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要目——社会

发布时间:2021-11-19 18:03: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1.西藏干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看法——基于中央党校西藏班学员的调查/刘颖、徐平《中国藏学》2014∶1

2.西藏城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问题研究/孔凡磊、艾斌、星旦二《中国藏学》2014∶1

3.在民族文化差异下民族杂居区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康定县雅拉乡为例/贺描《中国藏学》2014∶1

4.新中国西藏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与展望/张怡《中国藏学》2014∶1

5.“超载”现象、制度选择和政策思考:以金沙江两岸藏区为案例的研究/杨春学《中国藏学》2014∶1

6.微型化了的寺院———藏族村落中的“苯噶”调查/王晓云《西藏研究》2014∶2

7.拉萨老城区宗教聚落空间形态探析/王一丁、吴晓红《西藏研究》2014∶2

8.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及对四川藏区城镇化的启示/丁波、李雪萍《西藏研究》2014∶3

9.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周免治、曲扎、郭英春《西藏研究》2014∶3

10.略论西藏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间的关系/达瓦次仁、次仁、由元元、仓木啦、旦增、方晓玲《西藏研究》2014∶5

11.西藏地区企业现代化与居民现代化相互影响的路径研究/王晓芳、杜青龙《西藏研究》2014∶5

12.西藏茶馆及其社会空间/赵国栋《西藏研究》2014∶6

13.西藏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美红、朱洪军《西藏研究》2014∶6

14.关于西藏劳动争议近十年发展趋势的战略思考/范丽娜、杨亚波《西藏研究》2014∶6

15.多元共生: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宗教存在模式探微——甘肃省合作市藏回汉多元宗教历史与现状研究/郭志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1

16.论神山、寺院与族群之间的互动——以舟曲县武坪村的田野调查为例/仇任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1

17.21世纪以来国内“藏彝走廊”研究考述/周毓华、田廷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2

18.夏河县拉卜楞“塔哇”村居民生计方式调查/余小洪、尼玛顿珠、格桑卓玛、嘎桑次仁《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2

19.跨界与互动:勐腊县南浪村民族关系的调查报告/滕传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2

20.藏族家长汉语言态度及对子女的影响研究/公保《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3

21.当代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西藏意识形态安全:新挑战与新机遇/周思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5

22.拉萨市城关区当巴社区宗教信仰现状调查/陈立明、张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5

23.“三重跨文化传播”:涉藏生态报道的话语研究/廖云路《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24.西藏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征分析/黄菊英、图登克珠、周晓阳《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5.迪庆藏区多元信仰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以德钦县为例/王玉琴、巴桑卓嘎《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6.白龙江流域藏区佛苯信仰研究/傅千吉《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27.社会变迁中的村落排泄系统研究——以拉萨市纳金乡藏热村为个案/刘丽玲、张虎生《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28.西藏地区乡村社会媒介使用状况研究——以山南地区扎囊县沙布夏村为例/次旺卓玛、罗布《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29.乡土文化之藏区牧民社会组织变迁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白玛措、李才《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30.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以西藏的新农保为例/杨斌、郑军、朱甜甜《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31.昌都农牧区青年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陈丽霞《西藏发展论坛》2014∶1

32.拉萨市社区养老模式初探/刘艳《西藏科技》2014∶1

33.2013年西藏自治区级决策气象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分析/格央、仓决《西藏科技》2014∶3

34.西藏农牧区村规民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研究/张许峰、达拉次旺《西藏科技》2014∶3

35.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研究———基于西藏农牧区6县的调查/孙前路、潘爱华、 孙自保等《西藏科技》2014∶4

36.西藏地区师范生职业理想现状调查报告/蔡小琴《西藏科技》2014∶4

37.对拉萨私立孤儿院的反思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达瓦次仁、武震、郑志琦等《西藏科技》2014∶9

