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藏文部分)——作家文学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3:5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一、文学

从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来看,藏族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就专著和论文数量而言,比其他研究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论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从研究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内容的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和纵深,尤其是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更为藏族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的藏族文学研究也不例外。

(一)作家文学

1.总论

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克珠文学评论集》,收录了克珠先生的文学评论多篇,如《略论罗摩衍那的艺术》《浅谈藏族民间谚语》《评〈教诲宝珠〉》等。切吉主编的《仁卓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一书收录了多篇研究仁卓(端智嘉)文学作品的论文。交巴李加的《话说更敦群培》(甘肃民族出版社)是一本更敦群培研究论文集,收录了作者研究更敦群培的诗歌、思想等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索朗次仁的《文学语言之含义及其特征》(《西藏研究》第2期)对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语言的含义及其特点,继而对藏族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做了论述。拉巴群培的《藏族传记文学的思考》(《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根据国内外传记文学的历史,分析了藏族传记文学的含义及其发展历史,并对当前藏族传记文学的境况作了论述。斗拉加的《试谈藏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因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认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新时期的藏族文学渐渐成长起来了。任何事物产生之初的形态会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章着重论述了藏族文学产生之初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古典文学研究

丹增顿珠的《试析博朵瓦·仁钦赛之喻法艺术表现手法》(《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根据噶当派格西博朵瓦·仁钦赛之《喻法论·聚宝》和《蓝色手册》两部作品,对其中的寓言(喻法)分类及其语言艺术、博朵瓦·仁钦赛本人的作品能够入选寓言宝库的原因、寓言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将来如何研究寓言文学等作了论述。扎西平措、尼玛的《根敦群培所译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残本研究》(《中国藏学》第4期)一文,从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的印刷地点、不同藏译本名称比较、根敦群培译本的长度、原著内容、现在所见译本之内容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班玛扎西的《浅谈敦煌文献中的〈罗摩衍那〉》(《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探讨了敦煌文献中《罗摩衍那》译本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旺加的《〈青年达美的故事〉之艺术特点》(《群文天地》第4期)运用文学理论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情节曲折的艺术锤炼、环境描写、语言艺术的登峰造极、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贝斯·纽曼著、扎西龙珠译的《藏文小说及其题材述略》(《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简要介绍了藏族文学的类型、衍变、内容等,文章着重探讨了18世纪的藏族作家多喀夏仲·次仁旺杰所著《青年达美的故事》,对其独特的文风,以及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进行了独到的论述。扎西平措的《探讨藏族古典文学之审美意境》(《西藏大学学报》专刊)一文认为藏族古典文学的美感在于运用华丽的修辞、诗歌的韵味、丰富的形象塑造,来表现作者的人生感悟、世界观和真善美。作家们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带给人们爱憎内外交融和真假并行不悖等艺术感受。万么项杰的《〈五卷书〉初探》(《群文天地》第2期)探讨了《五卷书》的名称问题,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与藏族文学的关系。

3.诗歌研究

益西桑布的《试论传统诗的优点》(《西藏艺术研究》第1期)一文从优秀的语言艺术、多样的表现手法、生动的诗歌韵味、丰富的内容等方面论述了藏族传统诗歌的特点。旦正才让的《论诗歌的韵味与修辞的关系》(《西藏艺术研究》第1期)一文从藏族传统诗歌的韵味与修辞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尕藏多杰的《谈自由诗在西藏的发展之因缘》(《西藏文艺》第3期)一文认为自由诗在藏区发展的原因在于:符合表现新时期新内容的需求、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品味、以普通语写作的需求符合当代人的阅读期望。达娃占堆的《以通俗易懂的词来提升诗的品味》(《雪域文化》第2期)一文通过分析当前藏族诗歌创作的现状,论及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词来提高当前藏文诗歌创作的地位,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藏民族等问题。

