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万禄、张毅的《西藏那曲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查与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8期)一文,认为那曲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应以水电开发为重点、优化结构、增大总量,彻底消除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并提出水电开发必须遵循留有余地、保持生态流量原则,低坝多级、保护优质草场原则,让位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原则等多项建议。
李国政的《一般与特殊:西藏现代工业发展的演化逻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第9期)一文,认为西藏现代工业发展兼具一般性与特殊性,前者表现在发展背景、发展规模、发展互动等方面,后者表现在历史起点、工业结构以及整体发展程度等方面。因此,必须基于西藏现代工业发展的两重性来认识西藏工业化道路。
扎西的《西藏门巴族经济发展状况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一文,梳理了门巴族聚居地的自然条件和从业状况,从农村融资面临的困难,资金总量不足,农牧业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等方面分析了门巴族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改革金融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蒋远胜、李彩凤的《中国十大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和评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一文,认为十大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略滞后于毗邻地区,但个别指标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高于毗邻地区;十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四川甘孜、阿坝仅次于青海海西,云南迪庆排第四位,青海六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甘肃甘南排名靠后。文章还分析了发展差异的原因并针对各州发展提出了建议。
曹阳、马德君的《市场经济中的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实践与理论诠释》(《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一文,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发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农牧民家庭经营并没有被专业合作社所取代,反而更加巩固,农户小资产所有者身份也得到加强。文章认为相对于农牧民的经济机会、政治自由、社会条件、透明性保证以及防护性保障而言,市场经济中的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实践存在更全面的诠释可能。
翟岁显、孙爱存的《论海拔与经济的关系——兼论“海拔效应”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开发的启示》(《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一文,通过样本回归分析,证明海拔与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文中称之为“海拔效应”;并从地理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海拔效应”进行了解释。
沈茂英的《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约束与发展路径选择探析——以四川藏区为例》(《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认为四川藏区发展路径必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为基础,以国家特殊贫困区为背景,选择制度许可且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建红英的《多维视角下藏区城镇化进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阿坝州为个案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0期)一文,从人口流动、空间转移、产业转型等多个层面对藏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现象、本质、问题、对策进行了考察。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