38.西藏山南地区2009—2013年无偿献血构成分析/汪辛如、罗桑大庆《西藏科技》2014∶9

39.藏族青少年家庭结构与心理适应性研究/平措卓嘎、斯达次仁《西藏科技》2014∶10

40.藏族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杨志雄《西藏科技》2014∶11

41.浅谈西藏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李静、达瓦《西藏科技》2014∶12

42.西宁市大佛寺信教群众多样性分析/德吉旺姆《青海社会科学》2014∶1

43.关于青海省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的思考——以果洛州藏传佛教寺院为例/张立群《青海社会科学》2014∶1

44.民族与宗教:重叠,或包含,或超越——兼谈“藏回”的民族身份认同/扎西龙主《青海社会科学》2014∶4

45.“游牧——定居”连续统:一种游牧社会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范式/罗意《青海民族研究》2014∶1

46.断裂与重建:藏族水库移民社区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重建研究——以青海省尖扎县夏藏滩移民安置区为例/周拉、炬华《青海民族研究》2014∶3

47.社会变迁中的藏族朝圣——以九寨沟为例/彭文斌、陈世明、刘冬梅《青海民族研究》2014∶3

48.藏族习惯法中的团体本位特征探析/后宏伟《青海民族研究》2014∶3

49.再论兄弟共妻制的成因和妇女的出路——来自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六个乡村的研究/坚赞才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50.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妻多夫制/杰瑞尔德•白雷曼友、何国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51.藏族亲属称谓研究——以藏东南部三村为例/许韶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52.论西藏牧区社会变迁对高原生态的影响——以藏南牧区为例/苏发祥、桑德杰布《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53.青海藏族与回族群众外出务工的特征分析——以化隆县藏族年村和回族二村为个案/王媛《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54.三江源搬迁牧民的后续生计和就业类型——基于格尔木昆仑民族文化村的调查/杜发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55.从传统到现代:热贡唐卡传承依存的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卓么措《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

56.根敦群培《智游列国漫记》研究/公保才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

57.藏族居民市场主体培育的政策因素分析/王士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6

58.传统到现代:热贡唐卡传承依存的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卓么措《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

59.旅游语境下藏文化的真实再造:九寨沟《藏迷》的个案分析/阳宁东《青海医学院学报》2014∶2

60.“枫桥经验”与青海藏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以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来君《攀登》2014∶2

61.三江源地区藏族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状况与影响/史玉梅、薛立娟、李海明《攀登》2014∶4

62.藏族、蒙古族青年文化习性的比较研究——以青海省为例/朱敏兰、王全德《攀登》2014∶4

63.论西藏乡村社会的疾病观及村民的求医行为——以西藏南木林县艾玛乡牛村为例/苏发祥、安晶晶《西北民族研究》2014∶4

64.困境与超越:藏族赔命价习惯规范的理性分析/赵天宝《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

65.汉、藏佛教交流的典范——汉藏结合部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房/陈改玲、范忠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2

66.血缘与地缘性反思:中国东南宗族社会和西南康藏族群械斗纠纷及其裁决/尼玛扎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3

67.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族群关系研究——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塘镇为例/李灿松、梁海艳《西北人口》2014∶3

68.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田朝晖《青海科技》2014∶1

69.藏族农牧民养老问题探析——基于西藏林芝地区的调查/张广利、陈俊傲、瞿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70.青海藏区城镇定居牧民生计模式适应性调查研究/周斌《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3

71.民商事习惯与区域市场法治研究——以藏族和回族为例/高媛媛《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5

72.迪庆藏区多元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关系调查报告/王玉琴《青藏高原论坛》2014∶1

73.一个“问题村”的复兴——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由“问题村”走向先进村的调查/卡则加《青藏高原论坛》2014∶1

74.互补与契合:对青海藏区民间解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陈海霞《青藏高原论坛》2014∶1

75.民族和谐与民族习惯法研究:以藏区民间调解解决纠纷为例/安静《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

76.甘孜藏区人口生育状况研究/王长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5

77.藏传佛教社会构成要素的神圣性特征/陈昌文、郭潇嵋、臧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5

