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
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自古有之,近年来,伴随藏区社会的转型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更加丰富,藏语文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藏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也日渐增强。本年度关于藏语文翻译研究的成果较多,下面从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
(一)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研究
根据本年度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关注点各不相同,相关的论文有李加才让的《藏族古代翻译原则标准及方法》(《攀登》第1期)、扎拉的《〈藏族古代翻译史及其理论〉一文商榷》(《西藏研究》第2期)、赤列曲扎的《译论〈声明要领二卷〉释疑》(《西藏研究》第1期)、索确的《试论赞普热巴巾时期翻译中的八大纠错法》(《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泽雄·尕藏本的《吐蕃时期翻译原则与中西翻译原则的比较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等等。
李加才让的《藏族古代翻译原则标准及方法》结合吐蕃时期藏文翻译工作的历史状况,分别阐述了藏族古代翻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扎拉的《〈藏族古代翻译史及其理论〉一文商榷》对《藏族古代翻译史及其理论》(《西藏研究》2009年第2期)一文进行分析的同时,对该文中若干内容和表述提出了质疑,并有相应的补充见解。赤列曲扎的《译论〈声明要领二卷〉释疑》在介绍《声明要领二卷》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该典籍的创作时代进行了考证,并从该典籍中所指出的藏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规则等方面论证藏族从赞普热巴巾时期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典籍。索确的《试论赞普热巴巾时期翻译中的八大纠错法》论述了八大纠错法对藏文翻译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并分别对具体纠错方法进行了分析。泽雄·尕藏本的《吐蕃时期翻译原则与中西翻译原则的比较研究》结合吐蕃时期藏文三大规范规则,分别介绍美洲、欧洲以及国内相关的翻译理论及规则,并且对这些理论规范中的基本观点和结构特点等进行了归纳。
其次,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专门对当代藏文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索曲的《试论藏族当代翻译理论及其发展》(《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对藏族当代翻译理论中有关翻译规范和技巧进行论述的同时,指出了翻译理论总体的发展以及不足之处。尕旦才旦的《浅谈新词术语和藏语言的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分析了藏语中的新词术语对藏语文发展的影响,并就新词术语的藏译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先巴旦增的《名词翻译方法新论》(《攀登》第4期)一文概述了直译法、意译法、余译法、代译法、释译法、混译法、交译法、音译法等八种名词翻译方法。旦增格桑的《汉藏翻译中分句线的用法探讨》(《西藏大学学报》专刊)介绍了藏语分句号和汉语标点符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用法。丁子牙的《探究藏汉叠词比较及互译技巧》(《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运用比较法排列了藏汉文中各自的叠词,并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就如何翻译此类语言现象提出了见解。仁青吉和才让加的《略谈翻译工作中的注译法》(《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重点探讨了直译法、意译法在具体翻译工作中的使用方法。才让措的《关于翻译工作中词义界定的几点思考》(《攀登》第2期)探讨了藏汉翻译的标准、原则、性质及如何确定翻译性质的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还有索仁的《再议藏汉翻译的基本技能》(《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和格桑才让的《汉藏称谓译法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等,在此不予详述。
此外,藏文翻译工作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翻译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对译者在学问功底和人格标准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像达瓦占堆的《浅谈译师应具备的条件》(《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从藏族翻译工作的历史沿革及其相关的理论脉络,说明藏文翻译理论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重点提出了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相关的论述还有索仁的《浅析藏文翻译的基本功》(《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尖参才让的《兼论翻译者的素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白玛的《谈翻译者的道德素养》(《西藏大学学报》专刊)等。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