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刚的《安居还要乐业:以农牧民合作组织为依托推进西藏新农村建设》(《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认为农牧民定居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制约着西藏新农村建设。文章透过农牧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提出优化提高西藏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以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为依托推进西藏新农村建设。
白家瀛、李振友的《西藏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经济师》第12期)一文,认为西藏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最关键的是依托中央和地方政府,深化西藏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村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图登克珠、杨阿维等人的《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西藏农牧区反贫困问题研究》(《西藏研究》第6期)一文,认为西藏农牧区致贫机理主要集中在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广,且不平衡;贫困人口年龄呈多元化,且文盲、半文盲居多;贫困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人力资本投资利用率低;没有彻底抛弃懒惰、落后的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解决贫困问题需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利用角度着手。
刘天平、徐伍达等人的《西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困境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提出师资队伍水平整体落后,教育质量不高,教育投资观念偏差根深蒂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是当前西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诸多困境。指出尽快优化教育发展结构、着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成人培训力度、关注妇女儿童健康是提高农村人口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陈青姣、王晓芳的《西藏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一文,认为近五年来,西藏9家上市公司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竞争力提升缓慢;9家上市公司间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海思科和奇正藏药表现相对良好;两权分离度与西藏上市公司竞争力呈显著负相关。
王世勇的《藏族群众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分析了藏族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原因,认为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尊重藏区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当地人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就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藏区特点的可持续发展。
张智贝、李双元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基于青海藏区55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认为生态环境是影响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的首要因素,海西州和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较为理想,但整体而言合作社绩效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林军、李快满的《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开发研究》第1期)一文,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规模小、效益低、结构不合理、融资困难、创业积极性不高等现实困境,提出应采取如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加大创业政策宣传等措施。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