78.家的延续与唐卡的传承——西藏昌都嘎雪唐卡的社会技术体系探讨/刘冬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5

79.现代传媒与嘉绒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李苓、陈昌文、崔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1

80.近代民族城镇空间的文化解析——以甘孜县老城区为例/田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2

81.当前成都市藏商群体的基本特点及其现实意义/来仪、肖灵、万德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2

82.论高原环境、民族特性及宗教信仰对西藏城市建筑的影响/邓真、何一民《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3

83.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之变研究/刘进彬、何小军《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7

84.藏区刑事案件发案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以四川省康定县为调查对象/

江华、李恒、孙逍《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2

85.四川藏区水电移民安置的特殊性及政策路径探索/劳承玉、张序《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1

86.云南藏区老年协会自主性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考察/施巍巍、王丽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5

87.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周俊华、纳夏、闫苗《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4

88.云南籍藏族大学生国族认同研究/孙保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4

89.现代化背景下藏区宗教世俗化与社会发展/宋志萍、曾慧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90.水电资源开发中失地农民利益均衡机制的研究——基于甘孜州12个行政村户失地农户意愿的剖析/汪攀《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9

91.商业化背景下唐卡艺术的变迁与藏民心理适应——以甘肃省夏河县藏族地区研究为例/吕佩东《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8

92.断裂与修复:甘青藏民族地区犯罪治理模式之形塑/刘慧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2

93.论近代藏边民族纠纷解决中的自力救济方式——以拉卜楞寺与周边土司纠纷解决为例/高晓波《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6

94.宗族观念与族群认同——以四川藏族尔苏人为例/巫达《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

95.汉藏蒙交界地带的文化争锋、互动与超越——以贵德观音像到中华福运轮的话语变迁为视角/张海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5

96.试论现代“汉化”:一个被泛化的概念——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何俊芳、王浩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

97.藏彝走廊:族群互动背景下的多续藏族认同研究/韩正康、袁晓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2

98.西藏地区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特点/梅藻惠、周朝坤《绥化学院学报》2014∶1

99.宗教价值观对藏族聋人身份认同影响研究——基于两位藏族聋人的身份叙事/葛琛、谢钰涵《绥化学院学报》2014∶7

100.媒体法制节目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民众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夏河县为例/黄怡楹《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

101.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生存现状及其权益保障/张立、张连宸《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

102.他者、国家与自我:族群共同体建构的语境化表述——历史与现今陇南、川西北的(白马)藏族/权新宇、蒲向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2

103.少数民族语言权利视域下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泽库县为分析对象/隗牧羊、潘红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3

104.论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宗教救助/马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3

105.道德与生存——拉萨四类导游生存方式比较研究/王勇琦、邢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1

106.拉萨导游生存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王勇琦、邢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2

107.阿坝藏区青年宗教信仰地理研究/胡尧《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4

108.制约城市藏族就业的现实因素与法律回应——以兰州为例/吴宇、罗维鹏《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109.“多元一体”格局下藏族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研究述评/南晓民《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

110.三江源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梁倩《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4

111.甘肃藏族农牧区群众参与传统体育的差异性/李军红、李爱红《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112.甘南藏族自治州群众的媒体接触现状——以夏河县为例/黄怡楹《赤峰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3

113.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移民问题反思/安宇《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5

114.白马藏族:族群分类的国家话语与草根叙述——基于陇南市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的考察与思考/权新宇《安康学院学报》2014∶3

115.他文化夹缝中的族裔少数群体传统文化困境及对策浅析——以凉山州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蒙古族“哪惹”支系“达钵”角色为例/黄晓芹、黄晓莲、杨林、黄成《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

116.藏族“赔命价”习惯法运作之基础及其批判/淡乐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117.藏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研究/申仁洪《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18.藏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平措卓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119.藏族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间的冲突解决路径探析——以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张洁《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1

120.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与四川藏区甘孜州城镇化的比较——基于城镇化动力结构视角/丁波《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

