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汉藏语研究(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24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6年度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与往年基本持平。藏语文本体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成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计算语言学和藏文文献研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成果较多。下面按研究领域分类说明。

—、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汉藏语研究

主要有王双成的《藏语鼻冠音声母的特点及其来源》(《语言研究》第 3期)、李玉的《上古汉语同源字考释》(《龙岩学院学报》第 1期),燕海雄的《论汉藏语言小舌塞音的音变共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6期),瞿霭堂、劲松的《藏语语法的范畴化》(《民族语文》第 6期),扎西加、多拉的《配价语法视觉下的藏语句子结构描写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1期),扎西才让的《安多口语使役态的特征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第 4期),吉毛先的《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才智》第 11期),戴昭铭、董丽梅的《汉藏语言句末语气助词的蕴含共性》(《学术交流》第 12期),戴庆厦、彭茹的《藏缅语的基数词——兼与汉语比较》(《青海民族研究》第 2期)和朗杰扎西的《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西藏研究》第 2期)等。

王双成的《藏语鼻冠音声母的特点及其来源》一文认为,古藏语 m-、ɦ-两个鼻冠音可以和不同的塞音、塞擦音组合成不同类型的鼻冠音声母,发展到现代,藏语方言鼻冠音声母的分布、演变都有很大的差异。藏语鼻冠音声母根据基本辅音的清、浊不同来源,基本辅音为浊音的鼻冠音声母来自不同前置辅音的“整化”或鼻音,而基本辅音为清音的鼻冠音声母一部分是从其他前置辅音的“整化”来的,还有一部分从前一类鼻冠音声母分化出来的,单纯的鼻音同时也能演变为鼻冠音声母。李玉的《上古汉语同源字考释》一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比对,并对前人所构拟的原始汉语及上古汉语的**mb-、**ml-、**hm-等声母加以印证。燕海雄的《汉藏语言小舌塞音的音变共性》一文,认为小舌塞音软腭音化、喉音化、擦音化在汉藏语言音系演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维系功能,具有极强的音变共性。瞿霭堂、劲松的《藏语语法的范畴化》一文认为藏语是藏缅语言中语法范畴非常丰富的语言之一,具有研究语法范畴化的典型性。文章认为通过标记特别是构式标记探讨语法的范畴化还是一个新的视角,对语法范畴化理论和藏缅语言语法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扎西加、多拉的《配价语法视觉下的藏语句子结构描写研究》一文,指出藏语语法体系中,不管是词法、句法,还是语义层面,其格标记不变,藏语有其独特的形态标记,通过对动词配价和从属关系的描写,可以使句子结构和语义指向更为清晰,配价语法给藏语句法和语义结构描写提供了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扎西才让的《安多口语使役态的特征研究》一文认为,藏语安多话口语中的使役态 xeujeug由 xeu和 jeug两个要素构成,传统语法中将前者解释为变化格,后者视作普通动词,该文认为 xeu及其不同形态是安多口语的使役助词,jeug及其不同形态是使役动词。吉毛先的《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一文对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进行了说明。戴昭铭、董丽梅的《汉藏语言句末语气助词的蕴含共性》一文以其他语系的语言为参照,分析了汉藏语言句末语气词与形态、声调、语序、话题性等类型参项的内在关联,认为汉藏语言普遍采用句末语气词作为语气表现手段,是与以上四种语言特性共同作用的蕴含共性的体现,汉藏语言属于语气概念结构化语言。戴庆厦、彭茹的《藏缅语的基数词——兼与汉语比较》一文指出藏缅语基数词系统存在不同类型,不同语言的基数词具有共同的来源,文章分析了藏缅语和汉语的类型学共性和差异。朗杰扎西的《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一文,以青海海西州乌兰县蒙古语中的藏语借词为例,从藏语借词涉及的语义范围入手,分析青海蒙古语中藏语借词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藏语借词逐渐被汉语借词所取代的原因。

由瞿霭堂、劲松合著的《汉藏语言研究新论》(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是作者近期研究论文的选编,全书共分汉藏语言篇、汉语篇、理论篇和应用篇四部分。内容包括汉藏语言起源、演变、音位、音序、音标等多方面的论证与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了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该书在藏汉语言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为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讨论藏语方言学方面的成果有:铃木博之的《藏语方言学研究与语言地图:如何看待“康方言”》(《民族学刊》第 2期)一文,主要讨论有关方言学研究中绘制语言地图问题,通过地图能了解到各个方言群的分布地域,但只有加上地理、历史等人文信息探讨方言的形成,才能得到可信的方言分类。陈荣泽的《藏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2期)和《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西藏研究》第 5期)两文对藏语方言地理分布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年度有两部藏语方言文本标注的著作出版,分别是江荻著《藏语拉萨话语法标注文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燕海雄、江荻著《藏语甘孜话语法标注文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江荻著《藏语拉萨话语法标注文本》一书,以藏语拉萨话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为对象进行语法标注。该书具体内容包括藏语导论,即概述性地描写藏语语法框架,然后对每个词、每个短语和每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加以标注,同时也对藏语词法和句法的处理观点用虚词或标记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目的是为语言研究提供可直接应用的语料,也可供其他学者从语言角度了解西藏历史民间文化现象。

燕海雄、江荻所著《藏语甘孜话语法标注文本》一书标注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的藏语,属于藏语康方言。该书对甘孜话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长篇文本进行了标注。从音系的角度看,藏语甘孜话的复辅音声母简化,辅音韵尾简化,发展出较为稳定的声调。从词汇的角度看,有继承,有借用,也有创新。从词类的角度看,量词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发展。从形态的角度看,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范畴标记。从语序的角度看,甘孜话是动词居尾型语言,常见的无标记语序为 SOV。

龙从军、燕海雄主编的《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与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共收录了 17篇论文和 1篇译文。该书所收论文分为计算语言学研究和基础研究两大类。该书汇总了当前学术界藏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藏语史等基础研究和藏语计算处理等应用研究的成果。

此外,与藏语关系密切的藏缅语方面研究成果有尹蔚彬著《纳木兹语语法标注文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书,该书对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木里县、盐源县、西昌市等地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部分乡镇藏族居民所讲语言纳木兹语进行了研究。纳木兹语是典型的 SOV型语言。九龙、木里一带使用该语言的人自称“纳木兹”,冕宁、西昌附近的自称“纳木依”。该书记录的是木里县倮波乡的“纳木兹语”。书中归纳整理了纳木兹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并对长篇语言材料进行了系统性语法标注。长篇语言材料以民间故事为主,兼收了部分自然对话、民间歌谣和谚语。

对藏缅语研究文献的梳理,对于藏语文研究来说很重要,相关的成果有:黄成龙的《2015年港台和境外藏缅语研究前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3期)和《2013年国外藏缅语研究前沿动态》(《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3期)。上述 2篇文章,分别对 2013年和 2015年度港台和境外发表的有关藏缅语的语音、历史比较、形态句法、词汇语义、空间认知、应用语言学等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了解港台和西方学者有关藏缅语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取向,使我国大陆学者及时了解藏缅语研究方法上和理论上的最新动态,以进一步推动国内藏缅语的研究。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