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藏文部分)——藏语言文字翻译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3:4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藏语言文字翻译应用研究

伴随藏区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对藏语言文字应用翻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多的翻译学家开始关注藏文应用翻译领域的相关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多吉占堆的《关于翻译教学工作的思考》(《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晋美才让的《论汉藏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西藏研究》第2期)、旦知卓玛的《浅谈藏语电视新闻翻译的几个特点》(《甘肃民族师范学校学报》第2期)、周加克的《浅谈广播稿的藏汉互译技巧》(《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李玉莲的《论影视片名的译法》(《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秀洛的《简论翻译评论的主体与客体》(《西藏大学学报》专刊)、普琼的《物理学家姓名翻译研究》(《西藏大学学报》专刊)、俄仓巴·卓玛东珠的《关于藏药材药名翻译的几个问题与建议》(《西藏研究》第4期)、烈日多杰的《法律术语翻译的几点要求》(《攀登》第2期)等。

其中,多吉占堆的《关于翻译教学工作的思考》指出,翻译工作是一项以实践检验为主的工作。因此,在翻译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加强翻译实践锻炼,另一面作为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指导工作。晋美才让的《论汉藏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运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化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探讨了文化空缺的概念及藏汉文化彼此之间的空缺所在,介绍了翻译中如何填补藏汉文化空缺的要点。尕藏加的《浅谈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根据文学翻译的特点,分别说明了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等。旦知卓玛的《浅谈藏语电视新闻翻译的几个特点》一文结合作者本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藏语电视新闻翻译工作的标准和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周加克的《浅谈广播稿的藏汉互译技巧》认为广播文稿的翻译要坚持忠实原文,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广播稿件自身的艺术特点,在译稿不违背原文意思的情况下适当添加艺术性术语。秀洛的《简论翻译评论的主体与客体》一文运用西方哲学理论方法,根据翻译评论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概念和特点,阐述了两者之间在具体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联系。烈日多杰的《法律术语翻译的几点要求》从法律术语在藏文中的运用现状和意义,分别从运用法律术语定义的翻译、运用法学基本术语的翻译、运用传统术语翻译等三个方面简述了法律术语翻译工作中的方法。琼达和边巴次仁的《论汉藏翻译中的若干问题》(《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根据藏汉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分别阐述了藏汉翻译教学现状,如何处理藏汉翻译工作中术语互译以及互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成果专门对现有的一些藏汉译著进行了评述。例如,夏无拉旦的《敦煌藏文文献〈尚书〉和〈战国策〉藏译版的翻译方法初探》(《西藏大学学报》第4期)中根据《尚书》和《战国策》藏译版中的语句特点和术语结构,论证了该两本经典的藏译版中的部分章节的藏译工作是在赞普赤德松赞以前已完成的,在此后的历史中其中的语法文本和语句结构得到了更多的修订。此外还有贡保南杰的《略述〈水浒传〉藏译本》(《甘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肉内杰的《浅析汉译版〈米拉热巴传〉的误译原因》(《西藏研究》第1期)、羊毛措的《〈红楼梦〉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译法》(《攀登》第2期)等文章。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