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汉对勘是梵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梵文研究的一个传统。陈明的《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8月)一书,是对大约7世纪中期,拉维笈(Ravigupta)编写的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的研究。《医理精华》是一部主要讲述临床知识的医学要典著作,共31章。在古代曾被译成藏语、于阗语、阿拉伯语和回鹘语4种文本。其中,于阗文本(Chii002)出自敦煌藏经洞,是现存最长的于阗文写卷。因此,《医理精华》在印度古代医学文化向外传播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医理精华》的文本研究部分,共两章。第一章主要研究《医理精华》在西域地区的流传,以及它与中印医学文化交流的关系。重点讨论了“达子香叶散”方等与《医理精华》相关的胡语医方,分析了《医理精华》中的主要药物在唐宋本草中的应用。第二章从佛教医学的角度来比较研究《医理精华》。首先将《医理精华》与印度佛教医学材料(特别是律藏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医理精华》为媒介,考察律藏药物中的梵汉对译问题。本书下篇翻译了《医理精华》和《医理精华词汇》,这是当代为中医学界首次提供的一部印度医典的汉译本,为国内的印度学研究和中医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在翻译《医理精华》的过程中,通过“部分翻译名词详注”的方式,将汉译佛典中不同的译语归纳比较,作出相关的解说。本书还提供了专业名词索引、梵汉词汇对照表,这对将来编写专门性的梵汉词典或医学词典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学竹和叶少勇博士合著的《〈六十如理论〉梵藏汉对勘》(上海中西书局有限公司,2014年3月)一书,是对公元2、3世纪印度佛教论师龙树代表作之一《六十如理论》(YuktiAsX1aAsX1AtX1ikkrik)所做的梵、藏、汉对勘研究。全书由文献概介、义理导读、校勘译注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该论因有六十首偈颂而得名,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单独梵文抄本一直未发现,自20世纪初,西方学界根据其他梵语文献的征引,对《六十如理论》梵本颂文进行收集工作,历经八十余年的国际接力,共辑出12颂。近年来,本书的两位作者在西藏梵文贝叶经写本中,各自新比定出该论的月称释梵文残叶,同时还发现了《牟尼意趣庄严论》(Munimatlaཧྨྰ瘙堿kra)、《中观明论(Madhyamakloka)札记和《入中论》(Madhyamakvatra)等多部论典引用了《六十如理论》颂文,经过汇集整理,并结合前人成果,总共辑出37颂(其中5颂仅存一半)梵文原文,占全论半数以上。对于尚缺部分,以两种由藏译梵的构拟本[瓜生津隆真 1985(69-89)和Kumar 1993]补全,并附上两种藏译本和两种汉译本进行比较对照,再今译为汉语。由叶少勇博士执笔的义理导读部分,以“自性与无自性”“认识论与唯识思想”“缘起与缘生法”“教法次第与归判”4个主题来讨论和阐述此论的思想内容和基本主张。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六十如理论》的研究提供最新的文献资料,同时对龙树中观学说的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程恭让和冀志刚在《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2期,pp43-55)上发表的《鸠摩罗什〈维摩经〉“净土”译语考辨》一文,通过对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中所使用的净土、清净土、净国、清净佛土等译语进行分析,并与现存的《维摩经》梵本原典进行逐一对勘,发现罗什这些“净土”译语的对应原语其实存在颇为复杂的情况。同时指出《维摩经》的佛国思想是以净化佛土作为核心理论,而非以清净佛土作为主要的理论关怀。所以《维摩经》的佛国思想,可以说是“净佛国土”(buddhakAsX1etrapariAs'X2uddhi),而非“净土”(pariAs'X2uddhabuddhakAsX1etra)。前者是过程、方法,后者则是结果、目标。而罗什《维摩经》汉译的“净土”译语大大强化了净土概念的使用,因而使《维摩经》的佛国思想呈现出以“清净佛土”作为重心的倾向。这对后来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三论宗的吉藏、天台宗的智者、唯识宗的窥基等所理解的净土思想,可以说都受罗什《维摩经》“净土”译语及其理解的佛国净土思想的影响。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