121.简析藏区社区的类型和特征/陈昌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2

122.新疆塔城柯尔克孜族的藏传佛教信仰特征/阿斯卡尔•居努斯《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4∶3

123.民俗学视阙下近代甘青藏区的“男逸女劳”/僧海霞《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4∶2

124.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动力的比较研究——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尊木采村和萨迦县陈村为例/曹尤《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4∶2

125.西藏地区社保基金运作流程与问题分析/顾正纲、伍普琼《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

126.西藏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一个“包容性”供给模式的探讨/李继刚《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127.当代西藏农户的宗教生活考察——以扎囊县朗色林村、拉孜县柳村为例/秦永章《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6

128.我国藏族地区新媒体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陈植、欧阳照《青年记者》2014∶2

129.藏民族信仰的现实实践性研究/杨周相《贵州民族研究》2014∶1

130.藏族女大学生“返乡当公务员热”研究/李巧艺《贵州民族研究》2014∶4

131.传统藏族牧区盗马贼现象法制困境的文化解读/张伟《贵州民族研究》2014∶6

132.藏区宗教神山朝圣现象的生态人类学解读/闫红霞《贵州民族研究》2014∶8

133.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地区多种婚姻家庭形态论析/何一民、赵淑亮《贵州民族研究》2014∶8

134.论藏族形成跨界民族之成因/白林海《贵州民族研究》2014∶8

135.藏区牧民定居中牧民社会适应的法律保障研究/洪明星《贵州民族研究》2014∶9

136.藏族婚姻习惯法历史嬗变及其走向展望/李亮《贵州民族研究》2014∶10

137.论阿坝自治州基层纠纷解决中的人民调解制度/许晋《贵州民族研究》2014∶11

138.婚姻支付实践中的妇女地位——对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几个民族的历史考察/王天玉《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

139.青海黄南州热贡地区环保习惯法则研究/张连宸《西部学刊》2014∶3

140.真实的西藏——从“三贴近”解读《西藏一年》/胡海珍、徐琪琳《新闻世界》2014∶1

141.西藏主体民族思想解放的长期实践性探析——兼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与藏民族思想解放的关系/杨周相《学理论》2014∶6

142.西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教育引导对策/杨富《学理论》2014∶9

143.多元文化背景对内地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尹辉、王孟娟、郭彧斌、刘怡春《学周刊》2014∶13

144.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羌”在边疆康区的文化主体性/孔含鑫、吴丹妮《世界宗教研究》2014∶2

145.20世纪50年代中叶木里藏区社会演变及民主改革研究/秦和平《民族学刊》2014∶4

146.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川、甘、青结合部藏区绿色包容性发展/钟海燕、韩琳玉、陈彦如《民族学刊》2014∶6

147.四川藏区州县两级广电宣传覆盖探讨——以甘孜州丹巴县为例/杨帆《西部广播电视》2014∶4

148.新闻报道下的少数民族形象建构——以康巴藏族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道为例/仁青卓玛《西部广播电视》2014∶21

149.环境视阈下藏区草山承包到户制度的思考/康涛《社会科学研究》2014∶5

150.宗教信仰与各民族和谐相处——以青海省贵德地区为例/尕藏加《世界宗教文化》2014∶6

151.组成班子赛花儿仪式与西北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为例/王晓云《地方文化研究》2014∶5

152.城市道路步行适宜性研究——以拉萨中心城区为例/陈大琳、林航飞《城市发展研究》2014∶2

153.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高原城镇传统社会生活空间形态及可持续更新研究/张樱子《学术动态》2014∶2

154.赋权,还是去权?——一个藏族村庄中的传播、权力与社会身份/陈静静、曹云雯、张云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8

155.浅谈藏族对生态文化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桑杰东主《黑龙江史志》2014∶7

156.甘南地区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军、张蓓《民族教育研究》2014∶2

157.日光城的幸福之光——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实践与探索/马新明《中国民族》2014∶7

