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家庭与西藏现代化三个发展阶段/格勒《中国藏学》2011∶2
2.西藏跨越式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调适/张群、徐平《中国藏学》2011∶2
3.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资源调查/刘冬梅、霍守义《中国藏学》2011∶2
4.西藏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综述/陈爱东《中国藏学》2011∶2
5.追叙西藏共享型发展方式的轨迹:以公共医疗卫生为例/李中锋《中国藏学》2011∶2
6.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中的安全阀机制研究/方晓玲《西藏研究》2011∶1
7.略论建立和完善西藏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达瓦次仁《西藏研究》2011∶2
8.西藏农区生育习俗与妇女健康——以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扎西岗乡玉妥村为例/《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课题组《西藏研究》2011∶3
9.略论西藏残疾人就业问题及其对策/何勤勇《西藏研究》2011∶5
10.拉萨市多元文化共生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郭龙岩《西藏研究》2011∶5
11.西藏共享性发展理路述要——基于藏汉文明共同体的解读兼应安竹•费雪等作者/周兴维《西藏研究》2011∶6
12.西部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因素分析/王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
13.社会公共产品视角下的西藏“安居工程”性质浅析/田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4
14.社会共用草场共管制度的运作及其溃败——以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个案为例/周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4
15.谋生方式对白马藏族社会的影响/王含章《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5
16.藏族社会生计模式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研究——以西藏贡觉县三岩区为例/岳小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5
17.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生态文化空间/王欣《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6
18.拉萨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模式初探/赵君、王占辉《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19.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拉萨老城区为例/图登克珠、李青《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20.拉萨市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张越友、王虎《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21.关于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多庆《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22.西藏社会管理的难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扎西多布杰《西藏发展论坛》2011∶3
23.西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钟振明、刘恒《西藏发展论坛》2011∶6
24.社会公正与社会发展在西藏工作中的实践/次白《西藏发展论坛》2011∶6
25.我区社会康复发展回顾与展望/索朗多布杰《西藏科技》2011∶12
26.文化对高校藏族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影响/冯冬梅《西藏科技》2011∶12
27.当代西藏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及实现途径/何卫勇、李健《人民西藏》2011∶2
28.草原生态移民与文化适应——以黄河源头流域为个案/祁进玉《青海民族研究》2011∶1
29.锅庄石信仰、房名与藏区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川西鱼通地区为例/郭建勋《青海民族研究》2011∶2
30.青海藏族青年跨越文化适应力的调查研究/陈振宁、张永辉《青海民族研究》2011∶3
31.贵南县龙羊库区移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贾伟、李臣玲《青海民族研究》2011∶3
32.西北基层社会水崇拜、水资源管理的传统与变迁——基于一个汉藏之间农耕村落的考察/裴恒涛、谢东莉《青海民族研究》2011∶4
33.19世纪末环青海湖及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以柔克义考察文献为中心/妥超群、刘铁程《青海民族研究》2011∶4
34.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鞠晓英、朱韶晖《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35.青海省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玉树抗震救灾为视角/牛丽云《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5
36.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回藏贸易体系的人类学探讨/杨文法《青海社会科学》2011∶1
37.藏文化环境中回回民族身份的传承——以一个家族口述史为例/鲁顺元《青海社会科学》2011∶1
38.游牧人口定居模式的应用研究——基于甘南牧区的调查分析/王娟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1
39.牧民定居背景下影响城镇多民族间交往因素的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例/刘巍文、邓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5
40.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谨以此文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马成俊、张海云《西北民族研究》2011∶1
41.藏族、汉族大学生内外群体偏爱效应的差异研究/吕庆燕、王有智《西北民族研究》2011∶3
42.西方对他者的殖民表征:以异域西藏为案例/Dibyeh Anand著、励轩译《西北民族研究》2011∶4
43.青海省两河流域城市带战略构想/李勇《攀登》2011∶4
44.论青海藏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体系的和谐发展/韩小雁《攀登》2011∶3
45.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桑才让《攀登》2011∶6
46.三江源生态移民生存发展问题研究/关桂霞《攀登》2011∶6
47.旅游业影响下的拉萨八廓街居民生活方式维度选择探析/郭璇《丝绸之路》2011∶10(下)
48.论民族意义上的藏文化/王智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
49.论藏传佛教信仰对藏族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杨文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
5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的一种模型解析——基于西藏德吉新村饮水工程的调查/杨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5
51.转型期藏区社会矛盾及其治理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马仲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7
52.藏区文化建设与社会稳定和谐——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区为例/陈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0
53.四川藏族稳定机制建设的思考/程玲俐、吴铀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0
54.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陈金龙《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55.玉树石渠等高寒民族地区地震救援启示和建议/《玉树石渠等高寒民族地区地震救援启示和建议研究》课题组《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4
56.现代西藏历史中的谣言制造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尼玛扎西《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57.青海藏区民族关系追踪研究——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为个案/祁进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2
58.藏区农牧民人口健康促进的实际研究——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调查/王存同《中国人口科学》2011∶1
59.甘南藏族家族结构研究:基于卓尼藏族民间组织沙尼与汉族家族比较的视角/谢冰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2
60.多民族村落族群认同的原生特点与现代构建:以甘肃夏河桑曲塘村为例/许黎丽、孟永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2
61.藏族传统生计与黄河源区生态安全——基于青海省玛多县的考察/邵侃、田红《民族研究》2011∶5
62.扎巴藏族走婚制度、家户分工及社会性别/袁旭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63.内地藏族初中生学业救助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冉苒、戴玲玲《贵州民族研究》2011∶4
64.当前甘南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以国内安全保卫工作为视角/陈茜《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65.转型期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系统形态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区为例/马仲荣《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66.藏族学生婚姻家庭观法治教育与西藏和谐社会的发展/张军英、顾维忱《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
67.20世纪上半叶色拉寺“夺多”(破戒僧)的特质及其组织研究/旦增遵珠、泽拥《民族学刊》2011∶4
68.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以藏族小学生及家长为例/吕国光、刘伟民、张燕《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69.对香格里拉县藏族青年对本族文化认同与传承问题的调查研究/吕偲《前沿》2011∶16
70.在京藏族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王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5
71.西藏已婚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抽样调查分析/李成福、陈佳鹏《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12
72.论互联网对藏传佛教寺院僧人教育的影响——基于对甘南藏区的调查研究/王秋花《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73.拉萨市区乞丐的受教育水平状况研究/郑源《学理论》2011∶21
74.青海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更新模式研究/向达、高静、胡辉《中外建筑》2011∶5
75.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李军环《城市建筑》2011∶10
76.藏族聚居区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为例/王世金、焦世泰、李曼《旅游论坛》2011∶5
77.甘南藏族家族结构研究:基于卓尼藏族民间组织沙尼与汉族家族比较的视角/谢冰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2
78.藏族村庄内部和谐本质的探析:以四川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某村为例/徐黎丽、侯廉洁《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2
79.西藏农村民间救助活动的比较制度分析——以巴日库村“吉度”现象为例/旦增遵珠《人权》2011∶1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