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文部分)——总论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4:15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0年度藏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看,历史、考古、地理、文献研究方面的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历史

历史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整个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强项,经过诸多学术前辈和当代学人的多年努力,已经搜集、整理了一大批文献资料,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同时壮大了民族史学研究队伍。2010年,历史研究依然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平,以往研究的优势领域得到加强,同时一些薄弱环节也取得了突破。

(一)总论

以往归入总论的论著主要包括通史、地方志、个人文集和论文集等,从2010年的历史研究看,基本没有新的通史类著作出版,地方志在数量上仍然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

先来看地方志。2010年出版的地方志,其地域基本涵盖了五省藏区,主要是一大批县志的出版。西藏方面,今年出版的相关志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地方志丛书系列,由各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撰,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堆龙德庆县志》《加查县志》《琼结县志》《墨竹工卡县志》《拉萨市城关区志》等,主要介绍这些县(区)的历史与现状,重点阐述了和平解放至2000年的发展成就。另外还出版了行业志《西藏自治区志·民政志》(中国藏学出版社),本志全面记述了西藏自治区民政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涉及甘肃藏区的志书是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史话丛书系列,包括《舟曲史话》(邹卫东主编)、《迭部史话》(杨高峰主编)、《碌曲史话》(罗爱昌主编)、《临潭史话》(马廷义主编)等,从自然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建制、历史人物、民族宗教、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记述了这些县的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部关于甘肃甘南藏族地区的研究成果的书是魏贤玲的《卓尼藏族研究》(民族出版社),主要探讨了土司政权的兴起与衰亡及土司制度的特点,历代卓尼土司与中央王朝、西藏、蒙古地区的关系,卓尼禅定寺与拉卜楞寺、宕昌马土司、会川赵土司的政教关系等。

青海省方面出版了《化隆藏族简志》(拉麻才让、任青侃卓著,青海民族出版社),该书从地理境域、建置沿革、人口与分布、族源与历史演变过程、土官制度、历史上哇燕巴藏族的人口迁徙、境内藏族乡概况、经济、民俗、教育、民间体育、藏医、寺院概况、人物传略等方面介绍了化隆藏族的历史与现状。

2010年是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为纪念这件盛事,藏学界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作为昌都解放60周年系列丛书之一,土呷的《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收录了作者有关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的研究文章46篇,内容涉及昌都历史、社会经济制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以及昌都近现代知名人物研究等专题。同作者的《论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对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揭示出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必然性。

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参等编著,扎雅·洛桑普赤翻译的《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7辑——昌都强巴林寺及历代帕巴拉传略》(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主要介绍了昌都强巴林寺、帕巴拉世系、喜甲贡三活佛等的历史。

本年度,《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继续连载L伯戴克著,扎洛、彭陟焱译、校的《拉达克王国:C.950—1842 A.D.》,其中《拉达克王国:公元950—1842年(六)——十八世纪上半叶的拉达克》(第3期)主要论述了17—18世纪上半叶,拉达克与中国、卫藏地区以及不丹、莫卧尔、巴尔蒂斯坦、克什米尔等周边地区交往的历史。《拉达克王国:公元950—1842年(七)——拉达克力量的衰退》(第4期)主要论述了17世纪下半叶拉达克王国在来自喀什噶尔(克什米尔)的突厥人和来自卫藏的蒙古—西藏军队的双重打击下,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从而结束了拉达克王国作为喜马拉雅地区重要力量的角色的过程。《拉达克王国:公元950—1842年(八)——道格拉人占领拉达克》(第6期)主要论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拉达克被道格拉人占领的历史过程,从此,拉达克在历史舞台上失去了自己独立的身份和地位。

由日本学者佐藤长著,孟秋丽翻译的《青海卫拉特诸部落的起源》一文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1—4、6期)连载。佐藤长利用藏、汉、蒙古文等史料,以青海和硕特部为中心,考察了青海卫拉特诸部落的事迹、游牧地及首领世系,探讨了其历史变迁以及最终以罗卜藏丹津之乱为契机被并入清朝的旗制管理下的全过程,撰成《青海卫拉特诸部落的起源》一书。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