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应华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培育和提升西藏战略性支撑产业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首先介绍了西藏产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对西藏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其次对西藏战略性支撑产业予以遴选,分析其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了将西藏按生态旅游试验区进行建设,加快发展农牧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适度发展优势矿产业等政策建议。全书共五章。
杨皓然的《青海高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对2000—2012年青海高原生态经济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运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评估、主体行为调控、耦合机制构建和管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展开青海高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全书共八章。
李翔宇等人的《四川藏区社会发展模式研究:从“经济增长主导型”到“社会建设优先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一书,旨在探讨四川藏区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该书从自然、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切入,认为四川藏区“发展不足”困境的突破和“发展不足”悖论的破除,有赖于区域发展思维的整体性转变,区域发展路径的系统性调整,以及区域发展手段的协调性选择。全书共八章。
杨明洪的《对口援藏有效性的理论认识与实现路径研究》(《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对对口援藏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影响提高对口援藏有效性障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长期建藏”的思想提出了提升对口援藏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马鸿譞的《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困境与出路》(《人民论坛》第29期)一文,认为当前西藏城镇化发展滞后,而且受制于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无法走传统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因此,以人为本,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区域特色产业驱动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焦永利、郇雷的《中西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及西藏城镇化的政策建议》(《西藏研究》第6期)一文,认为西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选择:1整合国内外经验推进城镇化格局高品质定型;2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3运用智慧城市手段提升城镇化质量效益;4以高品质公共服务集聚人力资本,塑造产业特色和根植性。
郝文渊、杨东升等人的《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西藏林芝地区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0期)一文,认为:1林芝由于人力、社会、金融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无法形成最优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较多金融和人力资本时,采取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和物质资本时,不愿放弃原有农业生计活动;3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王磊、黄云生的《提高对口援藏有效性的途径研究——基于农牧民需求的视角》(《贵州民族研究》第8期)一文,认为现行对口援藏模式在充分满足农牧民需求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仍存在不足,严重削弱了对口援藏的有效性。应从援藏资金与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体制机制建设,广泛吸纳农牧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对口援藏资金与资源的统筹机制建设等四条途径采取相应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张国平、刘晓鹰的《新结构经济学视野下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动因研究——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商业时代》第27期)一文,从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最后为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