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苯教研究
本年度苯教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包含文献、仪轨、人物、寺院、佛苯关系等方面。
和继全的《纳西东巴文藏语音读苯教文献〈吉祥经〉译释》(《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首次还原并翻译了东巴文藏语音读苯教文献《吉祥经》。指出纳西东巴文藏语音读苯教《吉祥经》在纳西族民间主要用于超度东巴的仪式中,有多种抄本留存,其内容主要以自天地、苯教圣地、神灵、圣物等处招福为主。东巴文藏语音读苯教《吉祥经》是用东巴文记录藏语苯教文献的特殊语料,对研究东巴教与苯教的历史关系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同时,作为含有特殊语言现象的文献资料,也是研究语言接触、文字运用等问题的重要资料。与此类似的另一篇论文是仇任前的《苯教〈蝙蝠经〉研究》(《宗教学研究》第2期),文章指出《蝙蝠经》具有宗教神话故事和仪式文本的双重特点,它以苯教历史文化人物贡孜神变王和蝙蝠帕旺贡布之间的对话形式完成文本叙事,赋予蝙蝠多种动物的集合特性。蝙蝠在苯教中扮演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的角色,苯教经书和东巴教文献对蝙蝠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二者宗教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苯教与东巴教等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的认识。
近几年阿旺嘉措在苯教研究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他发表的《从敦煌藏文写卷看苯教徒的宗教功能》(《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依据敦煌藏文苯教文献,探究苯教徒在当时的身份和功能。指出其宗教功能主要是打卦解惑、主持垛术及治疗、招福、主持殡葬仪轨等。一个重要信息是辛饶米吾的名字在敦煌文献中记载了12次,他是作为一个重要祭司身份出现的。以此断定,苯教徒在古代藏族社会扮演着宗教仪轨主持者的角色。
永保藏翻译的杰福利·萨缪尔论文《回顾苯教身份问题——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苯教祭祀和祭祀仪式》(《青藏高原论坛》第3期)详细研究了通称为苯教的祭祀仪式。尼泊尔、印度和不丹藏族文化开展的人类学研究表明,从许多方面来看,苯教是一个隐含和不明确的术语。通过对比昆波(Khumbo)、特(Te)、塔芒(Tamang)、锡金和不丹的异同,得出苯教这个称号常用于理解不受制于佛教和雍仲苯教结构、实际与空间影响的村庄宗教多样性。
王含章、阿旺嘉措《迭部藏族的民俗宗教“垛”(gto)及其文化内涵分析》(《宗教学研究》第1期)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指出禳解仪轨“垛”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
郭萍发表的《松潘地区苯教大鹏鸟形象的多元化背景》(《宗教学研究》第2期)试图从现存岷江上游松潘地区苯教寺庙的踏查资料中,考述大鹏鸟形象特征的多元化生成背景,并探寻变化的根源,认为大鹏鸟在多元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
刘洁《工布苯日神山崇拜的“新苯派”特点与佛教化演变趋势》(《黑龙江民族丛刊》第2期)针对工布苯日神山崇拜的神祇体系和祭祀仪轨的文献对比研究表明,自公元8世纪开始出现的“新苯派”,可谓苯教与藏传佛教相互融合的产物,工布苯日神山亦在此时期成为佛、苯共同信仰的对象。藏传佛教后弘期,新苯派在藏地逐步发展成为苯教的主流教派。有清一代,以新苯派为主的工布苯日神山崇拜体系,主要朝向佛教化的演变轨迹发展。此外,刘洁出版了专著《工布苯日神山崇拜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该书以古藏文文献《工布苯日神山志》为基础,从历史学、文献学、边疆史地、宗教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象雄文明的东渐传播、西藏历史地理的圣地移植特点、新苯派的佛苯互融趋势、古藏文圣地志类文献的层累式架构等一系列学术观点。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