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研究(汉文部分)——文献

发布时间:2021-11-19 18:02:1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藏传佛教研究一直以来是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般情况下其研究大多数可以归类为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大部分。2014年度,藏传佛教的现实问题研究成果较少,而对于基础研究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宗教文献研究、教义研究、佛教传播历史研究、佛教艺术研究、活佛转世研究、因明研究、学经制度研究等,其中用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聚焦于藏传佛教经典文献,对其进行文本研究,成为本年度的一大亮点。

(一)文献

阅读经典,解释经典,研究经典,成为近几年来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中的一大亮点。本年度,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佳绩,如:许渊钦的《〈娘氏教法源流〉译注》(《中国藏学》2014:1、2、3)的文献研究成果,即《娘氏教法源流》对这部出现于12世纪的重要宗教史料文献进行了翻译、解读,为使用汉文研究藏传佛教的学者提供了一部很重要的参考文献。

辛岛静志的《论〈甘珠尔〉的系统及其对藏译佛经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藏学》2014:3)一文,是作者对收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民俗学国家博物馆的一部新疆和田出土的《法华经》藏译本写本,进行文献学研究,通过这一古藏译《法华经》与《甘珠尔》的比较,提出文献学学者应尽可能利用早期的版本或写本,这样能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进行更加准确、深入和系统的藏译佛经文献学研究。另外,文中对《甘珠尔》的历史及各种写本、版本的系统也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龚钰轩、柏小剑、龚德才的《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大藏经〉的检测分析与保护研究》(《中国藏学》2014:3),以甘肃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大藏经》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纤维分析、色谱分析等手段,对其纸张材料、制作工艺和书写方式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藏经的纸张原料主要是麻,纸张染色所使用的蓝色染料成分为靛蓝,其书写方式主要有硬笔手写和雕版印刷。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为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大藏经》的保护与修复提出了相关建议。

除了对年代久远的文献典籍的研究之外,本年度还对近现代的一些经典著作进行了文献研究。其中仲布·次仁多吉《试评东嘎·洛桑赤列教授〈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研究路径》(《西藏研究》2014:1)一文,在对《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这一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梳理的同时,对书中提到的“政教合一”一词的理解与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另外,扎平、尼玛《印度婆罗门哲学经典〈薄伽梵歌〉藏译本研究》(《西藏研究》2014:4)一文,对根敦群培所译的《薄伽梵歌》藏译本,进行了分析和考证,对这一残缺不全,未受学术界关注的翻译文献的价值和在印藏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性做出了评介。

专著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俱舍论颂疏集注》,这是敏公上师为讲研《俱舍论颂疏》而採撷诸古德先贤著疏而成的注释本。《俱舍论》是根本性的佛学论典之一,具有内容广博、观点权威、结构巧妙等特点,自成文之日起,便成为学修佛法的重要所依。《俱舍论》一传入中国,便极受重视,一度研习成风。敏公上师在五台山时便开始学习并宣讲俱舍,其后五十多年,始终将《俱舍论》作为弘法重点,至今已影响深远。《俱舍论颂疏》也是敏公上师讲法时使用的主要教材,《俱舍论颂疏集注》是上师为方便讲学而采录诸多论著所成的《颂疏》注本。

总之,本年度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中国藏学》和《西藏研究》两大期刊上,这些研究主要把以一部文献经典作为案例或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视角的注释和研究,除了上述成果之外,还有《明代〈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探索——汉藏文化交流的一侧面》(廖旸《中国藏学》2014:3)、《度母信仰中救度主题的宗教义理——以〈黄金宝鬘·明说度母教法源流〉为中心》(陈立华《中国藏学》2014:4)、《觉囊派研究的一部力作——读〈他空见与如来藏〉一书》(许德存《中国藏学》2014:4)、《〈见差别论〉佛学思想微探》(何杰峰《西藏研究》2014:1)、《河湟地区的宗教宝卷〈观音菩萨嘛呢真经〉探析》(陈改玲《西藏研究》2014:2),等等。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