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3:3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经典文献研究

(一)密教研究

李南发表的《梵文金刚乘典籍》(《南亚研究》第2期)一文,就已刊行发表的金刚乘重要经典的梵文写本进行综述。由于13世纪时佛教密宗(密教)便已在印度本土灭绝,因此,开展曾经大量存在的密教典籍的发掘研究工作,对于了解密教在其发源地印度产生发展乃至衰亡的状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发表有利于推进佛教密宗的研究工作。

(二)哲学典籍研究

以原典为基础探讨哲学思辨是哲学典籍研究方面的一个很值得称道的趋势,国内学者不仅着眼于佛教义理的探究而且也留意对其他哲学派别的观点进行梳理。

惟善的《试析说一切有部的三摩地与散乱》(《中国佛学》,中华书局)指出:三摩地是佛教禅修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三学次第中排在中间——前有戒学,后有慧学。三学中戒是三摩地的前提,三摩地是获取慧的前提,其中,三摩地尤为关键,因为没有它,禅学理论也就不可能建立。有趣的是,在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的理论中,三摩地是一个实体法,归类为十大地法之一,而有部在成立六根本烦恼法的时候,并不把散乱包括其中,并认为这是因为散乱的自性是三摩地。文章以《大毘婆娑论》《顺正理论》和梵本《俱舍论》为基础,论述三摩地与散乱的一体异用关系,以及一般人和圣者出现狂乱的心理现象。

何欢欢的《〈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中国佛学》第1期)讨论了清辩的《中观心论》与其自注《思择炎》。清辩的《中观心论》与自注《思择炎》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介绍并批判数论派思想体系的佛教文献。《中观心论》与《思择炎》第六《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前分所破”共有4颂,详细介绍了数论派的自性论、人我论、映像说、人我解脱说、自性解脱说等理论,涵盖了数论派几乎全部哲学思想。该文在校订、翻译梵本《中观心论》与藏译《思择炎》的基础上,对清辩所传的这部分数论派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释读,以探究公元5—6世纪数论哲学的发展潮流及其与佛教的论争。此外,她还发表了《清辩所传之胜论派解脱思想》(《贤者新宴——王尧先生八秩华诞颂寿文集》,2010年1月,第392—412页)和《藏译〈思择炎〉所破胜论派解脱思想释读》(《西藏研究》第6期)两文,对清辩论师所传之胜论派解脱思想尤其是对其的批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佛传研究

张丽香发表了《Padhānasutta:佛传中降魔悟道的起源——对巴利文、梵文及汉译佛典的比较考察》(《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三辑)和《从印度到克孜尔与敦煌——佛传中降魔的图像细节研究》(《西域研究》第1期)两文。作者利用巴利文、梵文和汉文原始文献资料,结合图像材料对佛传中降魔这一主题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于文献学和图像学的研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四)律部文献研究

罗鸿在德光《律经》研究方面发表了The Explanatory Devices of the Vinayasutra(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Sri Lanka,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Sri Lanka, vol.viii,2010,pp.49-58)、《〈律经〉的文体》(《藏学学刊》第6辑)和The Grammatical training of GuNaprabha, analysis of VS-1.22(《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三辑)等3篇论文,对《律经》的行文特点和作者的知识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五)医典研究

刘英华在第五届全喀拉拉邦东方学大会(The 5th N.V.P Unithiri Endowment All Kerala Oriental Conference,卡拉卡特大学梵语系主办,2010年12月,喀拉拉邦,印度)科技文献组宣读了其论文:“梵汉藏文本《金光明经》中香浴方药名对比研究。”该文基于Nanjio本和Nobel本梵文本,及现存各种汉、藏译本(包括写本和印本)和注释本,在前人考订的基础上,从印度医学和藏医学的角度,对《金光明经》大辩才天女品中的香浴方的药物做了比较和考证。根据《印度药用植物》专业工具书、专著,对香浴方中部分药物核定了拉丁学名。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