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娅、原佳丽《日喀则市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保护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期)一文,对日喀则市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口头传说与表述、传统表演艺术、岁时节庆习俗、传统手工技艺四大类,总结了日喀则市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并从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经费投入、全方位发动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打造日喀则特色旅游四个方面提出了日喀则市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王淑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遗”的传承与重构——以青海省尖扎县藏族“神箭”文化为例》(《青藏高原论坛》第2期)一文,以青海省尖扎县藏族“神箭”文化为例,分析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神箭”文化的传承空间问题。尖扎县政府通过重塑地方形象、以射箭比赛和文化节为主要传承载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多媒体记录并保存本土的传统射箭文化等方式,对当地传统的“神箭”文化进行了重构。文章指出,政府的规约与牵引力、民族文化精英的“智囊团”与“搭桥”作用、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陈小蓉主编、次旦晋美分卷主编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卷》(甘肃教育出版社)一书,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11章,精选当吉仁赛马会、江孜达玛节、协荣仲孜、昌都锅庄舞4项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恰青赛马艺术节、林芝工布毕秀竞赛、蹄骼、那曲骰子游戏、左贡县尼木棋、昌都县古姆游戏、白朗斗牛节等7项自治区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项目起源、道具器材、表演形式、发展现状、项目价值、传承人信息等方面一一进行介绍,全面呈现了西藏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对传承和传播西藏自治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