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方耀、毛阳海、陈爱东的《西藏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三位作者相关研究成果,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包括西藏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规律;西藏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反贫困等问题;西藏公共经济问题等。
刘永佶主编的《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中国经济出版社)之《建塘村调查:藏族》《塔玛村调查:藏族》《香拉村调查:藏族》,编者分别为王丽平、罗莉、金红磊。通过调查当地人口卫生、基础设施、经济产业、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情况,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族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说明民族文化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各书均分为村庄、农户和村民三部分。
蒋远胜、王玉峰的《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一书,认为阿坝州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和比较优势,但区域协调发展较差,城乡发展不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可分为东南工业经济区、东北旅游经济区、西北畜牧业经济区和西南综合经济区。提出强化四大经济功能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新农村(牧区)建设,创新工业化路径,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建立组团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全书共八章。
毛阳海的《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藏经济外向发展》[《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一文,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扎西、普布次仁的《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情况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一文,追溯了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大力加强边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环境;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加大对边境旅游的扶持力度;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力度等对策建议。
杨明洪、杨峰的《农牧区民生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评估与政策建议——基于西藏7村255户问卷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评估了西藏农牧区民生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西藏农牧民对民生政策的评价总体比较高,但民生政策体系中具体政策之间很不平衡。文章还就如何改进西藏农牧区民生提出了对策建议。
尤力、杨明洪的《新形势下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基点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9期]一文,对当前藏区以“基于民族性的同步发展”为区域发展的基点进行了总结反思,认为现行的区域发展基点存在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易诱发民族分裂活动等不足;建议采取“基于自然性的动态均衡发展”基点,促进藏区区域协调发展。
丁绪辉、高新雨的《青藏高原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耦合性研究2000—2010》[《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一文,认为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黄茂、贾霄锋的《时空转换进程中藏区城市发展的边缘性特征探析——以甘南藏区城市发展为例》(《青海民族研究》第1期)一文,认为甘南藏区的城市发展变迁既与“大一统”国家政权的经略相联系,又有着“民族走廊”和“行政边缘区”的边缘独特性,不仅在藏区具有典型性,也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中具有代表性。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