158.文化安全视域下民族文化认同的审视——以甲居藏寨为例的评述/刘亚玲《中华文化论坛》2014∶6

159.为安多方言区的农牧民开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揭秘青海藏语卫视/沈丽《中国民族》2014∶1

160.三江源区教育生态补偿的实践与路径探索/李芬、张林波、李岱青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S3期

161.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西藏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为例/刘凯、张传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1

162.西藏480名女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分析/杨帆、江卫华等《中国学校卫生》2014∶9

163.西藏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熊伟、杨玉美、张禹、马春艳《中国校外教育》2014∶24

164.我国藏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思考/杜建军、孙君、汪伟《中国软科学》2014∶11

165.拉萨市区无偿献血工作面对的困难与对策浅析/刘华、次松《中国输血杂志》2014∶3

166.传统与转型:甘青藏民族地区犯罪生成机理研究/刘慧明《法制与社会》2014∶1

167.西藏自治区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以西藏林芝地区为例/杨自冲《法制与社会》2014∶5

168.浅析藏族婚姻习惯法——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张馨《法制与社会》2014∶17

169.试析甘孜藏区习惯法对法治甘孜建设的作用/武雪萍《法制与社会》2014∶36

170.人力资本视角下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李巍《商》2014∶3

171.公共品供给与西藏农牧区社会稳定研究/张林波、高大洪/师晓娟《商》2014∶5

172.美国阿米绪人与中国藏区传统价值群体的社会价值对比研究/徐楠《商》2014∶10

173.甘南汉藏结合地区小城镇特色空间塑造/张凡、王瑾《建筑与文化》2014∶5

174.甘南卓尼藏族聚落空间调查研究/段德罡、崔翔、王瑾《建筑与文化》2014∶5

175.藏族传统慈善伦理及其时代价值/王银春、刘国新《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3

176.拉萨墨竹工卡县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严海玲《经济研究导刊》2014∶1

177.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创新机制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杜永奎《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178.“知信行模式”干预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的逻辑思考——以四川省阿坝藏区青年为例/毛英、李仁君《社科纵横》2014∶9

179.西藏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及分析——以西藏大学调查结果为例/王乃祥、尚宝、张文文《才智》2014∶22

180.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变迁初探/刘杰《四川建筑》2014∶3

181.浅议嘉绒藏寨传统聚落空间的形成——以卓克基西索村和木堆藏寨为例/李柔锋、张伟、陈洁《四川建筑》2014∶3

182.川西藏传佛教僧人的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以雄登寺僧人为例/靖秋、刘翼《青年记者》2014∶29

183.拉萨老城区保护工程中的舆论引导策略/刘新利、杨正林《中国记者》2014∶5

184.甘肃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突破/高继科、赵富学、李法伟《体育文化导刊》2014∶7

185.甘南牧区藏族生态移民社会融入问题解析/王玉强、冯雪红《教育文化论坛》2014∶5

186.民间匠工为师——甘南藏区民间工艺田野调查/王东、乔大林、陈祎《美术教育研究》2014∶15

187.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杨晓莉、刘力、赵显、史佳鑫《心理科学》2014∶2

188.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特征分析——以西藏昌都地区为例/曾婧《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6

189.藏东南农牧民社会资本特征分析研究/郝文渊、周鹏、李文博等《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9

190.西藏拉萨市女性干部培训机制面临的困惑与对策/孙亚杰《改革与开放》2014∶22

191.设立“生态特区”建设生态文明——西藏“生态特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蓝定香《特区经济》2014∶9

192.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现状调查报告/靳薇《科学社会主义》2014∶1

193.青海土族和藏族侧面部轮廓形状及其变异: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分析/李海军、徐晓娜《科学通报》2014∶16

194.非均衡条件下的中国藏语媒体发展问题研究/方延明《社会科学战线》2014∶1

195.对阿坝州藏羌回民族信仰考察与思考/许媛、宋康《戏剧之家》2014∶16

196.海外藏胞的发展状况与多元分化/李明欢《世界民族》2014∶6

197.朗县涉及藏南地区被占领土吗?——关于藏南地区“6县说”与“5县说”的探讨/郝晓光、佘世建等《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4

