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素质提高与妇女发展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课题组的《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以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为例》(《西藏研究》第6期)一文,认为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在婚姻、生育、家庭、所受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展现出新的政治面貌,这是当代西藏人权改善及妇女发展状况与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杨瑞敏的《西藏妇女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一文,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西藏妇女人口素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认为城市妇女的生育少、质量高,又能稳定就业,总体对社会的发展呈正态推动作用;而农牧区往往是多胎,身体保健、文化教育,包括消费能力和潜力都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西藏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宋瑞、普布次仁等人的《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认为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起步较晚,进程缓慢。推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国家、政府方面来说,需要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从教育改革方面来说,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提升;从毕业生方面来说,应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马宁的《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根据调查数据得出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总体较好,说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藏青年人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王永智、舒敏勤的《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对策》(《商洛学院学报》第5期)一文,认为在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特别在西部。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因为民族宗教信仰传统、家庭因素的现实影响和大学生“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在西部大学生宗教信仰者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朱韶晖的《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第3期)一文,通过随机抽取490名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分别在性别、家庭收入、是否为班干部、是否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中的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之间互有预测性。
商文娇的《青海民和妇女念唱嘛呢经的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第4期)一文,认为嘛呢经与民和当地的各种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从总体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特性,同时也是研究该地区民众(主要指妇女)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和女性文化研究意义。
韩红英的《青海藏区农牧民健身现状调查》(《体育文化导刊》第8期)一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青海藏区农牧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由于受多种制约因素影响,青海藏区农牧民体育健身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