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部分——临床

发布时间:2021-11-19 18:02:5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藏医临床研究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名老藏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藏医药临床观察研究、对某一疾病的藏医认识和治疗体会、藏医临床护理、藏医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思考,等等。

(1)名老藏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藏医院主任医师名老藏医旦松扎巴的《“泄”疗法入门》(民族出版社),是一部详细介绍藏医泻疗法的历史、定义、操作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等的专著,为藏医医师在临床中应用该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借鉴。央嘎的《回忆跟随措如·次朗大师学习的经历》(《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3期),详细介绍了作者于1986—1999年跟随当代藏医学家措如·次朗大师学习藏医、藏药、佛教等知识的经历。金学英等的《全国名老藏医慈智木诊治妇隆病经验》(《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5期),对全国名老藏医专家慈智木对妇隆病的症状认识,以及治疗经验,并列举了典型医案。

在 北京藏医院开展的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李毛才让和彭毛多杰共同总结了名老藏医专家忠登朗嘉治疗高血压病、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忠登朗嘉老先生治疗查隆堆仓病(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12期;《忠登朗嘉教授调理胃腑的学术思想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15期]。东知项杰等总结了名老藏医专家彭措热登治疗包虫病的经验(《彭措热登先生治疗包虫病的经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17期)。

(2)藏医药临床观察研究:按照研究是否设置对照组可分为临床病例观察和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两类。临床病例观察即医师对所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有代表性的研究如:看召本的《“十味肝宁散”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国藏学》第2期),连续观察应用措如·次朗大师的验方——十味肝宁散该药治疗脂肪肝患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并用慢性肝病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该药对部分脂肪肝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对脂肪肝患者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对降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也有一定作用。力毛措的《“十味胆宁散”对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分析》(《中国藏学》第2期),采用单纯性临床观察方法评价措如·次朗大师的验方——十味胆宁散治疗胆石症的疗效,给予患者口服“十味胆宁散”联合“安置精华散”“八味沉香丸”,结果发现该药对结石性胆囊炎有明显的疗效,认为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索朗多杰的《藏医三种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1期),综合应用三种藏成药分时段治疗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为836%。玉珍的《藏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15例临床观察》(《西藏科技》第8期),选取115例慢性结直肠炎患者给予藏药保留灌肠,同时口服保护肠黏膜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黏膜的改变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043%,认为藏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直肠炎具有可靠的疗效。索南卓玛等的《藏医泻下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1例》(《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1期),报告了应用藏医泻下疗法治愈1例急性黄疸重症的典型案例。其他还有:云平的《藏中医结合治疗12例中风病的疗效观察》(《西藏科技》第11期)、寇建锋等的《奇正消痛贴膏外敷治疗肋软骨炎33例临床观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第2期)、久西加布的《藏医药治疗宁赛尔(心刺痛)28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0期)、多吉才旦的《藏医静脉放血治疗脉管炎30例疗效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0期)等。

藏医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即按照现代医学临床研究的原则,应用对照的方法比较藏医与其他医学疗法的疗效。代表性论文如:王智森等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偏头痛64例临床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第8期),观察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12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4例,治疗组口服二十五味珊瑚丸,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正天丸,连用8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强度。柳永明等的《藏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西部中医药》第4期),观察藏药十味乳香散内服合五味甘露药浴局部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采用藏药十味乳香散口服联合五味甘露药浴配方熏洗,疗程均为2周,研究发现:2组治疗后关节红肿、疼痛症状和血尿酸、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有缓解,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张兴平等的《藏药白脉软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骨伤》第11期),评价白脉软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将采用43例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在患肢热敷、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白脉软膏外敷,对照组在患肢热敷、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外敷,结果显示,试验组能有效减轻腕关节疼痛程度,促进中后期握力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其他如,杨桑加等的《藏医脉泻治疗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7期)、杨本扎西的《藏药痛风消痛涂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22期)、索朗扎西的《藏医药治疗木布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0期)、公保吉的《藏药涂擦疗法治疗隆偏盛型虚汗症的临床疗效》(《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1期),等等。

(3)藏医医师和学者对某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体会:研究的疾病包括以现代医学诊断命名的疾病(如心绞痛、癫痫、糖尿病)和藏医独特命名的疾病(如木布病、真布病)。例如:仲格嘉的《藏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探析》(《中国藏学》第2期),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藏医“吉尼萨克”病的范畴,系水土之性的“培根”与脂肪过盛,未能化为人体所需之精华而被混入尿液并排出体外,从而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腑的综合性疾病,藏医辨证可分为培根型、赤巴型和隆型,治疗原则为降培根和脂肪,调理胃、肝、肾、膀胱的功能,恢复体内代谢平衡,并提出了具体的方药。王多吉的《藏医萨滞布病命名内涵及病机初探》(《中国藏学》第2期),以传统藏医理论及历算理论探讨萨滞布病的命名内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萨滞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其他还有东改措的《〈四部医典〉所述疾病症状中出现食欲缺乏的疾病探析》(《中国藏医药》第4期)、普布扎西等的《浅析藏医治疗痔疮的独特外治法》(《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3期)、色珍等的《木布病的四个发病部位及其诊疗》(《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3期)、拉加太等的《探讨藏医对食管癌的临床诊疗经验》(《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4期)、旦真多吉的《藏医“宁隆”病的诊疗分析》(《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第4期)、卓玛东智等的《藏医对高原病的认识》(《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3期)、拉毛先的《藏药药浴对各种关节炎治疗效果分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6期),等等。

(4)藏医护理:有论文介绍了藏医护理的常识,如:拉毛才仁的《浅谈藏医特色护理》(《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9期),介绍了在藏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特色护理措施。李毛先的《藏药治疗高血压的护理探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3期),认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服用藏药、测血压、饮食调整、身心休息等护理指导,有助于控制血压,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另有关于藏医护理临床研究的论文发表,如:才让的《藏医汽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青海医药杂志》第12期),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外治治疗期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对20例患者进行藏药汽浴配合腰椎牵引治疗时进行整体护理2个疗程,90%的患者腰腿疼痛不适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故认为藏医外治及有效的整体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

(5)临床研究方法学:有论文对藏医临床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如黄宇等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思路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第4期),采用文献挖掘法对七十味珍珠丸处方和现代临床药学研究等信息进行整理,借鉴Padma-28成功实例分析七十味珍珠丸适应证等存在的不足,梳理了七十味珍珠丸的临床联合用药和药理毒理的研究现状,提出应构建七十味珍珠丸上市后再评价新模式,为藏成药临床合理使用及有效性等提供再评价科学依据。罗辉的《西方国家藏医临床研究综述》(《中国藏学》第2期),对国外学者2013年发表的近40年来西方国家开展的藏医临床研究系统综述论文进行编译,研究发现,国外藏医临床研究在类型和规模、试验条件、治疗措施、结局测量指标和研究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目前西方开展的藏医临床研究数量少,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各异,今后还需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藏医药的疗效。

(6)其他:有关临床路径的研究,是本年度藏医临床研究领域的创新之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其最早起源于美国,2009年我国部分医院开始试点启动。青海省藏医院卓么才旦的《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临床路径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10期),通过对藏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的研究,初步制定了凯真病的藏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表单,为凯真病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该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