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评估及其保护政策——生态评估

发布时间:2023-05-22 16:58:05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三、生态环境评估及其保护政策

关于生态环境评估及其保护政策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生态评估、防治技术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一)生态评估

马年圣、支晓娟等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1期发表了《基于PSR和GM(11)模型的西藏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一文。此文运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西藏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西藏2000—2015年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不安全”的演变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粮食生产压力指数、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耕地农膜使用量、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指标对西藏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影响较大。

宋福强、李卓卿等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9期发表了《藏朋曲河流域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一文。此文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朋曲河流域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流域内淡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92937.95万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最小。

马素洁、花蕊等在《草原与草坪》第2期发表了《基于RUE和NDVI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评价》一文。此文利用三江源区15年(2001—2015)的生长季最大NDVI数据(NDVImax)及同期65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RUENDVI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改善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近15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呈明显好转态势,草地退化面积仅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5.85%。从空间分布上草地退化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中东部,呈明显的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在三江源区东部,草地退化呈点状分布格局。三江源区RUE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DVIma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陈多闻、吴迪在《安徽农业科学》第8期发表了《藏族聚居区牧民生态认知的调查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神座村为例》一文。此文以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神座村为调查对象,对该村牧民进行了生态知识、生态态度、生态行为以及生态归因等生态认知方面的测量。结果表明:神座村牧民具有生态知识较为匮乏、生态自信较高、生态行为差异较大、倾向把生态问题归于个人原因等朴素特征。

高洁、刘玉洁等在《资源科学》第6期发表了《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一文。此文选取2005—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构建的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草地退化程度等指标的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需加强应对和调控措施。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10年间呈上升趋势,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蓝色预警区间,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状况有所好转。

高洁、盖艾鸿在《中国集体经济》第33期发表了《西藏自治区草地承载力监测预警初步研究》一文。此文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计算方法,从高到低划分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区间对西藏自治区2005—2014年草地承载力开展监测预警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自治区草地退化问题严重,2005、2006、2009、2012和2014年草地退化程度处于红色预警区间,其余监测年为橙色预警区间。草畜平衡指数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无预警区间,草地载畜量趋于合理。西藏自治区草地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

胡姗的硕士论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时空变化分析——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西安科技大学),采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权重,结合灰色关联方法,计算2010—2016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的生产—生活—生态评价指数。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6年,甘孜州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状况随时间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生产状况整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生活状况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而生态状况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上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地区整体发展状况相比较东部和南部地区较差。北部地区德格县和甘孜县的“三生”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但比全州整体“三生”状况发展更快。

《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核算与生态文明制度设计》课题组的《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科学出版社)一书,以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评估为核心,厘清了生态资源资产的概念框架和内涵,分析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摸清了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家底,包括生态资源资产存量和流量,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标准物质当量;并与资源禀赋相似地区进行类比,估算了三江源区发展机会成本,分析了三江源区对区域和全国生态保护的贡献,测算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恢复成本,为建立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邵全琴等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科学出版社)一书,以三江源生态建设效益评估为核心目标,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模型等核心技术为主要手段,结合地面调查,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体系,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技术方法体系,三江源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及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效益评估,基于规划目标的生态效益评估、评估结论与政策建议等。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