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研究(汉文部分)——教义

发布时间:2021-11-19 18:02:1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教义研究是藏传佛教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这一学科领域的难点所在,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本年度在藏传佛教教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量上看依然无法与其研究对象成正比。

《试论宗喀巴的判教观》(班班多杰《世界宗教研究》2014:3)一文是本年度班班多杰在教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项成果。文章以宗喀巴的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入中论疏》《辨了义不了义论》等论著为依据,在国内汉语学术界首次梳理了宗喀巴判教观,如判定佛语之了义与不了义之重要意义和特定内涵、基本准量和主要内容、经典依据和最终归趣。以此呈现了宗喀巴佛教思想的体系、内容、渊源和特色。文中认为宗喀巴的判教观既体现了他对印度佛教思想和实践发展整体面貌的梳理和整合,又反映了他对印度佛教思想不同宗派义理和修持的会通特征和选择取向。

关于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本年度还有一篇学术论文,即《试论宗喀巴伦理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余仕麟《哲学研究》2014:2),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其理论体系是在统摄和圆融了印度和西藏各教派等的哲学和伦理观点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格鲁派占据西藏地区统治地位后,宗喀巴伦理思想成为藏族传统社会奉行不二的行为指导,这对藏族传统社会伦理文化及其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宗喀巴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缘起性空论原是佛教中观应成派的一种见地,也是整个大乘佛教理论的根本思想,莲花生、米拉日巴等人都秉承这一见地。宗喀巴在丰富和创新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为格鲁派宗教理论和宗教道德哲学的基石。

除了上述关于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之外,本年还有两篇学术论文涉及此类主题,即《试论宗喀巴显密教法的特征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杜悦《西部学刊》2014:1)、《浅析宗喀巴与王阳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姚文永《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5]。

本年度关于萨迦派教法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两项较为重要的成果,即《藏传佛教萨迦式传统修行炼身方法考述》(赵富学、王发斌、格桑卓玛《西藏研究》2014:3),该文认为萨迦式传统修行炼身方法是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广泛用于修炼身心的一套健身体系,拥有完备的练习程序和规则。其练习顺序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包括全身运动法、气功保健法、二十节炼身法、五肢运动法、预备式擦身保健法等五种范式和玛尔巴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疗法等三种身体保健疗法。五种范式和三种疗法均有完整的练习方法和练习顺序,内容丰富,联系紧密。《藏传佛教萨迦派“明空不二”心性论评析》(覃江《宗教学研究》2014:2)一文主要依据一批新近翻译的藏传佛教萨迦派显密教典和八思巴编著的《大乘要道密集》,对藏传佛教萨迦派道果法不共见“明空不二”的心性论进行了教理与观行的详细分析,指出“明空不二”并非本来心性,其修持方法亦与佛教通常所说止观原理不合,进而剖析了其将有为法与无为法、世俗谛与胜义谛相混同的思维模式。

另外,还有几篇学术论文涉及藏传佛教教义的社会功能方面,如《藏传佛教的心理净化与引导功能——从五戒十善与出离心谈起》[才华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3],该文认为五戒十善思想在藏族社会中影响至深至广,藏族民众对于杀盗淫妄诸恶行普遍有一种厌弃和排斥心理,戒行的生活是民众生活的常态。在藏地绝少能见闻到杀人、盗窃、残害动物等现象。另外,人身难得、因果不虚等道理,养成了藏族民众普遍知足少欲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有行为以来世为考量,注重精神生活,秉持终极价值关怀,这一切都是藏传佛教的心理净化和引导的结果。另外还有《论藏传佛教生态理念的特征及意义》[梁霞《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6],该文认为生态环境是当前全世界高度关注和不可回避的课题。藏传佛教秉承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结合藏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在生态环保理念方面有着重要而独具特色的创制和发挥。藏传佛教的生态理念有利于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梳理藏传佛教生态理念的特征,总结藏传佛教生态理念的意义,以期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专著方面,本年度基本上没有出现具有学术特色的藏传佛教教义研究的专著,但由 宗教研究所承担的课题“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的成果——《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藏传佛教与平等思想研究专辑》(第三辑),是值得关注的一项成果。这本书从平等思想入手,对藏传佛教平等思想的来源、发展历史、功能作用,特别是如何为现实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另外,本年度出版了宗喀巴大师论著的汉译本,即《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宗喀巴著,法尊译,青海民族出版社)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白话本》(宗喀巴著,祁顺来、海月译,青海民族出版社)。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