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
不同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教育目标,进而形成不同的教育形态。伴随着不断创新的高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课程建设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为保证新世纪的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自2010年我国部分藏族地区先后进行课程改革以来,有大量研究成果对新课改进行深刻剖析,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形式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主要有:《西藏教育》编辑部翻译的《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西藏教育》第3期)、完玛加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西藏教育》第2期)、东主才让的《藏语文课程改革之思考》(《西藏教育》第3期)、尼潘的《谈谈新课改的重要性》(《西藏教育》第6期)等。
另外,我国自从2005年以来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它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转折点。而藏族地区也在2009年开始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标准,尤其加大了藏语文的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方式。普布扎西的《新课改背景下藏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西藏教育》第5期)指出藏族语文教学是以藏语教学为主,以汉语教学为辅,不仅要用藏语进行授课而且还要用汉语进行授课,两者要做到密切联系。如何改善藏语文的传统教学策略,在新形势下教好藏语文是摆在每一个藏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一名合格的藏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好藏语文教学策略,而且还能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知识,认知藏语文。
另外,针对藏族牧区教育现状的研究成果有:华洛的《农牧区推广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西藏教育》第2期)、普布的《西藏农牧区教育现状分析》(《西藏教育》第2期)、旦珍的《对农牧民学生学好地理的一点体会》(《西藏教育》第3期)、吉宗的《农牧区教育改革初探》(《西藏教育》第6期)、美朵的《如何提高农牧区教学质量》(《西藏教育》第6期)、嘎玛金宗的《农牧区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西藏教育》第6期)等,这些研究提出了牧区特殊环境造成的特殊的教育问题以及改进的办法。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