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9 18:02:3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陕锦风所著《青藏高原的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一个藏族牧业乡的个案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以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藏族牧业乡为个案,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等不同层面对藏族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和研究。

苏雪芹所著《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指出生活在青藏地区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青藏地区的实际。

南文渊所著《青藏人文地理观》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介绍了青藏高原藏族人文地理观念及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孙前路、孙自保,刘天平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8期上发表《牧民草地生态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实证——基于西藏75个自然村的实证分析》一文。此文依据拉萨、那曲及林芝地区牧民入户调查资料,对西藏牧民草地退化的认知及其放牧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牧民对草地资源退化已经形成共识;牧民具有草地保护认知,但草地退化原因大多归因于政府保护不力,较少考虑养殖规模的影响;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地资源,牧民仍有扩大养殖规模趋势。

切排、陈海燕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上发表《藏族传统生态观的体系架构》一文。此文指出,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生态观,基本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了一个包括朴素观念、核心思想,以及制度保障的藏族传统生态观的体系架构,并通过风俗习惯形式得以传承。

孙九霞、刘相军在《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上发表《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一文。此文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分析其传统文化传承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成文性的《村规民约》和不成文的“传统约定”,使藏族传统文化及其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等地方性知识的传承成为制衡旅游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

刘继杰、李静在《北方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上发表《藏族生态知识认知的影响要素分析》一文。此文指出,最初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在被民族成员接受之后,进而被吸收进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经过一系列的再认知过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得以保存,在不断的嬗变中继续发展。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