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工业与藏区特色产业研究
刘爱军、李祥妹的《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期)一文,重点分析了西藏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种类和规模变化,探讨了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西藏第二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工业比重大,民用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可持续性不强等。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和提高工业集中度的对策建议。
孙自保、张涪平等人的《藏中矿区F and H-G-C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拉屋矿区为例》(《生态经济》第12期)一文,认为随着藏中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步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农牧民和政府对矿企的发展制约越来越强,F and H-G-C系统协调矛盾凸显。
刘天平、邓发旺的《论西藏民族手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几大关系》(《中国集体经济》第12期)一文,认为要保持民族手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民族特需品与非特需品、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发扬与舍弃五大关系。
谢热桑沫《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经济结构与模式初探》(《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主要从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的经济现状出发,分析尼僧寺院的所有制情况以及收入支出状况,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尼僧寺院的经济结构与模式,对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经济进行初步的探讨。
邓明文的《西藏传统文化动漫化的产业孕育刍议》(《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认为孕育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动漫化产业,应注意文化产业的战略升级规划与再整合,并注意政府引导和相关政策的倾斜,注重有关人才的培养及舆论的正确引导。
肖红波、庄万禄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收益共享新模式调查——以甘孜州白玉县呷村矿产资源开发为个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1期)一文,认为西部大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源的大开发。文章以甘孜州为实证对象,总结利益共享的“银多矿经验”,提炼出以股权参与、管理参与、生产环节参与、环境治理参与、利益分享参与为核心内容的“参与式开发模式”。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