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8:27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三、民间文学研究

本年度民间文学的研究方面依旧比较薄弱。从题材上看,多篇论文涉及了藏族民歌、传说、故事和谚语等方面。但相对关注深度不够,成绩不够突出,其中有两篇论文具有一定新意。

林继富、查斌的《“言出必中”赛“神仙”——汉藏“梦先生”故事比较研究》(《民俗研究》第1期),讨论了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梦先生”这一类型在汉族和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流传变异情况,以及这一类型在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特点。作者根据采自不同省份的9篇汉族故事的共通情节单元,列出汉族“梦先生”类型的基本型,并定名为“贫汉翻身”型;根据不同的8篇藏族故事(未列出传承地区),列出了藏族“梦先生”类型的基本型,并定名为“懒孩闯世”型。又根据各自情节单元的“缺失”情况,分别将二者划分出了两个亚型。

根据作者的总结,作为同一类型的故事,在两个民族的流传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民众审美认同。汉族的“贫汉翻身”型讲述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个人发达史,而藏族的“懒孩闯世”型叙说的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个人成长史。进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文化注重个体在他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渴求他者的认同,以此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藏文化则更多注重个体的完善成长,在藏族‘梦先生’故事中,我们仿佛看到雪域高原上慈爱母亲(善良妻子)的身影,她们殷切盼望自己的孩子(丈夫)能够机智英勇,善于应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人。”

除了这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外,作者还从不同的亚型得出汉族的这一类型注重在讲述中制造戏剧化和戏剧化的效果,而藏族的这一类型又黏连了“傻子故事”,并且基于民族文化特点部分情节在传承中发生了变异。

最后,作者认为两个民族中间流传的这一类型故事存在交流互动。从两者通过言语误解找到作为“核心情节单元”的官印(玉)中,藏族故事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两者雷同的许多情节元素也说明了藏族故事受到了汉族影响等等。关于这方面的论点,笔者认为其论述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了。

玉珍拉姆的论文《藏族成人礼〈梳头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功能意义》(《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讨论了流传在安多藏区的一种特殊的民俗仪式歌《梳头歌》。作者通过亲自调查与参与实践安多藏区表现妇女成熟仪式的“戴天头”(改换发式、佩戴头饰)的这种特殊民俗活动,阐释了这种人生仪礼中传承的歌曲《梳头歌》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作者认为,这种特定的仪式歌中呈现出了多种文化内涵,特别突出了民族的信仰文化。在仪式歌中受到赞美的众神既与普遍的佛教思想相一致,同时也反映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神祇。这些歌曲还表达了藏族民众避邪、祈福、纳祥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歌曲所发挥的功能来看,它除了主要体现这一民俗活动上所独有的标识特色以外,还发挥了教育当事人、仪式参与者奉守道德价值的作用。特别是还可看到它所具有的优美、委婉、动人的文学特色。以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和精美的语词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每一个人,致使身处仪式活动中的每一个人感同身受,心情随着仪式活动与仪式歌谣感受跌宕起伏的人生意蕴。

此论文提供了第一手的调查材料,是其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在一些资料的处理上,比如所引用资料来源说明等方面尚待改进。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