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及其引发的影响
2016年关于生态环境变化及引发影响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草地植被、湿地耕地、河流湖泊和生态功能等四个领域。
(一)草地植被
曹旭娟、干珠扎布、梁艳在《草业学报》(第 3期)上发表了《基于 NDVI的藏北地区草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一文。此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草地植被盖度,以植被盖度作为判断草地退化的标准,综合计算藏北地区2000—2010年逐年草地退化指数,定量揭示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截至 2010年,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状仍然较为严重,退化草地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 58.2%。其中,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和 6.5%,区域草地退化指数为 1.97,接近中等退化水平。藏北地区中部、东部、北部草地退化情况较为严重,均处于中等退化等级,西部地区的退化情况最轻,处于轻度退化等级。
井向前等在《贵州农业科学》(第 4期)上发表《拉萨河上游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退化特征》一文。此文采用样方法来调查拉萨河上游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优势种由苔草向高山嵩草过渡;中度退化草地的 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 1.5666和 0.7346;Simpson指数则是轻度退化草地最高,为 0.9881;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下降,草地地上生物量降低,轻、中和重度退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 278.26g/m2,228.32g/m2和 37.46g/m2,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梁存利在《草原与畜牧》(第 5期)上发表《西藏草原退化研究现状分析》一文。此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关于西藏草地退化研究的文献分布年份,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研究内容、论文作者所在机构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最近十年关于西藏草原退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利用卫星遥感和影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得数据是一个重要研究方法,针对草地退化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马玉军等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 2期)上发表《青海省共和盆地20年来沙漠化土地变化》一文。此文通过 GIS技术,分析各类沙漠化土地的类间转化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573.6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83%;200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577.4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85%;201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630.5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3.12%。从空间分布上看,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区域分布在龙羊峡库区周围的木格滩、河卡滩、塔拉滩,总体来看研究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杜加强等在《草业学报》(第 1期)上发表《三江源区近 30年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一文。此文利用 1982—2012年的 GIMMS NDVI3g数据集,采用多个嵌套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研究 30年来三江源区各季节植被活动的变化趋势和过程。研究表明:三江源区生长季和各季节 NDVI在近 30年均呈增强趋势,春季植被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生长季、春季和夏季 NDVI的增加随时段延长而趋缓,尤其是春季减缓迅速甚至停滞,而秋季植被活动持续增强;尽管区域尺度生长季、春季和夏季 NDVI变化趋缓,但在像元尺度显著变化的区域范围却多呈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变化的季节、时段存在差异。
梁芸在《草业科学》(第 6期)上发表了《2000年以来甘南植被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一文。此文利用 2000—2014年 EOS/MODIS GNDI及同期气温、降水资料、2000—2012年载畜量资料,分析甘南州植被时空变化及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表明:近 15年甘南整体植被稳定性呈增加趋势,林地稳定性大于草地,植被空间变异主要由草地的空间变化引起。甘南州植被整体趋于好转,局部有显著减少趋势,恶化以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及迭部。
许宁在《安徽农业科学》(第 9期)上发表《基于遥感技术的 2005—2014年西藏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一文。此文基于 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 2005—2014年西藏地区生长季期间的植被覆盖度。研究表明:2005—2014年西藏地区生长季期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 33%-36%,整体表现为稳定的上升趋势;东南地区植被覆盖明显好于西北地区;森林、灌丛、农作物等类型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草甸、高山植被以及荒漠等植被类型相对较低;2005—2014年西藏地区趋势斜率总体保持稳定,植被覆盖明显减少的部分集中分布于拉萨市与林芝市的交界地带、山南地区的东南部及林芝市的中部地区。
李广泳等在《草业学报》(第 1期)上发表《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一文。此文利用 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 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植被陆续进入返青期的时间在流域整体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延迟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趋势,多高山分布区域的植被进入返青期时间表现出垂直非地带性特征。植被进入枯黄期的时间与进入返青期早晚的时间在空间格局上相反,生长季长短空间格局与植被进入返青时间早晚的空间格局一致。气候变化趋势下,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返青期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枯黄期均值提前 6.4d,生长季均值缩短 8.9d。流域内植被物候除受气候因子影响外,与植被退化也有密切关系。植被生长趋于茂盛,返青期呈现延迟趋势;植被生长退化趋势,返青期呈现提前倾向。枯黄期与植被退化的关系较复杂,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季与植被退化呈现强负相关,即植被生长呈现茂盛趋势的区域,生长季缩短。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