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4:2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一、政治法律

《倾听西藏:一个中国人的观点》里有一段引用嘉乐顿珠谈《解决西藏问题的捷径》十分令人值得玩味。嘉乐顿珠先生表示:汉藏关系已有千百年的历史,若不好好处理,破坏了彼此的感情,便难以恢复,藏族对汉族同胞是有感情的,汉藏两个民族问题是内部的问题。越战时,他曾在广西向邓小平提出三点请求:开放边境以利探亲;恢复班禅的政协副主席职务;让海外藏语教师可以返乡教授藏语文,都获得邓小平的同意且立即执行。班禅大师圆寂时,邓小平希望达赖回来主持追悼会,很可惜后来没有实现。未来的20年,如果大家共同努力,中华民族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大家庭是会做到的。

林茵璇在《中共研究》以《青海玉树震灾与中共应急处置评析》为题,回顾2010年4月14日清晨7.1级地震应急管理与震后评估。她综合研判救灾举措如下:1.各部应急符合预案框架,符合国家工作原则与行政运行机制有效运作;2.预案完善,实际配套不足,官方统合救灾资源落实仍须强化;3.保障运输,突显空军战力,高原艰难气候环境条件限制下,起降与空投表现出色;4.坚持自力救援,婉拒达赖参与;5.天灾频仍,应重国际交流,应从地方行政及民间人力单位,与国际救灾、防灾经验主动进行合作交流及培训,不应仅突显“举国动员”。

《蒙藏季刊》亦有相关议题探讨。高玉树在《青海玉树4·14大地震分析及其意涵》中明示大陆官方有意借此灾变修补与藏族的关系,媒体一致地播放政府高效率动员及组织救援,塑造救难英雄形象,以凝聚各民族向心力。订定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率众默哀,激发各民族爱国主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重灾区禅古寺,探望受灾僧侣与民众时,首次公开赞扬僧众在救灾中的表现。

《中共研究》由邵宗海先生主持,参与西藏议题讨论者有唐玉礼、刘阿荣等教授,各自依研究专长探讨2009年“7·5事件”的民族处理方式,经由论坛方式记录写成《解析藏、疆独活动及中共因应对策》一文。邵宗海表示,边疆民族事务,除政治、民族、人权议题外,宗教的介入更显复杂,背后还有国际社会支持的影子。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与竞争力较弱,使得当地失业现象出现,物价水准提升,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值得深刻检讨。刘阿荣主张面对治理边疆少数民族,武力最好“备而不用”,以教育文化增进了解沟通,用经济实力改善居民生活,减小贫富差距,对移民与当地人赋予“平等”地位,尊重当地文化价值观的主体性,避免经济发展的负作用,如生态污染、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外来者强势介入等,国家意识建立要柔和、放慢,以免招致强力反弹。

香港《二十一世纪》季刊《西藏议题的意识形态化》,检视在民间组织“北京公盟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资助下方堃等北京大学研究生撰写的《藏区“3·14”事件社会、经济成因调查报告》的反应及后续发展。该报告的经验数据与逻辑分析有缺陷,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调查一开始便落入片面、简单化的观察误区中。由个案入手更缺乏宏观、全面超越个体、地方见解立场的国家视野。例如,以当地人的历史知识、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推论对国家认同的强度成正比。依据社会科学族群议题的中立变项设定议题,具体考虑各民族在主流都市社会所受待遇,及原乡在地生存发展遭遇的处境分析,配合自省、包容、客观公正、理性审慎的精神,避免冲突仇恨,寻找和谐共生共荣的美好未来,扬弃极端对立,文化多元的理念有待我们来落实。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