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用汉文撰写的藏族文学研究论文与著作,整体上看,数量与往年相差无几;但从著作质量上来看,呈现可喜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当代文学方面,众多的汉族评论者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藏族文学?藏族作家的汉文创作到底属于什么文学?汉文创作是一种什么概念?等等。古代文学方面,由于受到藏译汉的作品数量的限制,论文数量呈逐年现减少趋势。但一批受过良好藏汉文双语教育的藏族学者逐渐成长起来,开始用汉文撰写研究成果,逐步将优秀的传统文学介绍到了汉文读者世界。此外,民间文学的搜集与研究数量虽有所减少,但研究深度方面与《格萨尔》史诗的研究相仿,开始逐渐呈现出稳健上升的发展态势。
下面分古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民间文学研究和《格萨尔》研究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古代文学评论
本年度藏族古典文学的研究依旧比较薄弱,发表的汉文论文与著作不是很多。即便如此,依旧有一些汉族学者比较热心关注《仓央嘉措情歌》的研究与推介工作。此外,一些掌握藏汉语文两种文字的藏族学者,对藏文文献《国王修身论》《罗摩衍那》等古代著作作了介绍与研究。下面选择几篇论文予以介绍其主要观点。
仁欠卓玛的《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西藏艺术研究》第2期)一文,简要介绍了15世纪藏族诗人象雄·曲旺扎巴创作的长诗《罗摩衍那》的情况。作者指出,这篇长诗创作的目的在于著者从《诗镜》中学到的诗词理论运用到创造当中,也就是说“罗摩故事”,是运用《诗镜》理论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罗摩衍那》整个诗作围绕着罗刹王劫掠悉多和罗摩结盟猴王拯救悉多的古代史诗故事,但在形式上却一改原史诗具有的质朴笔锋的风格,并在诗词表达上通过多种修饰语和词句的反复雕饰,达到了词句优美、文风华丽的效果。运用多种修辞格与藻饰极尽表达华丽之能事。
仁欠卓玛的《藏族传统修辞理论〈诗镜〉中的罗摩故事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是另一篇介绍《诗镜》中“罗摩衍那故事”的文章。该文将藏族诗学理论的奠基作《诗镜》第二章“义庄严”中的第22类“高贵”义庄严的三首诗,即第301、302与303首诗作了译介。
依据米旁·格勒南杰与珠·康珠旦增曲吉尼玛的注释,进一步介绍了前二首诗中表达的罗摩杀死十首罗刹楞伽王,以及神猴哈努曼在楞伽岛上辨认出罗刹王的故事。同时,作者对比早期敦煌文献中翻译的“罗摩故事”中提到悉多被流放后又得到哈努曼的帮助携子返回王宫的故事,指出两个故事有着不同的故事来源。
以上观点,是值得肯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所引用这三首诗的译文(藏译汉),却是值得商榷的。毋庸置疑,翻译者翻译作品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译文多少会反映作者个人的特性。但是,翻译内容的正确性却是每个翻译者都需遵守的基本前提。这里笔者认为译者对原诗的理解有不准确的地方,具体可参考黄宝生的译文。
当然,由于藏族诗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实际困难以及类似的汉文著作文章很少,加上对于诗学理论的翻译近期才开启,而且也是近年来才开始翻译,因此术语尚没有未达成统一,这也为汉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并译为汉文造成了困难。尤其是修辞格本身的翻译是个极其复杂的诗学问题,比如就此第22类修辞格来说,到底是“宏壮修饰”还是“高贵庄严”呢?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杨毛措的《居米旁大师的王权学说——〈国王修身论〉释读》(《中国藏学》第3期)介绍了这部由居米旁降央南杰嘉措创作的“格言”著作《国王修身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创作时间和作品所反映的内容等等问题。首先作者考证该著的“后记”,指出该著是在德格土司昂翁降白仁青的劝请下完成的,并指出该著创作于德格伦珠顶宫殿,于藏历木羊年正月初十四即1896年开始写作,于1897年完成。居米旁大师当时大约50岁,正值其学术巅峰。
从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国王修身论》全书共21章1000多首诗,从不同领域和方面讨论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实践权力的问题,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当权者的施政纲领、处事原则、用人之道、道德规范、习得行为等问题,尤其对德格土司应该怎样处理君臣关系、政教关系、师徒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在创作基础方面,该作题跋忠实地记录了居米旁大师参考借鉴的一些文本,强调了这部经典是在参考印度的《金光明经》等各类佛祖教诲、龙树大师的格言著作以及《萨迦格言》和藏族历代法王各类遗著等哲理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此外,尚有不少讨论《仓央嘉措情歌》的诗学特点以及几种汉英译文差异的文章,由于讨论内容与往年比较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