198.清代民国时期西藏社会管理的变迁与特点/何一民、邓真《江汉论坛》2014∶6

199.蒙汉藏大学生环境关心的跨文化研究/吴建平、刘贤伟《大学教育科学》2014∶6

200.震惊的体验:迪庆藏族民众手机交往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陆双梅《新闻大学》2014∶2

201.论白马族群居住的历时性分布及藏族身份生成/权新宇《沧桑》2014∶2

202.迪庆州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纪宗华《城乡建设》2014∶12

203.牧民定居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郑群英、泽柏等《草业与畜牧》2014∶6

204.川西高原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分析——以理塘县农区为例/杨扆欣、吴柏清、孙武《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6

205.传播视域下民族旅游对小族群传统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白马藏族为例/何丹青、陈波《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

206.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徐秀美、罗许伍《旅游论坛》2014∶4

207.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四川藏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马杰华《四川体育科学》2014∶4

208.引导文化再生的城市设计方法体系——以西藏索县为例/刘祎绯、崔光海《华中建筑》2014∶1

209.传统茶文化符号中的西藏阶层研究/赵国栋《农业考古》2014∶2

210.赴西藏旅游风险感知研究——基于风险放大效应理论模型/李艳、严艳、贠欣《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

211.四川山巴乡安多藏族民居空间解析/陈一颖《四川建筑》2014∶2

212.成都藏族聚居区空间特点研究/田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1

213.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共信息服务调查研究报告/李万梅《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7

214.公益性文化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以西藏图书馆事业发展为例/王超、李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

215.草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研究——基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的调查与分析/常丽霞、沈海涛《农村经济》2014∶3

216.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生计转型与路径探索——以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例/李芬、张林波、陈利军《农村经济》2014∶11

217.甘南牧区传统游牧制度的科学性初考/张卫国、范旭东、杨国荣《草业科学》2014∶8

218.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体会和建议——以西藏自治区八宿县为例/冯树林、杜正才、陈功《草业与畜牧》2014∶2

219.西藏人才资源主要来源及存在问题/潘娇娇、由元元、许风顺《现代经济信息》2014∶6

220.西藏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分析/何瑛、魏元龙等《现代预防医学》2014∶15

221.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武永亮、胡文平、马会军等《现代妇女》(下旬)2014∶6

222.西藏大学生思想状态调查报告——以个人成才为视角/刘亚楼、翟鹏飞、曹阳等《现代妇女》(下旬)2014∶7

223.甘南藏族自治州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李秋亚《甘肃医药》2014∶3

224.滇川藏毗连藏区流动人口族际关系调查与思考/李灿松、梁海艳《南方人口》2014∶4

225.历史地段的声景——拉萨老城案例研究/黄凌江、康健《新建筑》2014∶5

226.四川藏区农牧区未成年人发展权之实证分析——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叶晓彬《行政与法》2014∶1

227.藏区民间纠纷习惯法解决机制——从法人类学考量/安静《行政与法》2014∶6

228.西藏农牧民对贫困的认知与对扶贫的期望/孙前路、孙自保、朱桂丽、刘天平《贵州农业科学》2014∶3

229.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状况/代双娅、王晓晓、邓艳姣等《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230.民族社会工作介入“藏区”的必要性、问题和对策分析/刘芳、张阳阳《社会工作》2014∶2

231.对藏区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研究、创新与实践/李正平、胡贤《水力发电》2014∶2

232.在京藏族大学生身份认同对群际接触的影响:适应策略的作用/史佳鑫、刘力、张笑笑《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

233.青海省西宁市社区锅庄舞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张向华《搏击》(体育论坛)2014∶5

234.城镇灾后景观形象再生层面浅析——以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为例/周明长、查晓鸣《江西建材》2014∶23

235.新媒体对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王荣山、吕庆燕、钟婷婷《今传媒》2014∶8、《传媒》2014∶12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