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态功能
胡雷等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3期)上发表《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此文指出,若尔盖湿地分布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碳汇功能;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若尔盖湿地面临着温度上升,降水量减少,开渠排水和过度放牧等问题,鼠虫害频发和生物入侵等现象日益加剧。
黄麟等在《自然资源学报》(第 4期)上发表《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一文。此文通过 20a生态屏障功能的综合评估分析,分析1990—2010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服务能力的时空变化格局。研究表明:近 20a,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稳定少动,森林、水体与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草地、荒漠面积减少;水源涵养服务在波动中有所提升;土壤侵蚀量下降,土壤保持服务保有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风场强度减弱与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风蚀量下降,而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持续提升;森林、草地、湿地的碳固定服务量从前 10a略有下降态势转变为后 10a轻微上升趋势。
王建等在《植物生态学报》(第 4期)上发表《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一文。此文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青藏高原高寒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阔叶林植被的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研究表明:2011年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为310.70Tg,碳密度为 89.04mg.hm-2。六类阔叶林型林、桦木林、杨树林、其他硬阔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大,杨树林碳储量小;其他硬阔林碳密度大,其他软阔林碳密度小。空间分配上碳储量和碳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枯死木层。不同龄级碳储量和碳密度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
赵忠贺等在《自然资源学报》(第 5期)上发表《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归因分析》一文。此文利用 InVEST模拟了 2001—2010年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变化,并从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土地覆被碳密度变化两方面对碳蓄积动态进行归因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增加 0.5×108t。藏西北、藏东南碳蓄积变化较大,藏中、藏北相对稳定。牧区碳蓄积增加,农区、半农半牧区减少。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蓄积增幅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区下降。草原碳蓄积持续增长,森林、稀疏植被碳蓄积稳中有降,灌丛碳蓄积下降。草地、林地等碳密度高的地类面积增加,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低的地类面积减少。森林等碳密度较高的地类碳密度下降明显,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低的地类碳密度略有增加。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