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3:37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社会研究

2010年的社会研究,有近80篇部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较上年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内容除长期受关注的人口与健康研究、素质提高与妇女发展、区域发展等主题以外,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民族与族群关系研究、社区研究依然倍受学者们的重视,相关成果数量较多,且多采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李臣玲、贾伟的《多维民族文化边界地带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丹噶尔藏人为视点》(民族出版社)一书,共分为11章。该书以青海地区丹噶尔藏人为研究对象,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从丹噶尔藏人的生态环境、社会控制、经济、婚姻、丧葬、教育、宗教等方面分析了多元民族文化边界地带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格勒、罗布江村的《西藏现代化过程中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一文,在对拉萨、那曲、林芝、日喀则、昌都等的十多个社区大量个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科不同角度,剖析了西藏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西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寻求西藏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

杨明洪的《基于“软实力”建设的西藏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5期)一文,将“软实力”建设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着力从发展“硬实力”解决西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困境”出发,剖析达赖集团对“软实力”的运作,剖析“3·14”事件,阐明转向“软实力”建设对稳定西藏社会的重要意义。杨明洪的《西藏村庄整体搬迁绩效评估:基于德吉新村连续四年的观察——兼论大型社会工程命运的斯科特逻辑》(《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认为德吉新村村民搬迁前的生存资源使他们处于贫困生活状态,构成政府实施整体搬迁的条件,政府行为的目的与当地农民的期望相互重合。由此德吉新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跳跃,农业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非农业活动大量出现,农民出现收入增长与贫困缓解的趋势。

郎维伟、赵书彬的《藏北牧区定居点向村落变迁初探——以那曲县达嘎多、宗热格两村为例》(《西藏研究》第6期)一文,认为藏北牧区过去不存在村落的形态,在经历了新的社会组织体系的建构和草场使用权由集体到户的权属继承关系的推进,使原有的定居点出现清晰的行政和草原边界,从外部整合形成村落。当牧民以定居为常态,固定的房屋完全取代帐篷的居住模式后,原有的定居点与村落有了明显区分,同时村落社会的礼仪和公共仪式建构,增强了牧民的“我村”意识,从内部整合形成村落。藏北基层在内外整合下完成了定居点向村落的嬗变。

陈立明的《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对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使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变化尤为剧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马生林的《青海藏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一文,分析了青海藏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着力打造青藏铁路经济带;设立副省级的格尔木经济特区;构筑南亚大陆桥,建设青藏国际大通道的对策建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