4.小说研究

斗拉加的《简析藏族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问题》(《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认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并不仅仅取决于其篇幅的长短,它还要体现思想的广度、生活的容量和人物性格的饱满程度等。藏族当代中篇小说的发展已经30年的历史,就其文体特点来看,优点和缺点都显而易见,但也有其良性发展的轨迹。强巴次成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以〈琴弦上的魂〉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通过分析和评论藏族当代作家扎西班典所著小说《琴弦上的魂》,对其艺术表现形式(明暗两条线索、人物命运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宽阔的思考空间)的特殊性和内容特点进行了论述。德勒的《小说〈热罗〉与〈阿Q正传〉之比较研究》(《西藏研究》第2期)论述了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热罗和阿Q在思想方面的相同点:均为底层社会中无亲无故的典型人物;启蒙主义思想的典型;可变性的主体;不熟悉自身所在社会,且愚昧落后的思想;由集体无意识而衍生的民族自负自傲者的内在体现。德拉加的《论上世纪八十年代藏族短篇小说的创作》(《章恰尔》第4期)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藏族短篇小说创作情况,指出当时短篇小说创作的缺憾,作家们仅仅从形式上考虑到篇幅的长短,而没有把握好内容的时空跨限等更为重要的特点。作者认为只有加强文体意识,才能加快藏族短篇小说发展的步伐。

5.散文研究

仓木决的《浅析西藏当代散文之优缺点及其发展》(《西藏文艺》第1期)一文,指出了当代藏族散文创作中存在的诸如缺乏生活本质的表现、偏于模仿而缺乏独特性、内容狭小等特点,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要努力学习哲学理论、要争取创造一个散文创作的良好氛围)。奥赛的《情感与理性之间——评散文〈酒〉》(《章恰尔》第1期)从情感、语言、情节三个方面对散文《酒》作了较为中肯的评论。万玛仁增的《从人类学角度析更敦群培〈游记金册〉的特征》(《攀登》第3期)一文运用新兴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对更敦群培的《游记金册》作了新的探讨,认为《游记金册》具有文化散文的特点,是一篇文学人类学的典型作品。

6.理论探讨

吴钰的《〈诗镜〉术语与现代文学概念的融合》(《中国藏学》第4期)一文,指出传统诗学理论著作《诗镜》的弊病,以及历代学者在注解过程中缺少创造性。《诗镜》对文学的理解过于狭窄,文学术语少,且存在含糊性。如何使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潮流合拍,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作者进而指出,要想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合流,首先要从传统意识、范畴、术语等的现代化开始。

高尔巴桑的《藏汉寓言概论之比较》(《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指出寓言文学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比如汉族寓言文学就已经讨论了几千年。作者认为藏族文学中的这一文学样式虽然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多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并未改变。贡巴扎西的《略论〈诗学修辞明鉴〉的主要特点》(《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认为赛仓·洛桑华旦所著《诗学修辞明鉴》是一本具有鲜明特点的当代著名诗学理论著作,在古今藏族诗学修辞理论注疏著作中独树一帜。为进一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作者作了提纲挈领式的论述。贡巴扎西的《第一本藏族〈诗学理论〉书籍考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追溯了藏族诗歌术语的产生,探讨了藏族诗学产生的源头,并考证了藏族学者所著第一部诗学著作。卓玛措的《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认为在全世界共同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状态之际,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第一声号角已经吹响,这便是《生命与生态》一书在现代藏族文学中产生的影响。该文以此为基点,论述了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夏吾才旦的《藏族语系文学初探》(《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根据语系文学理论,论述了藏族语系文学的范畴,以及探讨藏族语系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作品。是一篇较有新意的文章。

此外,仁增的文章《浅谈藏族“ཀ་བཤད”文学体裁的来源》(《西藏大学学报》专刊)论述了藏族独特的“ཀ་བཤད”文学体裁的来源,以及历代学者以该体裁所著的赞颂上师、说教、讽刺等方面著作的特点。普布顿珠的《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简述》(《西藏大学学报》专刊)一文联系文学作品的价值,探讨了文学作品所应该具有的艺术价值标准和思想价值标准。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