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阳海、沈宏益所著《生态安全与西藏新型工业化研究》一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提出了“有西藏特色的适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内容归纳为满足“一个前提”(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符合“一个特色”(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坚持“一个适度”(目标、规模、速度要适度)、“一个高新”(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张翀、李强、李忠峰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5期上发表《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一文。此文利用主要气候因子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残差趋势来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呈正影响。人类活动对山地草原的正影响作用最强烈,其次是山地常绿针叶林,其他由大到小依次为高ཅྭུ草甸、高ཅྭུ草原、高山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ཅྭུ匍匐半矮灌木荒漠。
赵海迪等在《湿地科学》第1期上发表《三江源区人类干扰与湿地空间变化关系研究》一文。此文利用连续网格法,对人类干扰强度与湿地空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等级内的湿地率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增大,湿地率明显减小;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人类干扰等级间的分布差异也较大。
阿南在《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上发表《西藏地勘现状与环境保护策略研究》一文。此文指出在地勘作业中要实现地勘效益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目标,需要从制定行之有效的地勘环保规划、实施科学严谨的地勘作业、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着手。
边巴次仁在《西藏科技》第3期上发表《我区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现状及对策探析》一文。此文指出新建公路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新建公路对人文环境造成破坏,存量公路养护技术和手段落后,投入不足等问题。
姚志春在《兰州商学院学报》第1期上发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甘南州为例》一文。此文指出要选择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制度政策机制、规划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调控机制、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构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体系。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