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歌舞
格桑曲杰的《再探藏族“囊玛”艺术的起源与称谓——西藏聂拉木县充堆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分析相关历史文献和民间囊玛艺术家有关囊玛艺术溯源的传说及当地民间艺术家口述材料,结合当地地域环境与音乐文化语境,多维分析了囊玛的起源和称谓。文章指出,囊玛形成于今日喀则聂拉木充堆一带,由当地“柴鲁”“羌谐”等民歌演变而成;囊玛的称谓与当地特殊的地域环境、音乐语境直接关联;“囊玛”一词是“聂囊玛益谐”的简称;囊玛并非外来而是西藏本土的艺术等观点。
贡布多加的《试论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韵”的历史由来》(《西藏艺术研究》第2期)一文,对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韵”的历史渊源以及与茶马古道的关系进行梳理,认为藏族弦子歌舞文化传播与茶马古道经济贸易活动之间存在内在共生关系。
银珠桑毛的《萨班〈乐论〉所体现的音乐知识体系和审美特征研究》(《西藏研究》第5期)一文,认为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撰写的《乐论》是一部迄今发现最早的藏族音乐理论著作,《乐论》对俱声乐作了重点论述:一方面对词和曲进行了基于规律和特性两方面的分析;另一方面对词曲创作提出了基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对表演和欣赏提供了基于审美和习俗两方面的标准,呈现出较为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和审美特征。
更敦阿错的《云南藏区藏族民间说唱艺术祝赞词初探》(《青藏高原论坛》第1期)一文,主要探讨了云南藏族地区藏族婚礼祝赞词。文章认为,云南藏族婚礼祝赞词内容包括了赞颂田地、牲畜、房舍、长辈、客人和长辈对新人祝福与教诲等,按照仪式程序分为缘起颂、神灵颂、招财纳福颂、哈达颂、训诫颂等五种。祝赞词的形成与藏民族信仰、民俗、仪式、节日息息相关。
觉嘎的《论阿吉拉姆戏剧艺术的象征手法与类型技法》(《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认为阿吉拉姆戏剧已经形成了由“顿”“雄”“扎西”,即开场、正戏、结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完整的表演程式。阿吉拉姆戏剧艺术的象征手法主要表现在戏剧角色、服饰道具及表演程式的象征性三个方面,而其艺术类型技法主要体现在表演动作、音乐织体以及歌舞节目的类型化三个方面。文章对藏族表演艺术进行了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