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党建工作  > 机关党建

【学习二十大】以昂扬斗志投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征程——历史研究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感悟

发布时间:2022-11-24 15:38:23 | 来源:​历史研究所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根据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部署,历史研究所将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实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作为特别主题党日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志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第一时间组织支部会议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历史研究所的同志们既为硕果累累的过去备受鼓舞,也对光辉灿烂的未来充满期待。在学习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分享感悟,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自己初步的学习体会。

第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严永山同志关注到《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重要论断,这次《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重要论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问题。

当前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相对基数比较小,且各自发展,先后有别。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拥有14亿多人口,以此体量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将会大幅度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将显著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全球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是在要加快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富裕的路上“不落下一个人”,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现代化既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精神的现代化。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现代化的同时,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坚决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力争按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中国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坚持多边主义,永不称霸、不搞扩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有评论认为,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基于各国实践的现代化理论层出不穷,形成了流派众多的庞杂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从实践层面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而且以高度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国过去多年来的现代化探索已向国际社会表明,一个后发国家即使不具备先发国家那样的发展条件,只要锚定目标,立足本国国情独立自主探索,不靠殖民掠夺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为其他想靠自身努力谋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参照。

当然,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艰难险阻也可想而知。所以总书记才特别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第二是对党打破历史周期率的认识。张云同志和白丽娜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智慧的党。我们党能够看到实相,抓住规律,制定正确的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而正确的目标则是成功的开始和保障。理论方法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不以享乐作为目标,从来没有惧怕过困难和牺牲。大公无私,自始至终坚持平等原则,如全民脱贫、如新冠动态清零、如与生态和谐共生。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能力的党。能够将终极目标划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性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逐步达成愿望。如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比方说,在如何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问题上,实行民主集中制。比方说,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实行先富带后富最终一起富的策略。比方说,在如何增强国人自信心的问题上,先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自信”等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等原创性科学概念。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已经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富了起来,现在正在想办法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定力的党。党的定力体现在面对失败和不同上。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党从不避讳谈及自己的失败,也不会因此而低迷不前,她会放下失败正如她放下成功一样,总结经验继续砥砺前行。自党建立伊始,她便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但我们的党顶住了压力,用实际成就堵住了那些国家的嘴。新世纪在遭遇人类罕见疫情的大挑战面前,她再一次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政策“动态清零”,从而遭到了奉行“躺平主义”国家的围攻,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受到了部分国人的质疑,但我们相信历史终究会给出公正的评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先进的党,是一个综合实力过硬的党,完全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好的未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第三是对外交工作创新的认识。梁俊艳同志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外交部分充满了创新内容。从篇幅来看,虽然只有短短650字,比起十九大1440字来说,内容减少了一半以上,但内容的丰富度、创新度却丝毫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的创新。十九大报告的外交部分标题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二十大中改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我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同时又表达出一种积极参与到世界和平发展建设中去的意思。

对世界大局定性的新提法。通过三个“之变”,两个“前所未有”来表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紧接着提出了中国政府的外交立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从十九大召开以来,尤其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让世界局势变得格外错综复杂。二十大报告通过三个“之变”,两个“前所未有”,一个“十字路口”,描述了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

外交立场的新提法。在阐明我国的外交立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尤其针对俄乌冲突,提出中国“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与十九大报告不同的是,没有大篇幅阐述我方立场,而是通过简明扼要、总结概括的方式来展开,与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这里专门提出了一个“反对搞双重标准”,应该是针对美西方近些年愈演愈烈的针对我国的一系列做法专门提出强调。

强调“开放”。与十九大报告相比,“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这些都是新提法。习主席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应该均有提及,还需深入学习。此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这些提法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没有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

两个“倡议”。“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是习主席在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的时候首次提出的,一共有六点内容;“全球安全倡议”则是习主席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这些都是首次写入二十大报告,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

第四是对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规律性认识。邱熠华同志认为,《报告》将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五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第五是对党的文化强国与统战思想的学习。孟秋丽同志认为,《报告》中的一系列规划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纲领。比如其中提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另外还提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新时代的藏学研究工作者,我们应做到立足本职工作,讲好西藏故事,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为涉藏高端智库建设贡献力量。

第六是党对青年同志的殷切期盼。三木旦同志认为,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通过学习《报告》,历史研究所的同志们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抱着必胜的信念,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作为刚刚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荣誉称号的基层党支部,历史研究所的每一名同志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立志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立足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练好本领,善于斗争,加强研究工作,发挥智库作用,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成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服务,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发展稳定服务。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