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汉文部分)——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16:59:18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五)文献研究

夏吾李加、还格吉的《玉树地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初探》(民族出版社)一书,对青海玉树州所存古籍文献及其整理保护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玉树地区所存文献遗产包括吐蕃摩崖、嘛呢石刻、石碑文献等石刻文献遗产,梵夹版文献、历史档案、当代出版物等纸质文献遗产,民间文学、民间歌舞、英雄史诗等口传文献遗产,以及数量众多的历代学者个人文集。全书最后在对文献保护状况和地震灾区文献遗产受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文献遗产整理任务与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米玛次仁的《〈钦氏史〉史料价值探微》(《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对藏于哲蚌寺的珍贵藏文历史文献《钦氏史》的文本、作者身份和成书年代等内容进行了解析,指出《钦氏史》是由钦·囊喀扎口述、斯乌·扎巴喜饶抄录而成,成书时间为1283年,即钦·囊喀扎圆寂前第二年。文章认为《钦氏史》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梳理了11—13世纪钦氏家族谱系,钦氏家族从工布、波密一带迁往后藏地区之原因及《俱舍论》在钦氏家族中的传承,以及后弘期西藏中部地区的佛教发展状况等内容。

阿音娜的《清代进藏西方人笔下的扎什伦布》(《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就18—20世纪初一些进藏西方人对后藏的相关记录进行了介绍。文章就乔治·波格尔及其《乔治·波格尔出访西藏纪事(1774)》、特纳及其《西藏扎什伦布寺访问记》(1783年)、崔比科夫及其《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1900年)、斯文赫定及其《失踪雪域750天》(1907年)中关于扎什伦布寺,六世、七世、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描述等做了梳理,认为进藏西方人笔下的扎什伦布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该寺的特点,而他们对班禅额尔德尼的相貌、举止及其主持的宗教活动如法会上的驱魔、辩经等活动的生动记载,也是补充正史之缺的一种生动资料。

德倩旺姆的《藏文手抄本琼史文献与琼氏部落的起源》(《青海民族研究》第4期)一文,根据《琼波世系金盒》《琼之王绿松石宝座之传承》《扎琼噶尔布世系史格言宝串》《琼坡王统白琉璃之镜》《扎噶尔琼布世系史春雷福音》等5部藏文手抄本琼史文献,对古象雄东迁部族琼氏部落的起源做了探讨,内容涉及琼鸟降临象雄的传说、琼氏部落产生的历史年代、琼氏部落起源的地理位置、琼氏部落的分支等。文章认为,琼氏起源的地点“卡佑”很可能在以琼隆银城为中心的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即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和札达县所属境内。琼部落的起源与古象雄的琼鸟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联系,成为琼氏部落最重要的有关族源的历史文化符号。至少距今2100多年前,青藏高原东部的嘉绒地区已经有了琼鸟信仰,如果加上琼鸟从青藏高原西部传播到东部的嘉绒地区所需要的时间段,这个历史年代应该更早。

契约文书是研究经济学、社会学、方志学、家谱学等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不小的帮助。黄清华的《阿坝州文管所藏小金清代至民国契约文书考析》(《西藏研究》第2期)一文,对阿坝州文管所保存的清至民国时期的小金契约文书进行了介绍。这批契约文书包含借据、欠条、收条、当票、抵佃文书五类,时间跨度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涉及乾隆、嘉庆、同治、光绪、民国五个时段,时长达156年。可以说这些文书从多侧面记录了小金清代至民国时期农村的经济活动,总体上反映了乡民与乡民间、乡民与官府间的经济关系,保留着鲜活的民俗史料,反映着区域社会的历史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本年度的历史考古地理文献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各专题的研究状况也体现出不同特点:

历史研究方面,吐蕃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高质量专著增多的同时,论文数量相对减少。得益于纪念凉州会谈,本年度关于元代的研究显著增多,为近年来少见。清代和民国研究成果较多,但主题相对集中,而史前、宋、明、当代时期的研究仍然薄弱。

考古研究方面,藏学考古队伍在本年度集体出动,一系列考古文章得以发表,其中一些新发现和新讨论值得关注。

地理研究方面,有一定数量涉及古代交通的文章发表,其中路线的探讨比较详细。另外,历史地理方面的考证也有特点。

文献研究方面,藏文文献的翻译和汉文文献的整理成果喜人,外文文献翻译也颇具分量。档案文献、敦煌文献和金石文献的整理、翻译和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中。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