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培训班课题组:围绕主线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1-12-20 14:57:13 | 来源:​ | 作者:朱正辉等 | 责任编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夯实各项基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人民心中。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新时代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原则,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全过程、各环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西藏处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运用好宣传教育引导这一基础性、先导性手段,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推动形成全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格局,推动建立全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格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向着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目标奋力迈进。要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赓续精神血脉。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面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通过多种载体和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深刻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的极大改善能够有效凝聚人心,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可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民心进一步凝聚。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正确处理好“管肚子”和“管脑子”的关系,着力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全覆盖,补足教育、医疗、就业、安全饮水等民生领域突出短板,缩小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严密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不断壮大友我力量,切实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既要及时排查舆情风险,化早化小,又要打造正面宣传矩阵,主动发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主导权。要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妥善开展风险处置,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坚持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聚焦边境地区、农牧区、高海拔偏远地区,聚焦教师、学前儿童、青少年学生、青壮年劳动力等重点人群,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注重知识的递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坚持从娃娃抓起,全面用好中小学语文、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国家统编教材。丰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普”“用普”氛围。

健全完善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及时调整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把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完善民族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以领导责任制、年度目标考核制、党委督查制、纪委监委巡视(巡查)制、通报和报告制、追责问责制等为核心的民族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大交流锻炼工作力度,做好长远规划,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加强基层统战民族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明确相关制度机制,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21年12月7日第6版。作者为中央党校第71期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课题研究组。课题组组长:朱正辉;报告执笔人:旺久;课题组成员:饶边疆、赵大勇、李有平、李世蓉、巴桑次仁、桑嘎顿珠、吉迪。)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