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区域发展研究
杨丹、杨铮等人的《拉萨市农牧区民生发展调查报告(2017)》(人民出版社)一书,对拉萨市农牧区民生状况、隔离度与生活满意度、健康与饮用水、普惠金融、牦牛与民生等进行了研究。该书认为拉萨市农牧区教育体系已形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足,医疗总体发展速度快、水平依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质量有所提升,社会服务总体发展迅速、局部发展不均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维护成本高,依然是拉萨市农牧区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全书共8章。
田旭的《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视为集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成本差异、人口密度等诸多限制条件的目标函数”的概念,实证分析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区内外差异,并从独特的地域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制度设计缺陷、政府协作治理失效四方面进行解析,提出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根本、关键、制度保障、合理选择和助推器等政策建议。全书共8章。
唐剑、张堙的《多重维度视阈下藏族聚居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经济科学出版社)一书共8章,主要分析了藏族聚居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问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生态环境及问题、和谐社会建设。就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善寺庙管理等对策。
庄天慧等人的《四省藏区多维贫困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一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多维贫困与贫困治理理论动态、多维贫困现状、农牧户多维贫困测度、特殊群体多维贫困分析,分析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公共服务扶贫、旅游扶贫、对口支援等贫困治理措施,分析多维贫困治理成效,总结出“双轮驱动”“三位一体”“多元化发展”的贫困治理模式以及“协同治理”“相机治理”的贫困治理模式构建,提出从强化机制、组织、资金、服务、产业保障等方面进行多维贫困治理保障体系研究。
李元元的《经堂与市场之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文化产业与民族社区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一书共7章,主要包括唐卡的昨天:金色谷地的艺术明珠,唐卡的今天:经堂与市场之间,黄南唐卡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扩大的市场:黄南唐卡文化产业的市场特征,黄南的民族社区:历史、文化与主体,唐卡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民族社区发展。该书认为黄南唐卡文化产业的建构和发展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社会行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传统具有包容性;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具有多元结构;黄南社区发展动力开始从外源性向内源性转变。
周蓉、胡洁的《拉萨市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西藏研究》第3期)一文,认为拉萨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全面打造“智慧拉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拉萨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庞大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拉萨市仍旧存在管理方面的难题,需要从管理的后期运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因地制宜等方面着力,以期推动拉萨智慧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庄皓、王静的《突出需求导向扩大西藏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于拉萨市城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认为目前拉萨市城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在藏汉民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不同领域存在类别差异和结构差异,且存在着明显短板。当前迫切需要建立需求导向的精细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强化公共服务人才支撑,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和发展水平。
苏芳、郑亚萍的《甘南牧区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留守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干旱区地理》第4期)一文,总结典型的劳动力转移农(牧)户家庭主要的生计策略模式,揭示了甘南牧区劳动力转移对留守农(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作用关系。认为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劳动力转移的外出时间、务工去向与转移劳动力工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农(牧)户生计策略的选择。
李军环、蒋悦的《人地关系下藏族传统聚落更新发展探析——以甘肃文县白马河流域为例》(《城市建筑》第17期)一文,分析调查点藏族传统聚落的现状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结合传统聚落有机更新,提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空间更新的策略,使传统聚落中“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地”的人文自然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李雪萍的《转型期藏族农牧民生计适应的复杂样态与内在逻辑》(《江汉论坛》第9期)一文指出,青藏高原上的农牧民对牦牛惜杀惜售,对虫草则过分采集,显现了农牧民生计适应双重逻辑,市场适应未能取代生态适应,二者都是牧民的自适应,显示政府尊重农牧民选择的自适应与他适应的有机结合。意涵着藏民族内部存在着自然—经济—社会关系的复杂样态,需要进一步研究经济如何更适宜地嵌入自然和社会文化之中,即引导和规制“短时段—部分性”的市场适应,并将其合理地契合到“长时期—整体性”的生态适应中。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