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评论(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27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现当代文学评论

在现当代文学评论方面,对阿来等几位著名作家作品的关注依然占据多数。但相对来说,几乎没有新颖观点,因此不再赘述,相关研究者可自行查阅。下面介绍几篇关于新作的评论文章。

李小平的《从苦难中走向宽容:民族心灵史的书写——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解析》(《西藏大学学报》第 6期)讨论了次仁罗布新作《祭语风中》的思想内容。作者认为这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心地善良、忠诚老实、普通平凡的僧人晋美旺扎苦难的一生”,关注了 20世纪 50年代至今西藏现当代历史长河中西藏人的心灵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文章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小说所展现给读者的特点:首先,“苦难”主题是小说通过主人公经历的几次典型历史事件如“文革”等烘托表达的;其次,在这些包括苦难在内的生活历史进程中,主人公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忍耐特点,作者认为这是主人公所奉行的瑜伽修道士米拉日巴一样的“信仰”和“爱”的力量,支撑着主人公的精神;最后,更进一步的是,在民族宗教信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超越一般信仰的藏民族所具有的“宽容”精神,才是小说所熔炼而成的民族心灵的精华。

孔占芳的《雪域生态的忧郁与建构——读阿顿·华多太的诗集〈忧郁的雪〉》(《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 2期)讨论了青年诗人阿顿·华多太的诗集《忧郁的雪》中的核心主题“生态文学”所具有的特点。作者认为阿顿·华多太的诗集《忧郁的雪》创作于 20世纪 90年代,这些作品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藏族作家的汉文创作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关注雪域高原的“生态问题”。正如从其诗作中所感受到的,2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仅是改变雪域高原贫困的生产力,同时又是造成自然生态破坏和家园荒芜的真正原因。因此诗人怀着雪域高原的宗教情怀,悲悯于那些因生态破坏而流离失所的“众生”的悲惨命运。由此,在其诗作中,诗人对人类前途的担忧和祈愿护佑生态的高尚理想和品格,阻止生态恶化的强烈愿望和奋战、禳解风沙侵袭的战斗精神,给人们保护生态家园、与恶化的生态环境做斗争的精神和勇气,也给予人们建构生态家园的感召力和精神力量。

文玲、任美衡的《藏族当代汉语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与学术建构》(《当代文坛》第 2期)总结了 20世纪 80年代起藏族作家汉语创作的文学批评概况。作者认为,藏族当代文学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80年代初期、1980年代末至 1990年代、21世纪以来。第一个时期,由于文学创作本身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色,评论者大多也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角度来分析评价作家作品,因而主要采用了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第二个时期开始从文学主体论、审美论角度评论藏族当代文学。第三个时期引入原型批评、生态批评、文化批评、比较研究等西方后现代文艺理论,从藏族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藏族双语作家文化身份认同等角度关注藏族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关系。尽管这些评论取得了可贵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如大多数研究者不能持续关注、缺乏藏语文知识背景等问题,这是今后研究中应予以提高和解决的方面。

索朗旺姆、格桑平措的《更敦群培大师〈金穗——智游列国漫记〉中诗歌及其英汉译文赏析》(《西藏大学学报》第 4期)评析了更敦群培《金穗——智游列国漫记》中创作的一些诗歌的汉英文翻译特点。作者认为,从原作来看,更敦群培的这些诗歌总体上具有“嵌字诗、偈颂诗和白话诗”的三种文体特点,但总体上来说语言精彩美妙,通俗易懂;有的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有的讽刺诙谐,有的惆怅无奈。汉文译者格桑曲批(2012)和英文译者图丹金巴、Donald S.Lopez Jr(2009),尽管翻译风格稍有不同,但都很好地传达出了原作的神韵。这种译作对了解藏族文学和藏汉—藏英翻译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彬的《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以现代藏语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第 3期)一文,介绍了几位藏族作家作品的日文翻译的特点。作者认为 2012—2015年,藏族作家端智嘉的《藏族新文学的曙光——这里也有一颗剧烈跳动的心》、万玛才旦的《藏族文学的现代——寻找智美更登》、德本加的《哈巴狗收养记》、拉先加的《等待降雪》的藏语文学作品陆续翻译成日语,在日本出版发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不受重视,就是在国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介绍;另一方面,正如以上著作的翻译者之一大川谦作就曾指出日本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汉语藏文学,这便导致在日本藏语藏文学和汉语藏文学长期以来的非对称性发展,原汁原味的藏语藏文学被人遗忘是件憾事。在此层面上讲,近几年日本藏族文学研究会的译介活动意义深远。因此,作者认为,改善这种困境的关键在于重视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翻译者的培养。因为译者是文学作品能够“走出去”的灵魂人物。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