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等在《生态学杂志》第10期上发表《拉鲁湿地夏秋季纤毛虫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一文。此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拉鲁湿地夏、秋季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夏季纤毛虫物种数和群落结构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显示,拉鲁湿地水环境受到轻度污染。
周晨霓、潘刚在《贵州农业科学》第9期上发表《西藏拉萨河流域湿地水质分析与评价》一文。此文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该流域水质综合质量现状。研究表明:拉萨河和雅让湿地铁元素超标,拉萨河和江夏湿地总磷超标;总体上,塘嘎郭湿地水质较好,拉萨河水质较差,人为因素对拉萨河流域高原湿地水质状况影响较大。
吕永磊在《四川林勘设计》第4期上发表《西藏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与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一文。此文依据《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对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且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和湿地景观三个单项也都为“优秀”,说明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罗怀斌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第1期上发表《西藏高原湿地面临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一文。此文指出围垦使大量天然湿地面积消失,部分水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日益减少。
马维伟等在《自然资源学报》第9期上发表《甘南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特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一文。此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甘南尕海4种不同退化阶段泥炭沼泽地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水解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铵态氮呈增大趋势;全磷、全钾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均沿土壤剖面分布呈波动性变化;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均为未退化最大,中度退化最小。
何奕忻等在《生态学报》第7期上发表《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年来气候变化与若尔盖湿地历史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此文利用多年来的文献记载和自然证据,探讨气候变化、文化发展、沼泽发育三者之间可能具有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区域的气候变化决定了植被类型,对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沼泽的演替,从而改变人类活动的范围与早期文明的形成,同时人类的过度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泽的分布格局及动态。
拉多等在《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上发表《阿热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此文采用双向指数种分析(TWINSPAN)法、主分量分析(PCA)法,以及冗余分析(RDA)法对阿热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阿热湿地植被类型有高山草甸群落、湿生草甸群落、沼生群落和旱生群落;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过度放牧、暂时性积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其他干扰,并且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大,生境间的异质性小。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