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绒战堆的《小康战略目标下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认为伴随着西藏农牧民的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只要有国家各种投入,尤其是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保障,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前景乐观。同时提出担忧:一是如何统筹西藏不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共同提升;二是如何保持西藏社会的持续稳定。
唐柳、俞乔等人的《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农村经济》第5期)一文,认为西藏农牧民收入质量在县域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高质量的县集中在藏中地区,低质量的县分布于边缘地区。主要成因是各区域在自然地理和生产条件、农牧区就业结构、农牧民收入构成、中心城镇带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相应建议。
杨龙、徐伍达等人的《西藏作为特殊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多维贫困测量——基于“一江两河”地区农户家计调查》(《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认为不同地区贫困家庭的各贫困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不同。提高农牧民人力资本、增加资产积累、针对不同地区制定有区别的扶贫政策,是加快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的途径。
孙前路、孙自保的《西藏农牧民对贫困的认知与对扶贫的期望》(《贵州农业科学》第3期)一文,认为西藏农牧区基本脱离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比例较大;贫困居民对食物的需求低于对就业机会与技术的需求,但仍然占较大比重;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并不像所说的那么强烈,其更需要能够自我发展的技能与就业机会。
德吉央宗、张阿兰等人的《西藏文化消费市场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5期]一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市场角度对西藏文化消费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以分析,并从政策环境、资金环境、风险三个视角对西藏文化消费市场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西藏文化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路慧玲、赵雪雁等人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中国沙漠》第2期)一文,认为:(1)汉族地区社会资本指数高于少数民族地区;(2)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普遍信任、社会参与、嵌入网络中的资源及互惠规范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增加农户社会资本、提高农户收入的措施。
杨艳的《四川藏区非宗教文化消费增长趋势及对策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9期]一文,着重阐释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增长趋势特征及供求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发展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