跟*-s后缀有关,文章通过跟藏文-s后缀的比较,提出上古汉语*-s后缀跟藏语-s后缀一样,除了名词化功能和完成体功能之外还有一种指派新论元的功能。李微微、华侃在《浅析汉、藏、英语言中的定语位置关系》文中认为:汉语是一种典型的靠严格的词序来表意的分析型语言,文章通过对汉、藏、英这3种语言的定语在词序排列的原则上作出对照和分析,阐述这3种语言的定语如何体现基本句法关系。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