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经济研究
2010年区域经济研究呈现以下两方面特点:首先,研究对象除西藏以外,对青海、四川藏区研究多有偏重;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实证分析和跨区域对比研究成为亮点。
祁明德的《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评价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评价了西藏区域发展状况。首先,分析了西藏自治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从总体上分析了影响西藏区域发展的综合因素,第三,分析评价了以中央财政支持和全国支援为主要内容的西藏供给型发展模式,第四,分析了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结构。最后提出在传统供给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区域内非平衡发展战略。
张宏岩的《青海省藏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一书,共分10章,较详细地论述了青海省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青海省藏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及影响青海省藏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与贫困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制度创新问题,并提出了青海省藏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与战略和相应的对策。
陈朴、杨本锋的《西藏三大经济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西藏中部经济区和东西部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认为主要是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自然条件及市场规模等差异导致了三大经济区差异。
杨峰、李国政的《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区域产业效率评价——以西藏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一文,揭示了西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性,认为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亟需优化;建筑业竞争优势大于工业,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好,产业效率高。
李含琳的《中国藏族聚居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期)一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藏族聚居区人口与经济的基本区情以及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宏观性、客观性的评价,对准确认识和把握藏族聚居区发展问题有现实意义。
许成仓的《昌都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提出昌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昌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童旭光、胡鞍钢等人的《青海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实证分析》(《青海社会科学》第2期)一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个青海,三个世界”的现象。为促进青海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经济、人口进一步集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缩小知识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赵晓葵的《基于聚类分析的青海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期)一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青海省25个藏区县依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地区,探讨了青海省藏区全面协调发展的对策。
沈茂英的《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0期)一文,以四川藏区为例,全面揭示藏区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差异与人口小镇化的空间转移特征,分析藏区建制镇发展面临的五大约束,提出促进藏区城镇体系建设的政策启示。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