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与健康研究
在人口研究领域,量化分析一直是方法上非常突出的特点。本年度的研究仍然延续了这一点,特别是对藏族大学生群体的定量测量和研究是一个较为集中的研究焦点。
王娟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游牧人口定居的机制模式和效应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一书,分为九章,该书从生活、生产、社会、生态及文化等方面科学动态地评估不同阶段的定居模式和效应,并针对推进定居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等对策建议。
唐伟、钟祥浩等人的《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3期)一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年—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
吕庆燕、王有智的《藏族、汉族大学生内外群体偏爱效应的差异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一文,用内隐测验与外显测验分析藏族、汉族大学生对内、外群体的态度。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在内隐测验上的内群体偏爱效应小于汉族大学生,在外显测验上的内群体偏爱效应大于汉族大学生。
金家新的《藏族大学生体型、体质与体育活动调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2007—2010年三所高校大学生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哲社版第4期)一文,对西藏自治区所属三所高校藏族大学生体型、体质、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测量分析,揭示出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具体建议。
仁增欧珠、贡嘎晋琼的《西藏高校学生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及认知程度调查》(《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一文,认为西藏大学学生对一次性餐具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偶尔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数量也相对较高。文章建议学校食堂提供可循环的环保餐具,并建议学生和老师随身携带便装餐具。
刘瑞琦、达红旗等人的《藏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研究——以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测验为例》(《西藏研究》第2期)一文,认为该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应采取适合其认知风格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与任务,引导、培养其形成多种认知风格。
岳小国、英珍的《对西藏三岩麻风病患者丧葬方式的田野调查》(《新疆社会科学》第5期)一文,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诠释了三岩藏族如何将当地的卫生、保健方式作为一种文化适应策略,应对生活中特殊的丧事活动——对麻风病死亡者的处理,以维持社会的健康和秩序。
何勤勇的《略论西藏残疾人就业问题及其对策》(《西藏研究》第5期)一文,认为西藏的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就业不稳定、就业层次低、报酬低、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