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汉文部分)——教义教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16:58:4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教义教规研究

藏传佛教教义教规一直是藏学宗教哲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前几年,关于教义教规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曾一度明显下降,但本年度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景象,论文数量和质量比往年有所上升,对教义的研究采用了一些新的视角,如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进行阐释的研究,仁增才郎、陈通的《菩提心思想与进化论道德观共性初探》(《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比较典型。文中认为菩提心思想与进化论道德思想虽然有各自独特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进程,但二者间存在相似之处,均以各自对“人性”及“道德底线”的界定和阐释,系统诠释了各自的道德思想;二者均认为体现“人性”的道德具有可无限拓展、升华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但对具体路径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释。

何杰峰、周润年的《达波拉杰大师的佛教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民族地区当代学校教育的启示》(《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认为藏传佛教达波噶举派创始人达波拉杰大师融通阿底峡尊者“三士道”的道次第思想以及噶举派先贤那若巴和米拉日巴传承的密宗“大手印”实修思想,结合自己的修证体证,在弘法宣教过程中对学习内外缘、修学次第的构建和实践方法的表述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佛教教育思想,开创了藏传佛教达波噶举支系的佛教教育宗规。

才让的《P.T.245号密宗超度仪轨之译解》(《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对敦煌文献P.T.245号进行探讨,认为P.T.245号属于密宗超度仪轨,但未见于吐蕃时期编的《丹噶目录》《旁塘目录》及后世流传之文献中,故属藏外文献。经过文本比对,文章发现此仪轨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神灵亦见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典。文章初步认为该仪轨与后世宁玛派所传密典间有关联,具有较为明显的宁玛派教法特征,这为研究宁玛派密教文献的源流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对教义思想的研究,有些是通过研究壁画等方式进行的,比如王瑞雷的《西藏常啼菩萨精进求法本生故事壁画思想意涵考述——以塔波寺杜康殿和托林寺白殿为中心》(《西藏大学学报》第4期)。常啼菩萨精进求取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本生故事在印度、尼泊尔、中亚以及我国中原地区皆有传存。在西藏,与此相关的壁画遗存不仅见之于西藏西部的塔波寺、托林寺以及后藏地区的白居寺,而且以彩绘形式表现该故事内容情节的抄本插画更是鲜见于西藏各大寺院所藏的大般若经书中。文章基于《般若经》在藏地的翻译、流布及常啼菩萨本生故事内容的考察,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常啼菩萨本生故事壁画与经书插图之图像配置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比对,从图像学的角度来探讨该故事在藏传佛教传承体系中的思想演变与功能意涵。

党措的《宗教学视野下的金刚手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第4期)一文以宗教学研究视角并结合出土文物及相关文献认为,金刚手是原始佛教时期的真实人物,部派佛教经典中开始被神化,密教中的金刚手地位越来越高,自瑜伽密教确立起其至尊地位。金刚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金刚神众体系的建立过程的缩影。

德吉卓玛的《论吐蕃佛教戒律》(《西藏大学学报》第4期)一文认为,8世纪中叶吐蕃“七觉士”从印度高僧寂护受持戒律传承,即“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吐蕃佛教戒律由此肇始。与之相关的律藏或四分律经典,大部分在这一时期翻译成藏文,被吐蕃僧尼受持,以规范身、语、意,进而构建了吐蕃佛教戒律的理论依据和法脉体系。在早期剃度出家的僧伽中,出现的“十三觉士

“吐蕃藏地九之最者”之称的吐蕃杰出僧伽,在戒律方面具有“第一”或“之最”特征,体现出8世纪吐蕃僧伽的风尚和戒律之清净。印度高僧寂护本人作为吐蕃佛教传戒堪布或传戒师,开启了吐蕃佛教戒律最清净的上师传承,业已成为藏传佛教最根本的戒律师承,直至今日,传承不断。

本年度,关于宗喀巴大师佛学思想方面的研究论文有两篇,其中一篇是已故学者蒲文成的遗作,即《试谈宗喀巴大师对佛教空性理论及其实践的贡献》(《青海民族研究》第3期),在此文中总结了空性理论为佛教基本思想之一,源于佛陀的次转法轮,光大于龙树师徒,8世纪传入西藏地区后,虽为后来藏传佛教各派所共许,但因传承等多种原因,理解不尽相同。15世纪宗喀巴大师进行宗教改革,博览群籍,就佛教空性理论,从忠诚于本源、诸法皆为空、通达二无我、明中观胜法、空性为缘起、破除常断见、基位安二谛、善对治无明等方面予以正本清源,并就其实践,提出理破邪见、认识止观、止观结合、喻义观想、悲智双运、慧生功德、修奢摩他、次第悟空等修持方便,从而为规范学佛秩序作出了特殊贡献。

另外一篇关于宗喀巴佛学思想的研究论文是索南才让的《试析宗喀巴中观思想特点》(《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文中认为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寂护、莲花戒、阿底峡、仁达瓦等人的思想理路,运用因明学的“破遮”方法,对中观思想进行了认真的抉择,认为缘起、性空、中道、假名四位一体,二谛、空有、现空、止观是相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了他独特的中观思想。

萨迦果斡然降巴索南桑格是一位生活于15世纪、在萨迦派乃至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关于他的佛学思想的研究,本年度也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其一是扎西朗甲、孙悟湖的《萨迦果然巴大师的生平和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文中对果然巴大师的生平、著述及思想作出评介及初步的论述,对其著作作了简明编目,以明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同时,还指出他思想新颖,观点独特,充满了锐利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觉囊派和格鲁派进行交流对话,并发生了尖锐的思想交锋,由此而成为萨迦派的领军人物。其二是扎西郎甲的《果然巴大师的十二缘起思想》(《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文中提到十二缘起是佛教义理的核心,历来学者们对此义理见仁见智,各抒胸臆,为此发表了诸多论著。萨迦派学者果然巴的名著《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对果然巴所论述四宗派十二缘起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渊源等作了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是我们把握四宗派缘起观的必读书目。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