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代文学及民间文学研究
扎巴的《小说起笔方式研究》(བཀྲ་བྷ། སྒྲུང་གཏམ་གྱི་རྩོམ་མགོ་འཛིན་ལུགས་གླེང་བ།《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提出创作小说时通过构思确定主题和人物后,首先要通过确定故事线索来找到小说的切入点。如通过人物为线索,或者事件为线索,或者事物为线索等。其次,通过确定表述方式来找寻小说的切入点。如采用顺叙或倒叙形式。确定以上两点之后,再来确定小说的引入方式。如引入人物开始起笔,或者引入背景开始起笔,或者介绍事件开始起笔,又或者通过叙述一种感受开始起笔等。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小说起笔方式,对初次小说创作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一作者的《论小说的分类》(བཀྲ་བྷ། སྒྲུང་གཏམ་གྱི་དབྱེ་བ་གླེང་བའི་གཏམ།《贡嘎山》第4期)一文,谈到根据小说的主题及其篇幅大小,可分为百字小说(类似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故事发展为主、人物性格为主和人物心理为主(描写故事情节为主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作者在此论文中通过举例详细地论述了以上各类小说的写作特点和要领。
巴麦·加洛才让的《藏族当代诗歌价值评述》(འབའ་སྨད་རྒྱལ་ལོ་ཚེ་རིང་། བོད་ཀྱི་དུས་རབས་གསར་པའི་སྙན་ངག་གི་རིན་ཐང་སྣང་ཚུལ་ཐད་ཀྱི་མཐའ་དཔྱོད།《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通过涉猎阅读藏族当代诗歌作品,并结合部分《岗尖梅朵》期刊获奖作品的价值分析,以及其对读者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入手,评述了藏族当代诗歌的现状,同时提出创造诗歌过程中诗人应当注意诗歌主题内容的真实性,其真实性直接反映其价值,如今的诸多诗歌在考虑价值方面尚存欠缺。同时还指出,创作诗歌时不应该把诗歌仅仅作为一种文字的游戏或个人思绪的输出,而应当考虑诗歌意境中的喜怒哀乐能深入到更多人的心里或者指引人们思考未来。因此,作者认为创作诗歌时我们应当摒弃表述中晦涩的词语堆砌,而是用词做到言简意赅,这对指引诗歌创作未来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
贡去合扎西的《藏族中篇小说〈热老〉与〈阿Q正传〉的比较研究》(དཀོན་མཆོག་བཀྲ་ཤིས། བརྩམས་སྒྲུང་ར་ལོ་དང་ཨ་ཁིའི་དངོས་བྲིས་གཉིས་བསྡུར་ནས་དཔྱད་པ།《安多研究》第13辑)一文,包括引言与结语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热老》与《阿Q正传》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论《阿Q正传》不同译名及两个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是两部作品的内容比较;第三部分是两部作品的架构(结构)比较,其中包括主人公热老和阿Q的性格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成因和作品的艺术性比较。这种跨文化的文学作品比较研究实属难得,但比较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同文化与民族间的特殊性。
卓钦巴·旦知加在《论电影〈塔洛〉及其电影剧本的改编手段》(དྲོ་ཆེན་པ་རྟ་མགྲིན་རྒྱལ། གློག་བརྙན་ཐར་ལོ་དང་འབྲེལ་ཏེ་གློག་བརྙན་འཁྲབ་གཞུང་བཅོས་སྒྲིག་བྱེད་སྟངས་ལ་རགས་ཙམ་དཔྱད་པ།)一文中,结合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塔洛》,探讨了原创小说与这部电影的区别、关系以及改编影视剧的方法和难点。《塔洛》是由藏族作家万玛才旦用汉文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认为,对藏族而言,藏族影视改编剧尚处在初级阶段,观众的欣赏水平有限,缺乏影视评论人员。文中作者回顾了影视的简短历史,进而详谈了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关系和区别;影视改编的缘由、原则、剧情的变化;改编过程中的各种手法和策略;人物变化和难点及得失等。
德俄·才旦多杰的《民间文学中“协巴”的语言特点及其用法》(ལྡེའུ་ཚེ་བརྟན་རྡོ་རྗེ། བཤད་པ་ཞེས་པའི་ངག་རྩོམ་གྱི་རྩོམ་རིག་སྐད་ཆའི་ཁྱད་ཆོས་དང་རྗོད་སྟངས་གླེང་བ།《雪域文化》第1期)一文,谈及“协巴”这一题材的民间文学产生于藏族民间、流传于藏族民间、发扬于藏族民间。承载着藏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藏族文化资源。而这些古老的文化资源,只有通过这种载体才能保存下来。若它失传了,这些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也随之消失。在语言与表达上它可同时掺杂藏族其他民间文学,诸如谚语、谜语、故事等,可以称其为藏族多种民间文学的复合体。故文章紧紧围绕藏族民间文学“协巴”,对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同时强调了藏族口头文学“协巴”的传承、保护价值和意义。
贡巴扎西、巴顿·白玛项加的《浅谈藏族民间故事的分类及其特点》(སྒོམ་པ་བཀྲ་ཤིས་དང་འབའ་སྟོད་པདྨ་དབང་རྒྱལ། བོད་ཀྱི་དམངས་སྒྲུང་གི་རིགས་དབྱེ་དང་དེའི་ཁྱད་ཆོས་སྐོར་གླེང་བ།《藏族民俗文化》第1期)一文中谈到,民间故事作为一种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文学体裁,记录和反映了本民族在每个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和总体价值取向。藏族民间故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性、地域性较强的特色;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普遍的民间文学,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同、思想道德教育和认知、语言教育方面。文章在参考藏族各种民间故事集的基础上,将藏族民间故事从内容和形式上大致分为五大类,并以其独具之特点逐一进行了评析。
琼达的《浅析后藏民间童谣》(ཆུང་བདག གཙང་ཁུལ་གྱི་དམངས་ཁྲོད་བྱིས་གླུའི་སྐོར་ལ་རགས་ཙམ་གླེང་བ།《邦锦美朵》第2期)一文中谈到,儿歌是一种以口头流传为主、专为儿童所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押韵。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包含了生活技能、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对孩子品德教育、提升智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后藏地区的民间童谣也是如此。因此,文章在田野调查和研究相关作品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后藏地区童谣之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唱等特点,以及儿歌对儿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生活、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和想象力等所起的作用,同时对后藏地区的童谣进行了科学分类和归纳。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